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印钞机!“AI+”正在为广州疯狂吸金

作者 黄舒旻 2025-04-27 14:04

从年初DeepSeek-R1的“横空出世”到人工智能掀起全民热议,不过短短4个月的时间。

当国内城市还在快马加鞭“重仓AI”的时候,广州已经靠着“AI+”闷声发财——

2025年一季度,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为30%。

数据增长的背后透露了一个重要信号——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从实验室走向千行百业,深刻融入城市发展肌理,悄然重构经济新版图。

 “AI+”搞钱,靠谱!

在广州,人工智能不是“悬浮”的科研成果,而是实打实的“搞钱能手”。

比如自动驾驶领域的小马智行,今年成了全球Robotaxi(无人出租车)第一股,其自研的“世界模型(PonyWorld)+虚拟司机(Virtual Driver)”是全无人驾驶实现规模部署的关键技术。2024年小马智行营收5.48亿元(7503万美元),同比增长4.3%,连续三年实现营收攀升,稳稳坐上国内营收规模最高L4自动驾驶公司的宝座。

再比如服务中国企业出海的汇量科技,通过旗下智能化广告投放平台Mintegral,链接全球广告商与终端用户。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下,Mintegral已帮助5000余家全球顶级广告主、50000余款头部应用在欧美、亚太等全球市场大规模获取优质用户。

阿里巴巴旗下AI旗舰应用夸克,累计下载量超3.7亿,月活用户突破1亿,日活跃用户超3000万,其中“00后”用户占比超50%。根据AI产品榜(Aicpb.com)网站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夸克以1.48亿月活用户登顶国内总榜第一,超越豆包、DeepSeek,商业价值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飞升。

从全市层面看,“AI+”行业智变突围,助力今年1-2月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7.6%。

细分赛道上,一季度,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技术应用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7%、9.7%、6.8%;信息技术、互联网服务与其他行业加速融合,推动互联网接入服务(48.2%)、数字内容服务(28.8%)、信息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18.6%)、互联网平台(15.6%)、信息技术咨询服务(13.2%)均实现营业收入两位数增长。

当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广州用实力证明,AI不是PPT里的未来,而是账户里的真金白银。

闷声发财?广州AI有三大“绝技”

全国都在砸钱发展人工智能,为何广州就靠“AI+”赚上了钱?三招“绝技”,缺一不可。

第一招,科技筑基诀。

广州加速构建以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为引领,6个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为主体,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为代表的“1+6+N”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布局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领域、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示范等方向,修炼“AI+”深厚内功。

第二招,赛道破阵式。

广州有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约1800家,已覆盖产业链上游基础层、中游技术层、下游应用层,不容忽视的一个数据是:应用层占比高达80%,涌现出小马智行、中科开创、文远知行等一批行业应用领先企业。

全市遴选出“造车健城”4条人工智能优势赛道(“造”—AI+先进制造、“车”—AI+车辆交通、“健”—AI+健康医疗、“城”—AI+城市治理),每条赛道遴选一批重点培育企业,构建百花齐放、相互赋能的人工智能产业新生态。

文远知行Robotaxi

文远知行Robotaxi

第三招,生态聚气术。

以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为核心,琶洲核心片区、南沙国际人工智能价值创新园、黄花岗科技园人工智能产业园区和中大国际创新谷等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为重点,活力创新轴沿线各区重点产业空间载体为协同的“一核引领,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布局,汇聚众多人工智能领域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平台设施、重点企业、产业园区。

政策、人才、资本、场景的紧密结合,直接让“AI+”产业生态闭环成形。

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全球独角兽榜》,广州24家企业登上独角兽榜,位居国内第四、全球第九,其中致景科技、树根互联、探迹等一批优秀人工智能领域企业均上榜。

当其他城市还在纠结“风口选择”,广州用AI重写城市代码,以三招绝技在人工智能江湖杀出一条血路。

相关阅读

广州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7532.51亿元,同比增长3.0%

策划:龚晶

采写统筹:陈思勤 柳时强

新媒体统筹:黄舒旻

采写:南方+记者 黄舒旻

海报:钟冠婷

编辑 张晓晨
校对 曾慧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