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这里“砚玉四会”,肇庆首个Ⅰ类特色服务区开门迎客

作者 刘亮 2024-11-20 13:24

11月20日,随着一辆辆过往车辆驶入,肇庆首个Ⅰ类特色服务区——广东交通集团所属广贺高速的四会服务区正式开门迎客。凭借众多先进的设计理念,它有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肇庆高速服务区的标杆和样板。

作为国家高速公路“7918”网中的“一纵”二连浩特至广州高速公路粤境段的主要组成部分,广贺高速经肇庆市怀集、广宁、四会、大旺以及佛山市三水区,是“泛珠三角经济圈”通往湘桂渝等西南省份的重要通道。

四会服务区投入使用后,实现服务区与景区、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有效结合,成为推介地域文化、地方产品的重要平台,有助于带动当地特色产业和旅游业提质增效,推动乡村产业经济发展。

展现岭南传统文化气息

四会服务区位于肇庆四会市黄田镇江头村,是交通集团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交通与地方特色产业相融而打造的复合型、场景化、文旅体验式特色服务区,在省国资委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推进下,2022年12月开工建设。服务区分南北两区,共占地193亩,分别以当地的两大文化瑰宝——端砚和玉石为主线融进服务区,将其打造成广贺高速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有别于传统的服务区设计,走进四会服务区,扑面而来的是岭南传统文化气息。传统建筑“镬耳墙”“坡屋面”“退台”“中庭”“骑楼”等元素,与现代化的玉石雕塑、大型LED连廊柱相互融合,碰撞出独特的韵味。此外,服务区还设置了裹蒸粽博物馆、端砚馆、玉石厅,开展特色主题和文化展示,走进服务区也能逛展览。

四会服务区对景观的打造可谓匠心独运。在北区服务楼后侧,巧妙设置了“四水律动”悬飘装置,飘带以紫、橘、黄、绿等不同颜色,展现了四会“四水汇流”的地理特色,夜晚搭配彩色灯光,将周边“林深见橘”果园、“砚石湖”房车营地链接起来。而服务楼内的“石见玉”兰苑,则通过退台设计,种植广贺高速沿线盛产的青皮竹和兰花,搭配造型圆润的“石见玉”雕塑组合,呈现出极具肇庆特色的地域文化符号。

“我们就是希望通过对山、林、水、花、田、舍等景观元素的布局,让旅客能深切领略到‘中国砚都’‘玉器之乡’那深厚独特的文化韵味。”该项目负责人李丹雄介绍道。

“还没在服务区看过这么大的3D大屏,好靓咧。”在北区服务楼前,还竖起了省内首个服务区裸眼3D大屏,播放着四会各种特色人文风情,“一进来就觉得眼前一亮,就像走进了景区一样。”司乘梁先生感叹。

提供独一无二房车露营体验

除了亮眼的外观,四会服务区也在服务上让人惊喜不断。

只要将目的地设置为“四会服务区”,先进的车位检测及停车诱导等智慧管理平台系统,将通过导航软件准确引导车辆至空闲车位。每个停车位前还安装了指示灯,红灯提示车位被占用,绿灯提示车位空闲,可让人一目了然。服务区共设置629个停车位,76个充电桩停车位,其中有2个超级充电桩,大幅提升场站充电效率,满足各类车辆的停车和充电需求。

在四会服务区,逛街、休闲、美食不是一句空话。商家引进了肯德基、咖岛咖啡、阿婆牛杂等,服务楼内还设置了肇庆小吃街和美食街,集中了皇中皇点心、德庆竹篙粉、高要茶果等知名小吃,司乘在服务区就能品尝到肇庆风味。

北区服务楼后,环绕在“砚石湖”周边,23个彩色房车停车位错落有致。每个停车区均设有扫码使用的水电桩,网络全覆盖,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房车营地旁边还建有管理房,24小时安排工作人员驻守,为有需要的房车露营者提供帮助。便捷开阔的停车区域与优美宜人的山湖风光,为旅客带来独一无二的房车露营体验。

服务楼内更是服务“满格”,贴心配置了睡眠舱、洗衣烘干、专为女士设立的化妆间、方便快捷的云取件消费云柜、全自动洗车等一系列人性化设施设备,让过往旅客尽享出行的舒适与便捷。

不仅如此,服务区将在南区巧妙设置虚拟车道,使其与地方公路相连通,在高速上装有ETC的往来车辆,可通过虚拟车道出口驶往周边古邑碧道画廊、陈伯忠故居等景点,打通了高速与国省道、美丽乡村以及观光农业之间的“经济通道”,让“过道经济”变成“落地经济”。

交农文旅商融合一体

近年来,广东交通集团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充分挖掘路段资源优势,全面实施“交农文旅商”合作新模式。

在四会服务区,除了裹蒸粽博物馆、端砚馆、玉石厅等肇庆特色展示外,还在北区服务楼设置了肇庆印象展厅和四会农副产品直销基地。目前,这里展销着当季的四会沙糖桔、非遗糖蔗汁等名优特产,在服务区就能品尝并购买到新鲜美味的当地特色农副产品,大幅缩短了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距离。

“四会服务区的开通,为旅客们搭起了深入了解四会文化的桥梁,通过展示特色文化产品和农业产品,能够带动周边旅游经济发展,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渠道。”四会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

通过肇庆特色文化展示、农副产品展销和旅游资源引流,四会服务区将成为肇庆商旅融合发展的重要窗口,也将成为广东交通集团助力乡村振兴新平台、推动高速公路服务区转型升级的新支点。

南方+记者 刘亮

通讯员 粤交集宣 陆桥轩 温小燕 霍雪龙

编辑 刘舜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