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珠海连续第六年把增加公办学位供给纳入全市“十件民生实事”,也是各区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和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下称“双区”)工作的关键一年。
把最优的资源投入到教育上,珠海不断满足群众“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的美好愿望。
日前,珠海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习恩民在接受南方+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市教育系统将抓好学校建设、优质均衡发展、教育交流合作、教育改革发展、教师队伍建设和AI赋能教育发展六项具体工作,加快建设与珠海城市定位更加匹配的教育强市,以实际行动为珠海高质量发展作出教育贡献。
互动|根据六项具体工作梳理出今年珠海教育十大工作要点,哪些是你最关心的?(可多选) 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开门办好“香山大思政”系列活动。 推动香山中学开学,计划完成新建/改扩建项目15个,新增学位1.3万个。 推动各区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一校一策提升中职办学水平,开展中职和本科高校“3+4”协同育人试点。 深化地校合作,参与“百万英才汇南粤”,服务珠海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完善中小学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落实教职工准入查询和从业禁止制度。 开展教育类APP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引导家委会发挥积极作用。 确保每天一节体育课,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 深入开展师生“同餐同菜同价”,持续抓好“校园餐”专项整治。 全面探索人工智能+教育改革创新,提升教育数字化质量水平。 提交
加快“双区”建设
促进优质均衡
在珠海教育版图上,东西部教育发展不均衡一直是制约珠海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老大难”问题。近年来,珠海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力度,多管齐下支持西部、海岛教育快速发展,让优质与均衡两条平行线在珠海慢慢相交。
去年,珠海以集团化办学为抓手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流动,累计组建43个教育集团,并把部分西部地区学校、全部海岛学校(幼儿园)纳入香洲区学校教育集团,将三成以上的市级教育资金投向乡镇学校。
部分西部地区学校、全部海岛学校(幼儿园)纳入香洲区学校教育集团发展。
部分西部地区学校、全部海岛学校(幼儿园)纳入香洲区学校教育集团发展。
在大力开展校长教师东西部跨区域交流轮岗等措施助力下,珠海精准提升西部地区21所相对薄弱学校办学水平,西部地区教育水平与主城区办学差距逐年缩小,个别学校呈赶超之势。
今年是珠海各区建设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下称“双区”)的关键之年。习恩民表示,市教育局将强化市级统筹,推动各区协同发力,以“双区”创建为抓手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迈上新台阶。
具体而言,今年市教育局将继续抓好集团化办学、东西部教师交流、西部地区薄弱学校提升等重点工作。同时“一校一策”提升中职学校办学水平,开展好中等职业学校和本科高校“3+4”协同育人试点,不断满足群众对更高质量教育的新期待。
全域同创、全面提速。上月底,香洲区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力争2025年该区“双区”创建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和认定,2026年通过国家级实地验收,进一步完善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更好带动新建学校、相对薄弱学校和区外帮扶学校基础教育加速发展。
珠海在“双区”创建工作中拥有先天优势。早在2023年1月,广东省教育厅面向全省遴选出13个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和15个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其中,香洲区、金湾区成功立项示范区,珠海立项县区数量仅次于广州。据悉,该轮示范区建设周期3年,配套省级奖补资金支持建设。
此外,珠海还将深化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高质量建设“教联体”,健全心理健康工作体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全面推进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足球联赛、军体拳和传统武术进校园等活动将深入开展,让体育成为教育的重要一环。
珠海市实验中学学生们在进行体育锻炼。
珠海市实验中学学生们在进行体育锻炼。
新改扩建15所学校
新增学位1.3万个
3月3日,珠海高中学校自主招生报名截止。今年开展自主招生的学校共16所,将于今年秋季开办的珠海市香山中学名列其中,计划招30名香山英才班学生和10名信息学竞赛类学生。香山中学成为全市首个开办第一年即开展自主招生的学校,进一步缩短新校到优质校的成长时间。
“香山中学投用后,意味着北师大珠海附校体系完全建成,该体系涵盖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基础教育全学段。”习恩民介绍,香山中学总投资约9.2亿元,计划建设规模为84个班4200名学生,是由北师大与珠海市政府合办的公办全寄宿制高级中学,是北师大在北京市外建设的第一所也是目前唯一一所直属附高。
此前,北师大珠海附校3所学校(园)——北师大珠海实验幼儿园,北师大珠海实验学校金凤校区(即高新区金凤小学)、东岸校区(即高新区东岸初级中学)已建成投用。
随着户籍人口的增多,珠海连续六年把增加公办学位供给纳入全市“十件民生实事”。去年完成基础教育学位攻坚三年行动,年内新增公办学位数量3.1万个,3年累计增加公办学位10.4万个,增加量相当于2021年前全市总学位近四成。
去年完成基础教育学位攻坚三年行动,累计增加公办学位10.4万个,增加量相当于2021年前全市总学位近四成。
去年完成基础教育学位攻坚三年行动,累计增加公办学位10.4万个,增加量相当于2021年前全市总学位近四成。
值得一提的是,珠海市入读普高比例连续3年超过六成,基本解决人民群众“有学上”的迫切需求。
珠海市入读普高比例连续3年超过六成。
珠海市入读普高比例连续3年超过六成。
今年,珠海还将科学统筹谋划学位建设,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全年计划完成学校新建和改扩建项目15个,新增各级各类公办学位1.3万个。
主城区香洲学位需求量大。2025年香洲区计划续建学校项目24个、新开工项目1个,努力推动香洲区暨珠小学、珠海九中改扩建等17个项目建成。
中考人数逐年增加,普高学位需求压力也逐年增加。除香山中学借校提前招生外,今年珠海还将加快推动金湾、斗门新高中落地开工。根据规划,斗门新高中提供学位4800个、金湾新高中学位4200个。连同香山中学,三所新高中完全建成后可增加学位1.32万个,足以解决近几年普高学位短缺困局。
应用为王
探索AI赋能教育发展
今年春节期间,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惊艳全球。从DeepSeek的横空出世,到人形机器人在春晚舞台的亮相,人工智能正快速改变我们的生活,对教育发展也产生深远影响。
习恩民介绍,市教育系统将主动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全新应用场景,着力突破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教学核心业务转型、学生健康成长精准导航等关键领域,系统实施三大行动,让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服务人才培养。
实施AI赋能教师素养提升行动放在首位。珠海市教育局将实施“种子培育—示范引领—全域覆盖”三级提升工程,提升教师的AI开发与应用能力。举办教师AI“研训营”,推动打造5—10个教学智能体,创新AI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应用场景。
在近日开营的“AI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训营”上,全市110名中小学教师踊跃参与为期一月的AI技术深度培训与实践,探索教育智能化开发、建设,让AI技术成为全市教师“减负增效”的有益工具。
实施AI赋能教学业务升级行动。珠海市教育局将逐步扩大大数据、AI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试点,推动建立健全全流程智能教学体系,重点突破教师备课、作业设计、学业诊断、命题阅卷、答疑辅导、教师研训等六大核心场景;制定AI教育应用指导意见,编制教师AI工具使用手册,且建立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负面清单制度。
珠海还将实施AI赋能科学教育普及行动,提升中小学生的AI应用能力,在科学教育中加强AI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实现科学副校长AI专题讲座全覆盖;在职业生涯教育中开展AI职业与专业的指导,强化基础学科的学习;在学科学习中,开设AI学习法指导课程,制定学生AI工具使用规范,培养健康理性的技术应用观。
市教育系统将主动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全新应用场景,让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服务人才培养。图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人工智能大赛暨粤港澳青少年机器人大赛比赛现场。
市教育系统将主动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全新应用场景,让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服务人才培养。图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人工智能大赛暨粤港澳青少年机器人大赛比赛现场。
一系列AI赋能计划正在加速落地。上月,珠海中大附中联手中山大学国家超算广州中心开展系统化、专业化AI编程教育合作,由后者超算及AI编程教育团队开展教研指导。目前珠海中大附中已在初一年级综合实践课中开设Python课程,同时对有编程经验和天赋的学生提供C++竞赛辅导,助力他们在擅长领域脱颖而出。
【采写】南方+记者 冉小平
【摄影】南方+记者 关铭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