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驳的墙面、特色花墙、大鼎柴火饭……走进汕头市澄海区上华镇菊池村老厝区,迂回婉转、四通八达的乡村老巷与新业态“混搭”,碰撞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新生机与新活力,也托起百姓“家门口的幸福”。
特色花墙打卡点。
特色花墙打卡点。
近年来,菊池村以全域视角谋划乡村旅游,不断探寻菊池村文旅“出圈”密码,通过创新“文旅+”路径,发挥菊池村老厝区建设的良好基础,盘活老厝资源,利用巷子打造巷子市集经济。从2024年12月起,菊池村在老厝区,古巷子创办“巷子市集”,于每周六开市。
据统计,市集开办以来,共吸引了超500家摊主报名进驻,近5万名游客到此游览、体验。使美丽乡村不仅有了乡愁,更多了奔头。
▌以保促用,盘活古村落资源
走进菊池村,村内圆形的大池塘边上装饰了盆栽的菊花,菊花倒映池中,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乡村画卷。冬意正浓,村里各色鲜花争相绽放,老厝区被装扮一新。
菊池村历史悠久,因村内池塘环池盛长菊花而得名,且是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红色旅游资源。菊池“巷子市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以古巷、老厝为载体,将千年古村落和革命红色村居、美丽乡村建设、旅游文化结合起来,建成思源井、红井、鸿庐、西畔闸门等多个小景点;对老厝区进行修旧如旧,以“微改造”在池塘和边角种上菊花,打造具有潮汕特色的乡村市集,吸引游客前来游览、体验。
元旦文艺汇演。
元旦文艺汇演。
菊池村对老厝区闲置宅基地进行整合改造,打造文旅休闲体验区并进行出租经营。
在菊池村里,有一个从空地改造而成的花园式小院叫“沁园花境”,院内花团锦簇,穿行其间十分惬意。
“周末有很多游客到菊池村来游玩,菊池村以菊花得名,我们小院也种了许多菊花,吸引很多游客过来。”“沁园花境”院主杜佩珍说,小院是她租用后进行改造的,日常还有围炉煮茶,节日会推出一些活动,平时也会在小院举办花艺课、茶艺课、游学等活动。
▌以业兴村,开发古村落新业态
周六,菊池村老厝区再一次人头攒动。漫步在老厝区,干净的石板路,老墙面下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富有特色的花墙等趣味打卡点吸引游客们驻足拍照,西畔闸门处的大鼎饭升腾起人间烟火气,锅炉旁聚拢着尝鲜的食客。
西畔闸门处的大鼎饭升腾起人间烟火气。
西畔闸门处的大鼎饭升腾起人间烟火气。
菊池“巷子市集”是菊池村推出的文旅发展新模式,定于每周六开市,该市集旨在发挥菊池村老厝区建设的良好基础,盘活老厝资源,利用巷子打造巷子市集经济,从而搭建一个潮汕特色产品展销、文化交流、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平台,推动菊池村经济的发展和菊池村红色文化传承。
古村、古树、古井、古宅……古韵悠悠的乡村主打的就是松弛感。
菊池“巷子市集”。
菊池“巷子市集”。
市集聚合了“美食手信一条街、农家乐体验、手作体验、古村文旅系列活动”等多样化的项目。游客可以在市集上品尝鼠壳粿、糖画、杂咸等潮汕传统特色美食,还能购买到精美的手工艺品,参与手钩花等手作体验,感受乡村的淳朴与美好。此外,当地还结合上华镇积木产业特色,在菊池村设置了积木拼搭专区,为孩子们提供各式拼搭积木。
菊池村党支部委员黄创扬说道:“为了提高村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我们举办了菊池巷子市集,通过引进美食、文创、花卉等特色摊位,增加菊池村人流量,从而盘活老厝区,带动村集体经济。”
▌以新融旧,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
每一期的“巷子市集”还筹划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游客在体验乡村风情的同时,还展现了乡村的新活力。
在开幕式上,还特别邀请了英歌舞进行表演,展示了文化的魅力。还有武术、舞蹈、潮剧等群众表演轮番上演,“巷子市集”也成为了“百姓大舞台”,进一步丰富活跃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开幕式上的英歌舞表演。
开幕式上的英歌舞表演。
“巷子市集”在传承潮汕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注重创新。如,举行菊池“巷子的记忆”主题摄影展。据透露,接下来还将计划举行巷子音乐会、巷子电影节等活动,进一步丰富市集的文化内涵,提升市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这些创新举措不仅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参与,也让菊池村的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此外,“巷子市集”的活动中,菊池村还结合主题开设研学公益课堂,组织志愿者家长带领小孩围绕菊花、古村落历史、传统节日冬至等主题进行研学,进一步丰富游客的游玩体验,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菊池村的历史和文化。
冬至研学活动。
冬至研学活动。
菊池“巷子市集”,聚拢来是人气,摊开来是人间。
菊池村依托古村落资源,聚合多样化项目,盘活乡村资源,传承乡村文化,探索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特色之路。
南方+记者 郑淼鑫
通讯员 澄宣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