苏程佳:推动江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江门来论 2025-05-08 15:59

银发经济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如何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找准突破口、切入点,是发展银发经济、培育经济新动能的关键。江门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产业基础扎实、生态环境优美、侨务资源丰富,发展银发经济条件优越、前景广阔。要坚持养老产业事业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各种比较优势,促进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打造大湾区银发经济新高地。

一是充分发挥产业基础扎实关键优势,打造国家级高水平银发经济产业园区。江门老年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企业门类较全,覆盖29个国民经济行业中的22个,地尔肠道、互爱健康、嘉美诗、维达、西铁城等5家企业被纳入工业和信息化部老年用品产品推广目录名单。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江门老年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规上企业近200家,规上工业产值约386亿元、增加值约155亿元,后者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0.7%,这是江门发展银发经济的关键优势。

要加强研发制造。鼓励企业加大老年用品研发投入,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发适合老年人需求的智慧康养、抗衰老、康复辅助器具、养老服务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潜力产品,扩大优质银发产品供给能力。

要大力培育产业集群。结合新一轮产业规划,加快谋划建设江门银发经济产业园,吸引更多老年用品生产企业、研发机构和配套服务企业入驻,创建国家级高水平银发经济产业园区及智能护理机器人生产基地,加快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圈。

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鼓励五邑大学、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等院校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加大医疗卫生、老年护理、康复治疗技术等人才培养力度。大力发展养老服务职业教育,强化专业技能培训,培养更多适应养老服务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二是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美天然优势,打造高水平养老服务体系。江门碉楼、温泉、海岛、生态、美食等文旅资源丰富,是国家著名优秀旅游城市、森林城市、公园城市,拥有全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世界记忆遗产—“侨批档案”(五邑银信)、大湾区文旅新地标开平赤坎华侨古镇、巴金先生笔下闻名遐迩的新会小鸟天堂、“东方夏威夷”台山上下川岛、“岭南第一水乡”鹤山古劳水乡、中国避寒宜居地“温泉之乡”恩平,成为长者旅居养老的理想城市,这是江门发展银发经济的优质生态资源和天然优势。

要健全完善县镇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加强县级综合养老服务管理平台建设,推进镇(街道)敬老院、优质民办养老机构等改扩建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采取“中心+站点”等方式,完善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站点,实现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大力推动优质资源下沉,促进各县(市、区)协同联动,全面增强县镇村养老服务能力。

要贯通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形态。巩固居家养老的基础作用,加快健全家庭养老支持政策,推进适老化改造,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为居家老人提供上门护理、康复治疗、助餐助浴等多样化服务。强化社区养老的依托作用,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站,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文化娱乐、健康讲座等服务,打造“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优化机构养老的专业支撑作用,引导养老机构向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同时,鼓励养老机构引进专业的管理人才和服务团队,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支持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推广“中医+康养”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

三是充分发挥侨务资源丰富独特优势,打造跨境养老服务新标杆。近年来,华侨华人落叶归根、回国养老逐渐兴起。江门是中国著名侨乡,特别是祖籍江门的港澳台同胞超200万人,每5个香港人、3个澳门人中就有1人祖籍江门。随着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建成通车,区位交通优越、生活性价比高等优势更加凸显,这是江门发展银发经济的独特优势。

要加强与港澳合作。利用江门与港澳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优势,推进银发经济领域合作,支持港澳等投资者在江门投资新建或运营管理养老服务机构,推动更多项目纳入“广东院舍照顾服务”“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港澳药械通”等计划。借鉴港澳先进的社会养老服务经验,推动本地养老服务质量提升。同时,健全完善社保衔接机制,打通跨境养老壁垒,解决港澳长者跨境报销、转诊等问题。

要推动国际合作。充分发挥华侨华人国际视野开阔和人脉资源遍布海内外等优势,积极参与国际银发经济合作交流,吸引国际知名养老机构和企业来江门投资兴业。鼓励本地企业与国外企业开展合作,共同研发生产老年用品和服务产品、拓展国际市场,提升江门银发经济的国际化水平。

(作者系江门市委政研室工作人员)

编辑 李衡昌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