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
“推动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为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
注入强劲政策动能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屏障的韶关
正以“低空经济”为突破口
抢抓新质生产力发展机遇
打造粤北“天空之城”
空中游览飞行示意图。
韶关这座曾以重工业闻名的老城
如何在新时代的蓝图中展翅高飞?
小编问了问AI
……
以下回答由“Deepseek”AI生成
政策东风
从国家战略到韶关实践
低空经济首次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后,全国30个省份将其纳入2025年发展规划,万亿级市场蓄势待发。韶关作为广东省北部生态发展区核心城市,依托空域洁净、算力强劲、场景丰富三大优势,率先布局低空经济赛道。
顶层设计先行:韶关发布《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明确搭建覆盖粤港澳大湾区的低空物流网络,打造“无人机+自动化站点+智能调度系统”的立体化运营体系。
空域资源突破:新丰县规划建设近2000亩低空经济产业园,南方智能网联试验场获批78平方公里空域,为无人机测试、飞行器研发提供“空中试验田”。
“广东智能网联+低空多维空间(韶关)综合试验区”正式揭牌成立。
算力底座支撑:依托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枢纽节点,韶关建成5.06万P智能算力资源,为低空经济的数据处理、AI训练提供“最强大脑”。
产业图谱
从“造飞机”到“用飞机”的生态闭环
韶关正以“低空制造+应用服务”双轮驱动,构建全产业链生态,形成“天上飞、地上联、云上算”的协同发展格局。
低空制造:从无人机到飞行汽车
头部企业集聚:亿航智能、祥源通航等企业落地韶关,计划采购50台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探索“低空+旅游”新场景。
首批亿航智能EH216-S航空器交付接机仪式现场
测试认证高地:南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试验检测中心与粤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布局韶关,成为飞行器安全性验证的“国家级实验室”。
南方(韶关)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试验检测中心项目。
应用场景:从物流到文旅的千面融合
智慧物流网络:规划建设载重百公斤级跨城物流网络,未来大湾区城市间无人机快递“当日达”将成为常态。
文旅创新体验:丹霞山景区计划引入低空观光项目,游客可乘无人驾驶飞行器俯瞰“赤壁丹崖”,打造“空中看韶关”文旅IP。
丹霞山eVTOL试航现场。
城市治理赋能:无人机已应用于新丰江流域巡检、森林防火监测等领域,实现“一屏观全域、一键管全城”。
新丰县无人机巡检新丰江活动。
未来蓝图
打造大湾区低空经济“三中心”
韶关提出“三年攻坚计划”,力争到2027年建成粤港澳大湾区低空经济创新应用示范区,锚定三大核心目标:
1.低空制造配套基地
依托莞韶产业园等载体,吸引飞行器零部件、导航设备、通信模块等上下游企业聚集,形成“研发—测试—生产”一体化链条。目前,华天科技(封测)、左江科技(服务器)等项目已投产,为产业链补链强链。
2.低空服务应用中心
应急救援网络:建设粤湘赣边界低空救援枢纽,覆盖森林消防、医疗物资投送等场景。
培训研学基地:联合本地院校开设低空经济课程,培养飞手、地勤等专业人才,破解行业“人才荒”。
3.低空数据枢纽中心
发挥韶关数据中心集群优势,打造“低空经济云平台”,实现飞行数据实时存储、航线智能调度、空域动态管理,为低空飞行安全保驾护航。
挑战与破局
长跑中的“韶关耐力”
低空经济发展需突破技术、政策、基建三重关卡。韶关以“耐心资本+精准政策”破题:
政策护航:设立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对关键技术研发给予最高50%补贴,简化适航审批流程。
基建攻坚:规划建设20个航空起降点,完善导航、通信设施,构建“地面—低空—云端”立体化基础设施网。
安全先行:联合鹏城实验室开发低空交通管理系统,实现“一机一码”全生命周期监管。
展望
天空之城的“韶关想象”
未来,韶关低空经济将呈现三大趋势:
从“载物”到“载人”:2025年中旬,丹霞山景区有望开通首条无人驾驶观光航线,开启“打飞的游丹霞”新时代。
从“试点”到“普惠”:无人机配送覆盖80%乡镇,农产品“出山进城”效率提升3倍。
从“单点”到“联网”:接入中国算力网调度中心,与广州、深圳形成“1小时低空经济圈”。
来源:韶关头条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