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是中国自贸区里的典范

作者 张秉仁 2025-04-28 06:31

4月27日,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理委员会主办“开放前海、创新前海、活力前海”自贸试验区成果发布,用10组数据回顾了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发展成果。

“自贸区这份‘成绩单’非常亮丽,尤其是在近几年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成绩的取得更显来之不易。”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表示,这些年自己去过中国不少自由贸易区,“个人认为前海自贸片区可以称得上是中国自贸区中的一个典范”。

“前海是在开放状态下成长起来的”

开放是前海与生俱来的基因。2015年至今,自贸区外贸进出口总值升至5379.8亿元,实现7.5倍高增长,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累计381.57亿美元,占深圳近半、占广东自贸区近7成。

“前海是在开放状态下成长起来、在外循环下崛起的。面对动荡中的国际资本市场,如果前海能在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进一步加快脚步,就可以吸引大量外资,迎来从未有过的发展机遇。”郑永年表示,前海的开放可以在三个层面进行“先行先试”。

一是包容性多边主义。郑永年认为,虽然世界多极化已然形成,但相应的全球治理体系尚未成型。因此,需要通过践行多边主义来应对。“包容性与排他性相对应,只有更具包容性的多边主义,才好达成全球合作。”

二是制度型开放,也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的全面对接。通过这一过程,不断提高自身改进世界现行自由贸易体系的能力,“不仅仅简单地接受规则,而是学会如何制定规则。”

三是单边开放。单边开放与对等开放相对应,意味着在自身发展的进程中,主动且自主地放宽市场准入限制,降低贸易壁垒,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迎接全球各国的贸易往来。“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单边开放政策将是未来重塑世界贸易格局的一个重要变量,对最不发达国家实行单边开放,是向国际社会提供一个国际公共平台。”郑永年说。

“‘前海模式’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浓缩版”

在对外开放的背景下思考自贸区的未来,郑永年提出了几点建议。

在中国对外贸易中,货物贸易常年是顺差,而服务贸易不仅一直为逆差,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郑永年建议前海继续大力发展现代服务贸易,并且与香港优势相结合。

“香港四大支柱产业都是服务业,且在之前多为欧美资本服务,在当前国际环境下,香港服务业目标可能转向内地,尤其是大湾区。前海可以借此机会,结合优势,引领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郑永年说。

科技服务业是前海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步的工业化,是以互联网、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工业化,前海可以尝试打造一个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服务的平台,以实现现代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郑永年表示。

具体而言,可通过设立“科创特区”实现。“中国是‘条块结合’的治理模式,‘条’上的改革难度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以从‘块’上入手,就像深圳特区一样,形成成功经验后向全国各地推广。”郑永年建议,前海作为“特区中的特区”,也可以从“块”出发,设计一个“科创特区”,找到新的突破口。

除此以外,自贸区也要在规则机制上与进一步和香港对接。郑永年认为,香港的食品管理标准、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制度仍是非常先进、并与世界接轨的,他建议前海继续践行“香港+”规则,在香港规则制度的基础上“做加法”,并以点带面,推广到整个大湾区,“我们一直号召要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统一大市场,公共市场形成的前提,就是规则机制的统一。”

“前海也要进一步国际化,从依托香港到逐步超越香港,这其中,要及时总结经验,形成可复制、可辐射、可扩散的‘前海模式’。这一模式可以用改革、开放、创新三个词概括,实际上是中国现代化模式的一个浓缩版。”郑永年表示。

撰文:张秉仁

图片由前海管理局和受访对象提供

编辑 栾艺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