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乳工程”十周年,你手中的一瓶奶发生了哪些变化?

作者 周中雨 2025-04-30 12:19

当消费者从货架上拿起一瓶国产牛奶,扫码溯源时,或许很难意识到:这瓶看似平常的乳制品,承载着一个行业十年的突围史。

4月29日,优质乳工程10周年·新鲜盛典在昆明举行。数十家乳业掌门人以及业内专家齐聚,分享优质乳工程10年里的成果。这场以“品质革命”为内核的产业升级,不仅重塑了牛奶的物理属性,更改写了中国乳业的生存逻辑与消费社会的信任密码。

牛奶“基因重组”

十多年前,“安全”曾是国产奶最沉重的标签。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一大批涉事婴幼儿奶粉企业检测出含有“三聚氰胺”,相关产品在超市货架上纷纷下架,空出一大片市场,一批进口品牌伺机而动,填补市场。

影响还不止于此。此次事件还引发对奶业的信任危机,此后多年,国产奶粉一直在“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的阴霾下。

“当时国产奶粉面临三重压力,一是三聚氰胺的阴影,二是进口的冲击,三是消费者的恐慌。”国家奶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王加启指出,这三大压力表面上是不同的,其实本质是一致的。

其指出,在三聚氰胺事件过去5年,国产奶业依旧受到影响:2015-2017中国市场增加消费384万吨,100%是进口奶。

在这样的背景下,“优质乳工程”诞生。2014年,为促进民族乳业健康发展,原农业部授权“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奶业创新团队”针对中国奶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专项研究项目,开始实施国家优质乳工程。

过去十年,“优质乳工程”技术体系在29个省的79家企业示范应用。

优质乳工程制定了包括国际上第一个乳铁蛋白检测标准在内的76项标准,取得了60项专利,阐明了奶业全产业链14个环节318个关键控制点,实现了优质牧场—优质原料奶—优质奶产品的连接。

对产品带来的改变是显著的。据介绍,优质乳工程建成全国最优质的奶源基地,2022年优质乳工程企业乳脂肪为4.07g/100g,高于全国平均值3.70g/100g,乳蛋白为3.42g/100g,高于全国平均值3.25g/100g,这两项关键指标数值,同期也高于美国和新西兰平均水平。

特别具有本土优势的巴氏杀菌奶,优质乳的乳铁蛋白含量从10达到了42(mg/kg),约是进口奶的5-8倍。

“可以说面对冲击,国产奶业重新挺直了脊梁。”王加启指出。

会上,新希望乳业董事长席刚、光明乳业党委书记、董事长黄黎明等23名奶业人获评“优质乳工程十周年功勋企业家”;新希望乳业、光明乳业、长富乳业等相关品牌及其旗下共计41家乳企获得“优质乳工程十周年功勋企业”荣誉。

产业“生态进化”

产品“基因重组”的背后,是产业的“生态进化”。“过去十年,中国奶业迎难而上,在技术创新、奶品质量、产业升级等领域实现了全方位跨越式发展。”会上,中国奶业协会副秘书长李栋表示。

规模上,国产乳业稳步增长。2024年,我国牛奶产量4075万吨,比2014年提高了29%。乳制品产量2960.8万吨,比2014年提高了11.7%,产量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过去,我国奶牛养殖行业现代化程度偏低,散养模式占据较大比重,导致奶源供应稳定性欠佳。如今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据介绍,10年来,规模化比例从2014年50%跃升至如今的78%,奶牛单产水平从5.5增产到9.5吨,增产80%。

乳品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提升。“我们对标国际标准,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质量体系,生鲜乳和乳制品抽检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稳定在99.5%以上,在食品中处于领先,主要卫生指标均达到欧盟标准,这些数据是中国奶业品质实力的有力证明。”李栋指出。

国产奶业“知耻而后勇”主动改造升级,消费者也用真金白银投出票。2023国产奶的市场占有率已稳步提升至73%。

下半场关注“鲜活之美”

“优质乳工程”下一个十年如何走?

“未来,优质乳要着力在降成本、扩消费、强健康三个方面,重新塑造和引领中国奶业的发展方向,要以‘大健康’与人民健康紧密关联。”王加启指出。

特别地,其认为“好牛奶的最大营养价值是‘天然鲜活营养’”。

农业农村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奶业协会名誉会长刘成果指出,奶业的核心价值一是奉献营养、二是服务健康。现阶段人们的第一需要是健康,而健康四大基石的第一位就是营养。坚持绿色的、高标准的加工,能减少对天然牛奶中活性物质的破坏,不让喝奶价值打折扣。

新希望乳业董事长席刚也表示,民以食为天,食以“鲜”为美,包括奶业在内的食品行业正在迎来“鲜”机。

“优质新鲜”正成为发展主旋律。据交银国际数据预测,2022年-2027年低温鲜奶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12%,并预计常、低温转换速度加快,且鲜奶将逐步有高端化的趋势。

不过,随着各品牌押注低温鲜奶,这个赛道的竞争也加剧。比如新希望推出的一款“24小时鲜牛乳”为例,这就意味着该产品从牧场到消费者餐桌将保证在24小时之内,过期将全部销毁。这对于乳企而言,这张“军令状”无疑将自己逼上了最严苛供应链体系的精准无误。

优质乳工程的十年,是中国乳业“知耻后勇”的逆袭史,更是农业现代化转型的缩影。它证明了一个真理:质量是产业尊严的基石,科学是破除偏见的重器。

站在新十年的起点,国产乳业又面临着新挑战,供需失衡、无序内卷,国产乳业仍需以“归零心态”面对消费升级——当“喝好奶”成为常态,下一程的赛点将是“如何让每一瓶牛奶传递更多健康价值”。这或许才是中国乳业真正的“黄金时代”。

南方+记者 周中雨

编辑 马华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Scan me!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