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人城产文融合发展的新思路走向国际。9月24日,记者从顺德杏坛获悉,近日,顺德文明桥园再生项目荣获2024年亚洲都市景观奖。这是继“逢简水乡”项目后,杏坛时隔7年,再度获得该国际奖项。该奖项也被誉为城市发展领域的“奥斯卡奖”。
从年久失修的百年古桥到文化新地标,文明桥的修复焕新,对杏坛和顺德高新区的发展意义深远。它不仅既传承了杏坛千年文脉的精神内核,也构筑出人城产文融合发展的“强磁场”,激活了园镇双向联动发展的强动能。
近日,顺德文明桥园再生项目荣获2024年亚洲都市景观奖。通讯员供图
近日,顺德文明桥园再生项目荣获2024年亚洲都市景观奖。通讯员供图
百年古桥焕新生
打造文脉传承新载体
近日,2024年亚洲都市景观奖评审结果公告,中国佛山顺德文明桥园再生项目从近500件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2024年亚洲都市景观奖。
这个奖项含金量十足。
亚洲都市景观奖是由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办、亚洲人居环境协会、亚洲景观学会等组织联合发起的一项重要国际性的奖项,旨在表彰全亚洲最佳景观实践范例,被誉为城市发展领域的“奥斯卡奖”。
文明桥位于顺德区杏坛镇辖区内,拥有600余年历史。但桥体年久失修,外观破败、水脉阻断,面临损毁风险,亟须抢救式保护。
文明桥园。通讯员供图
文明桥园。通讯员供图
2022年,文明桥焕新工程建设项目正式启动。设计团队通过查阅古籍、走访调研,以“以桥为心,园景融境”为设计理念,复通水脉、联水拓园,力图最大程度还原文明桥历史面貌。
在3600平方米的有限空间内,项目团队通过建设莘悦湖、传胪荫、芳草境等六大特色文化景点,使得岭南传统园林和现代生态文化景观交相辉映。文明桥园于2024年6月7日已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了当地的文化新地标。
文明桥园内的石碑。通讯员供图
文明桥园内的石碑。通讯员供图
项目的建设过程,充分展示了杏坛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和谐共融的精神。
建设前期,项目通过议事厅的方式积极听取意见和建议,同时创新“政府推动+企业捐赠+国资投入+公共参与”模式,吸引了企业共同参与,以文化引领形成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的强大合力。
“千年水乡”“状元故里”是杏坛独有的文化标签和灵魂。杏坛是广东省民俗民间艺术之乡,拥有人龙舞、龙舟说唱、八音锣鼓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历史上共出过9名状元,杏坛独出其二。
杏坛是广东省民俗民间艺术之乡,拥有人龙舞、龙舟说唱、八音锣鼓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讯员供图
杏坛是广东省民俗民间艺术之乡,拥有人龙舞、龙舟说唱、八音锣鼓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讯员供图
文明桥园既是一个文化地标,也是一个文化符号,更是杏坛渊源文脉生生不息的新载体。
以文润心的文化传承,尤其体现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上。
近两年,杏坛投入4.8亿元,升级镇域教育资源,镇内53所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实现中小学100%全焕新;今年8月,杏坛举行杏坛书香·学海为舟暨杏坛镇首届“读书人家”颁发仪式活动,在全镇营造好学风、带动好家风、涵养好民风;9月10日,在顺德区庆祝2024年教师节暨教育基金会奖教奖学晚会上,杏坛镇时隔20年再夺“顺德区教育工作先进镇”荣誉,从“状元之乡”到“教育先进”的突围跃升。
园镇双向联动
构筑人城产文融合“强磁场”
文明桥见证了杏坛历史的繁荣与变迁,承载了一代代杏坛人的记忆和乡愁,也彰显了顺德高新区的温度与活力。
文明桥园坐落于佛山高新区顺德园,这里是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地。今年1-6月,顺德高新区工业项目实现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3.32%,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0.66%。
顺德高新区。廖明璨 摄
顺德高新区。廖明璨 摄
8月,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批准将杏坛新材料和智慧家居产业园纳入顺德园拓展区,新增顺德园拓展区5.31平方公里,标志着杏坛经济发展主引擎再次提档升级,有力推动了杏坛与高新区产城融合一体化发展。
近年来,杏坛新材料和智慧家居产业园已引入美芝、悍高家居、悍高精密、阅生活等13个重点招商项目,占地面积1296.26亩,总投资额95.31亿元。
截至目前,产业园拥有规上企业144家,高新技术企业172家,整体园区营业收入超160亿元,已成为杏坛新兴产业最集中,且最具发展潜力的片区。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区域竞争的“软实力”,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9月,2024年佛山高新区“益晒你”企业服务月在杏坛启动。佛山高新区顺德园管理局与北京科技大学顺德创新学院合作共建国家大学科技园,共同推动高校科研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
风起扬帆正当时。如今,杏坛镇抢抓国家级高新区、佛山综保区、临港经济区等重大发展机遇,奋力书写杏坛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在赛迪顾问发布的2024镇域经济500强榜单中,杏坛从全国第65位上升至第52位,充分展现了杏坛的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
接下来,杏坛将持续不断深化科技赋能,坚持先进制造业当家,全力打造高新智造高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优质项目、优质企业成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最强“王牌”,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采写:南方+记者 白桦
通讯员 杏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