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宁乡亲欢迎南山英歌队荣归故里 ,时长共1分21秒)
普宁乡亲欢迎南山英歌队荣归故里
2月4日下午,普宁市流沙西街道南山社区彩旗招展,锣鼓齐鸣,南山小学的英歌少年们敲击双槌,欢快地跳起英歌,上千群众沿路集聚,夹道欢迎普宁南山英歌队从北京归来。
除夕,包括普宁南山英歌队“小时迁”陈楷铭、女队员陈锦珊在内的普宁南山英歌骨干队员登上央视总台春晚舞台,与普宁富美青年英歌队一起在《潮起舞英歌》节目中惊艳亮相,这也是英歌首次登上春晚。春节假期,普宁南山英歌队又受邀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联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共同举办的“民俗展演闹红火 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中进行表演,受到广大观众热烈欢迎。
“能够代表普宁英歌首次登上春晚舞台,把‘中华战舞’的精气神在全国人民面前展现出来,这是南山英歌队的荣幸。”普宁英歌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普宁南山英歌队教练陈来发说。
“这是真正的中华战舞!”
春晚舞台上的精彩表演只有短短三分多钟,台下的备战、排练却长达三个月。
陈来发表示,去年,春晚导演组请星海音乐学院举荐潮汕的英歌队,星海音乐学院有关领导大力推荐了普宁英歌。去年10月,陈来发就带领25名南山英歌队员赴京备战春晚,经过5轮评审,终于荣幸地代表潮汕英歌舞登上春晚舞台。
“我们英歌队员排练排演都很刻苦,克服了很多困难。”陈来发表示,在春晚表演后,南山英歌队又受邀参加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联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共同举办的“民俗展演闹红火 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在正月初二到初六进行表演。“北京天气寒冷,北风吹得人都摇晃。队旗本来1人是护持,北风一刮要4个人才能稳住。队员们一脱下外套,马上就投入表演,非常不容易。”陈来发说。
队员们的辛苦付出换来了观众的一致肯定。陈来发表示,观看英歌表演后,春晚的导演、编导们都称赞说:这是真正的中华战舞!中国非遗馆的领导也对南山英歌队给予高度肯定,观众也争相与队员们合照。
“登上央视总台春晚,可以说普宁英歌登上了迄今为止的最高舞台。以后我们还会继续加强英歌传承、创新,争取登上更高的舞台。”陈来发说。
打破“祖训” 传承不分内外男女
“英歌队里怎么有小孩子啊?”“英歌队里怎么还有小女孩啊?”这是许多观众看到普宁南山英歌队的表演都会发出的惊叹,对此,陈来发感到很自豪。
英歌舞过去有“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传统,扈三娘、孙二娘、顾大嫂这些女性角色也都是由男性反串扮演。为了更好地传承英歌,2017年,陈来发打破“祖训”,抓住“非遗进校园”的契机,以南山小学作为教学阵地,组建了一支少年英歌队,不论男生、女生,都可以学习英歌。2024年,普宁南山英歌传承基地在南山社区建成揭牌,进一步面向公众教授英歌。时年13岁的陈锦珊入选南山少年英歌队,如今她已经成长为南山英歌队“孙二娘”的扮演者,在春晚舞台与中国非遗馆惊艳亮相。
看到越来越多的小男孩、小女孩拿起英歌槌,跳起英歌舞,陈来发十分欣慰。“我今年69岁了,从事英歌已经51年,超过半个世纪了。对于未来,我希望能让更多人,特别是青少年喜欢英歌,吸引更多的青少年来学习、传承英歌,这样,我们的英歌才能越来越好,中国的民间艺术才能越做越好。”
采写:南方+记者 林捷勇
摄影/视频:程羽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