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快评③|全域全季全链,佛山文旅打出真功夫

作者 孙景锋;戴嘉信 2025-02-20 15:43

2月20日,佛山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以二次创业的奋斗姿态,向着“再造一个新佛山”的目标砥砺奋进。在这一宏伟蓝图中,文旅产业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佛山首次提出要全域全季全链统筹特色文旅资源,推动“旅游+千行百业”融合创新,做旺假日经济、演艺经济、赛事经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旅游目的地。这一战略布局,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佛山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有力举措。

作为万亿制造大市,佛山的工业体量庞大,工业总产值超三万亿。然而,与制造业的强势相比,服务业一直是佛山的短板。在全国2023年GDP超万亿的城市中,佛山第三产业占比仅为41.7%,是占比最低的城市。

以同为制造强市的江苏无锡为例,佛山与无锡经济规模相近,人口更多,但2024年佛山第三产业增加值却比无锡少了超2000亿元。

短板即潜力,差距即空间。要“再造一个新佛山”,佛山迫切需要补齐短板,推动服务业升级,构建更具韧性和均衡性的经济生态。

佛山加大对文旅产业的战略性布局,恰是破解这一困局的重要落子。根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文旅产业每收入1元,可带动相关产业增收4.3元,其乘数效应远超传统服务业。

更关键的是,目前佛山人均GDP已逼近2万美元,接近发达国家门槛。按照国际经验,伴随着人均GDP的攀升,随之而来的是以消费能级跃升驱动产业迭代,加速产业融合创新,城市功能转型升级加快。体验型、品质化服务需求成为主流,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将为佛山的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佛山行通济特色民俗,每年吸引数十万人参加。戴嘉信 摄

佛山行通济特色民俗,每年吸引数十万人参加。戴嘉信 摄

长远来看,发展文旅产业,激发文化活力,更是提升城市软实力、推动第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在当前的城市竞争格局中,城市竞争已从单纯的硬实力比拼,转向硬实力与软实力并重的新阶段。文化成为决定城市能否走得更远的重要因素。

文旅产业对城市形象的提升作用是多维度的。它通过提升城市知名度、塑造文化品牌、改善基础设施、促进环境美化、推动文化传承以及提升归属感等方式,全方位塑造城市的独特魅力和吸引力。

今年春节,佛山举行了龙狮武术新春大巡游。戴嘉信 摄

今年春节,佛山举行了龙狮武术新春大巡游。戴嘉信 摄

以杭州为例,近期备受瞩目的“六小龙”让杭州俨然成为新的科创之都。在分析杭州科创井喷的原因时,人们往往将城市文化力放在突出位置。正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尖端人才安居乐业,为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快发展文旅产业,佛山拥有天然优势。作为明清四大名镇之一,佛山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以西樵山、桑基鱼塘为代表的岭南水乡风貌,构成了佛山独特的自然风光;作为岭南广府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兴盛地和传承地,佛山孕育了陶瓷文化、功夫文化、美食文化、醒狮文化、龙舟文化等独特人文资源。这些自然和人文资源禀赋共同构成了佛山文旅产业的坚实基础,不仅为文旅产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还通过提升城市知名度和文化影响力,为文旅产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市场空间。

春节期间,佛山古镇任围百家宴满是盆菜香。祖庙街道供图

春节期间,佛山古镇任围百家宴满是盆菜香。祖庙街道供图

为了充分发挥文旅产业的潜力,政府工作报告中,佛山提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特别是首次提出全域全季全链统筹特色文旅资源,打造“福喜”文旅IP,实施文旅“掌门人”计划,培育发展主理人经济,构建“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建设提升西樵岭南文旅产业集聚区、美陶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顺德世界美食产业集聚区、千灯湖中轴文旅商贸集聚区等等。这些举措不仅将佛山的文旅资源进行了系统整合,还通过创新方式,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将带来更加丰富多样的文旅体验。

站在新的起点,佛山文旅产业的勃兴绝非简单的经济补短板,而是关乎城市发展范式的深刻变革。当制造业的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形成共振,当历史文脉在活化与传承中获得了新生机,“再造一个新佛山”的愿景便有了坚实支点。

西樵山凭丛林飞环、大树滑梯、星空露营等旅游新场景,春节期间狂揽33万游客。资料图片

西樵山凭丛林飞环、大树滑梯、星空露营等旅游新场景,春节期间狂揽33万游客。资料图片

可以预见,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这一世界级舞台,佛山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以更充沛的文化自信,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向世界展现这座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打出制造业大市的文旅真功夫。

南方+记者 孙景锋

资料图片(除署名外) 

阅读更多:聚焦2025佛山两会

编辑 杨晖桃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