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16 日上午,中山市 2025 年社工周主题宣传活动在中山市西区街道天悦城拉开帷幕。活动由中共中山市委社会工作部指导,中山市社会工作者协会与西区街道公共服务办公室联合主办,以“汇聚专业社工力量 助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通过舞台展演、服务案例分享及沉浸式体验摊位等形式,集中展现中山社工在基层治理、民生服务、专业创新等领域的成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活动现场,中山市社会工作协会会长、中山市专业社工志愿服务先锋队队长陈亚辉作为代表接过旗帜。“我们不仅要服务个案,更要探索‘专业社工+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陈亚辉表示,目前中山全市持证社会工作者达 8182 名,一线服务社工 700 余人,注册登记服务工作机构为 52 家,“这支队伍将整合社工专业能力与多元化社会资源,为中山社会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中山市专业社工志愿服务先锋队队长作为代表接过旗帜。
中山市专业社工志愿服务先锋队队长作为代表接过旗帜。
专业力量下沉一线,托举民生服务温度
“在坦洲金斗社区,我们的社工只有几名,但是志愿者力量保守估计有五百余名。”
中山市益群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高级社工师游华元以该社区为例,阐释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模式的实践路径。
该模式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在市社工部和坦洲镇党委指导下成立业委会党支部及调解工作室,构建起综治办、司法所等部门协同指导的工作机制。专业社工团队通过需求调研和系统培训,组建起熟悉社情的调解志愿服务队,以分组值班形式定期开展纠纷调解工作,同时通过项目化运作引导居民参与公共事务。为增强治理的持续性,社区还定期开展法律法规的宣教活动,提升社区居民依法解决纠纷的能力。
游华元透露,“3万多居民的小区曾因多元文化冲突纠纷频发,我们通过培育调解志愿服务队、建立自组织,将陌生人社会转为熟人社会,一年间有效调解矛盾超百宗。”
中山市益群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高级社工师游华元。
中山市益群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高级社工师游华元。
在服务案例分享环节,中山市同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项目主任李颖欣以“托举残疾人的幸福”为题,介绍博爱社区康园中心创新实践。“我们打造辅助性就业车间、农疗基地等多元服务,帮助学员重建生活能力。”
她举例,2024年9月中心与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共建“就业车间”,已为部分学员签订正式劳动合同,“通过模拟生产车间职责分工,学员逐步向社会就业过渡”。现场屏幕展示学员制作手工皂、种植多肉植物的画面,李颖欣补充:“农疗基地结合园艺治疗,让学员通过种植表达内心世界,实现身心疗愈。”
多元服务精准触达,激活基层治理效能
舞台四周的互动体验区人头攒动。中山市西区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脑友同路人”认知症服务摊位前,社工的科普吸引许多年轻人驻足了解;残障学员编织的手工艺品和种养的多肉植物义卖摊前,社工正在鼓励残障学员介绍自己的产品,“这些作品是技能培训的成果,更是他们融入社会的‘敲门砖’。”
“平时默默付出的社工们集中展现服务成果的盛况,激励着我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践力量。”在社工报考宣传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大四学生赵地正向市民讲解职业内容。首次以宣传者身份参与活动的他表示,现场各领域社工的主题分享令他深受触动。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生正向市民讲解社工报考内容。 南方+ 林雨萱 拍摄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生正向市民讲解社工报考内容。 南方+ 林雨萱 拍摄
陈亚辉提到,“下一步,中山市专业社工志愿服务先锋队将聚焦火炬开发区博凯社区和东区街道花苑社区,探索‘专业社工+志愿服务’的融合创新路径。”
此外,中山市专业社工志愿服务先锋队将重点孵化青年志愿力量,探索志愿服务与商业融合发展,引入更多社会力量支持,将其融入“一老一小”服务和社区治理场景,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公益生态。
社工周期间,中山市还将举行社工服务跨界整合主题日活动、“社工服务进万家”线上宣传、社工沙龙等活动,通过集中展示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服务成果及典型案例,提升群众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增强社会认同感,推动社会工作向专业化、规范化发展,助力破解社会治理难题,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孩子们在社工活动体验摊位前合影。 南方+ 林雨萱 拍摄
孩子们在社工活动体验摊位前合影。 南方+ 林雨萱 拍摄
采写/摄影:南方+记者 林雨萱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