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广东正式入汛,清远市清城区水利局紧扣“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目标,以“人防+技防+物防”三防体系为关键抓手,通过强化隐患排查、实战演练、智慧监测等举措,全面提升防汛备汛能力,为汛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织密“人防”防汛责任网
记者从清城区水利局了解到,2025年,清城区构建“市区联动、平战结合”的防汛演练体系,累计开展防汛应急演练7次,覆盖700余人次,形成“市级统筹+区级强化”的实战化练兵格局。
4月10日,清远市在清城区飞来峡镇开展潖江蓄滞洪区防汛应急演练,模拟防御“22·6”北江特大洪水场景,清远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闵飞担任总指挥,演练设置调度中心总指挥部,首次实现“桌面推演+实战操作”全流程检验;4月17日,清城区水利局、应急管理局、武装部等10余个部门联动在花斗水库开展军地联合演练,其中,无人机精准投送救生设备的“空中生命通道”和反滤导渗技术快速处置管涌险情等环节,充分展现多部门协同作战高效性。
4月10日,潖江蓄滞洪区2025年防汛应急演练会商现场。
4月10日,潖江蓄滞洪区2025年防汛应急演练会商现场。
4月17日,清城区2025年军地防汛救援综合演练现场。
4月17日,清城区2025年军地防汛救援综合演练现场。
“通过两级演练,我们进一步压实了‘五员’责任制。”清城区水利局监督与水旱灾害防御股郑炎森表示,今年以来,清城区着力健全防汛备汛队伍,一方面,压实防御责任,动态调整水库、堤防等水利工程防汛责任人,落实山洪灾害点五级“包保”责任制,建立“五员”台账并公示责任人信息;另一方面,强化应急力量,组建覆盖水利、交通、电力等部门的行业抢险队伍,并与清远市蓝天救援队等社会力量建立联动机制,布设“1小时应急抢险圈”。同时,组建了包含30余名技术骨干的水旱灾害防御专家库。
夯实“技防”工程硬支撑
在清城区“智慧水利”综合平台(下称“智慧平台”)上,渠道水位、流量等数据实时显示,管理人员可通过手机端随时调取信息。“通过智慧平台,我们实现了从‘人跑腿’到‘数据跑路’的转变。”清城区水利局水资源政策法规与水资源水土保持股李荣华说。
清城区“智慧水利”综合平台。
清城区“智慧水利”综合平台。
以迎咀灌区源潭片区为例,通过分布在鹅厂、银英路、农厂桥西等支渠渠口的3个高精度传感器,系统可实时感知水位、水量、流量、流速、闸门开度等参数,水位、闸门开度监测精度达到毫米级。管理人员依托该平台,能远程调节闸门开闭状态,还可通过4K高清摄像头实现现场监控,实现“指尖管闸”。
鹅厂支渠渠口节水控制站点。
鹅厂支渠渠口节水控制站点。
目前,该平台已覆盖全区25个监测站点,对水库、河道、城市易涝点进行动态监控,险情自动报警响应时间缩短至5分钟。今年以来,清城区全面完成了52座水库和34宗堤防隐患排查,清除大燕河等河道阻水障碍物10余处。同时,2024年4月北江编号洪水造成的水毁工程已全部修复,全区45宗电排站基本完成冬修工作,为汛期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打通“物防”应急“最后一公里”
在清城三防物资仓库,一台黄色的机器尤为亮眼。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是特别引入的液压动力站,适用于短期、流量小的工况,具有灵活优势,排水能力达600立方米/小时,能有效应对城市道路、地下车库等局部积涝区域。
清城三防物资仓库。
清城三防物资仓库。
目前,清城区创新采用“物资储备+社会联动”模式,储备了包括救生衣、抽水机在内的30余类设备,并与多家企业签订应急物资代储协议。通过水旱灾害防御协同指挥平台,可实现物资“一键调度”,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
清城区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全力做好今年汛期保障工作,重点推进北江干流治理及水毁修复等重点项目,加快高田围、元山堤等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全面提升防汛减灾能力,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南方+记者 陈立楷
通讯员 清城区水利局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