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出新!飞马年例的年味藏不住了

茂名发布 2025-01-26 10:49

飞马年例是茂南区鳌头镇飞马村最热闹的贺年盛事。近年来,飞马村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年例期间举办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推动非遗与文旅融合发展,擦亮独具地方特色的飞马年例文化节活动品牌。

年例期间的飞马文化广场非常热闹年例期间的飞马文化广场非常热闹。

年例期间的飞马文化广场非常热闹年例期间的飞马文化广场非常热闹。

飞马年例的由来和特色

飞马年例的成型时间已不可考,据该村老人口耳相传,年例已经传承了几百年。数百年前,飞马年例的举办时间是正月十五,但这个时间也是邻近村子举办年例的好日子,亲朋好友同时做年例,导致大家难以聚首同庆。为消除遗憾,飞马村的先辈们决定将这一固定的“十五年例”改至农历正月二十八,这也让飞马年例成为了茂名地区正月里最晚的年例。

飞马村是全国武术之乡,也是革命老区。该村崇文尚武的氛围浓厚,村中的青壮年血气方刚,充满正义感,飞马武术也被认定为茂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年例活动的特色也与武术文化息息相关。

飞马武术是茂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飞马武术是茂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除了游神、祭拜、食年例,

飞马年例最大的看点是

“狮子过山”等展示飞马武术

的精彩醒狮表演↘️

“狮子”上山。

“狮子”上山。

年例期间,一座由66张四方桌搭成的“山”会出现在飞马桥头广场上,高约5米,四周装饰着枝叶,山头插着年例彩旗,这便是“狮子”要过的“山”了。随着鼓声响起,25只“狮子”集体出动,翻飞腾跃,扑跌朝拜,尽显舞狮人的武术功底。在引狮人的逗引下,一只红色“狮子”登上高“山”,围转拜年,采青献瑞。当“狮子”跃上“顶峰”触碰彩旗时,现场欢呼声四起,掌声雷动。醒狮表演后,飞马武术队也会出场展示精彩的武术表演。这些表演极大地丰富了革命老区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醒狮表演。

醒狮表演。

飞马年例的流程

农历正月二十五,被称为“年例头”,标志着飞马年例的正式启幕。

游神开始后,负责抬神的人会抬着神像走在队伍前头,后面跟随者扛着彩旗的人们,游神会持续至正月二十七。游神队伍浩浩荡荡行走在村中,每到一处锣鼓喧天,游神队伍所到之处,各家各户均设下“三牲”、水果等贡品以行“摆盅”之礼。村民三跪九叩,传递香火,祈祷神灵的保佑、祈祷国泰民安。

正月二十八是美食盛会,又叫做“食年例”。这天,天南海北的亲人朋友都会赶来相聚一堂,共享美食盛宴。年例菜以高凉菜为主,有白切鸡、白灼虾、烧鹅、猪肚、炒米粉、烤乳猪等菜式,富裕的人家还会准备鲍鱼、龙虾、鱼翅燕窝等菜品。亲朋好友共享美食盛宴,酒足饭饱,宾主尽欢。至此,为期4天的年例才算正式结束。

飞马年例的发展创新

“飞马一做年例,茂名就变空城。”飞马年例活动组织者郑足在1月19日举办的“故事里的茂名”《粤西年例说》活动中倾情介绍了飞马年例,郑足这一夸张的说法侧面说明了飞马年例的热闹和受欢迎。

近年来,飞马年例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大文化盛事,除了保持武术之乡的文化特色,还和其他非遗项目进行联动,比如邀请镇隆“飘色”到现场表演;为助力乡村振兴,还举办出阁女回娘家活动。2023年正月二十五,出阁女们身披授带,手挎菜篮子,里面装着蔬菜、鸡、鱼、猪等,展示“百千万工程”取得的可喜成果;2024年,出阁女穿着统一的服饰,手提红灯笼,面带微笑地向游客们介绍飞马年例的习俗和当地特色农产品,为打造飞马年例文化节品牌增添一抹亮色。

出阁女回娘家活动。

出阁女回娘家活动。

郑足表示,飞马年例活动能持续发展和创新离不开各乡亲的大力支持和村民的配合。“我们村的年例太受欢迎了,每到正月二十八都会塞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年从早上塞到晚上9点,怕客人太饿,主人不得不送饭菜给他们在车上吃。”郑足说,为了改善当地交通,政府将村中道路拓宽,全部硬底化,村容村貌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现在每到年例期间飞马村会申请联防队伍来帮忙维持秩序和交通,塞车问题得到了缓解。

飞马年例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体现了飞马群众同心同德、团结和谐、共同建设美好乡村的强烈愿望,也是飞马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望与向往。2025年春节即将到来,郑足和他的伙伴们已经开始着手准备2025飞马年例文化节,而今年又有什么“新花样”呢?请大家拭目以待。

文/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池榕


茂名发布编辑部 

编辑:朱昭君

初审:钟镇聪

终审:柯柱基

来源:茂名日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