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深圳的西北角,光明区光明街道正用一根党建“绣花针”,穿起了城市治理的“千条线”——“星星点灯”民生项目落地、“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校地共建签约、基层治理大语言模型“追光助理”上线、AIGC驱动引擎智治中心运行、“民生十微”举措深化实施……
基层既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当前,光明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数量和结构发生着巨大变化,如何进一步适应城市发展需求,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提升群众幸福感,成为光明街道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答之问。
向“新”而行,追“光”奋进。近年来,通过党建引领“微治+共治+智治”,光明街道不断碰撞出基层治理的智慧火花,释放出强烈的服务群众热情,一幅光明首善街区的“锦绣画卷”,徐徐展开。
光明街道辖区
光明街道辖区
进阶升维,构建基层治理新体系
作为光明区中心城区,光明街道全域位于光明科学城内,承担科学城成果转化、生活服务配套等重要功能,城中村、楼盘小区、产业园等治理形态复杂,人口结构与诉求越来越多元。
为实现更有效、直达末梢的基层治理,光明街道构建“1+X+18+N”基层治理体系,覆盖“街道—社区—微治圈—微单元”,各业务线条与“微治圈”融合,将基层治理相关事项统一起来,深入开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民生十微”。光明街道通过实施微单元、微阵地、微积分、微社团、微联盟、微基金、微智治、微协商、微调解、微服务等举措,细化治理单元,重塑治理流程,提升基层服务,并聚合社会多元力量,将共治和自治充分结合起来,实现了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基层治理“微治圈”模式下,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党建工作阵地建到“微治圈”“微单元”,党员干部力量下沉,资源和服务充实到基层。多元力量被聚合起来,推动服务在一线拓展、问题在一线解决、民心在一线凝聚。
如今,依托18个“微治圈”,善用“微协商”“微调解”“微服务”……一个个民生诉求、矛盾纠纷得以有效处置、化解,一个个居民的“微心愿”得以实现。光明街道东周社区用好“微治圈”,经过充分的沟通、协商,推动国泰花园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设项目顺利完工。光明社区通过“微治圈发令、部门执行”机制,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快速解决了幼儿园厨房设备噪音扰民问题。迳口社区“微治圈”及时响应居民投诉,快速处置了烧烤店喧哗声扰民问题。
基层治理的“大蓝图”与千家万户的“小幸福”实现了共融。如今光明街道的基层善治“光明范”更足、影响力更强。
共治共享,打造社会治理新格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光明街道打造的基层治理“微治圈”模式,与深圳市大力推进的“党建引领现代活力小区建设”工作充分契合,进一步激发了基层治理活力,促进了共建共治共享。
一场党建引领创新实践,凝聚强大治理合力。光明街道首创“追光市集”党群服务活动,以社区党委“搭台”、社区干部“摆摊”、居民群众“赶集”的形式,整合两代表一委员、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党员等各类资源提供公益服务,2024年以来开展3300余场次,服务群众超30万人次。街道全面发挥社区党委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打造以“银龄兼职委员”为核心的“银龄先锋”体系,获评省委老干部局优秀创新案例。
一项暖心举措,筑造“献爱共治”平台。光明街道碧眼社区针对城中村零星地块闲置问题,根据片区实际和居民需求,盘活零星地块,联动大院大所、名校名企、人大政协等社会资源,推动“星星点灯”民生项目落地,打造光明区首个城中村“口袋公园”群,创造集娱乐、学习、宣传、互动为一体的温暖生活聚落,成为光明区首个基层协商民主试点。暖心民生服务送上家门,让家住碧眼社区的陈先生倍感亲切:“社区建成了‘身边最近最小图书馆’,还有不同特色的口袋公园。大家能够放下手机,聚在一起听故事、下棋、做游戏。”
“星星点灯”民生项目
“星星点灯”民生项目
一次校地共建探索,实现“双向奔赴”谋共赢。2024年7月,光明街道联合中山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以迳口社区为试点,打造了全省首个“百千万工程”校地共建社区工作站,孵化培育AI麒麟舞教学项目,以科技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校地共建工作站有效促进了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破解发展难题,实现产学研共赢。相关文创产品交易额约732万元。
“AI”赋能,探索智慧治理新场景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城市治理正搭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快车,驶向现代化的光明彼岸。
光明街道积极响应基层治理改革的号角,依托其独创的“1+X+18+N”治理体系,在全市率先成功打造了街道级智慧治理(AIGC)调度中心——“智治中心”。
智治中心
智治中心
如同一张精密的治理网络,该平台集成多种信息化系统,实现基层治理事件的“一网打尽”。通过自我研发的可视化平台,各类事件的关键信息跃然图上,为决策者提供了精准、实时的数据导航,确保治理航向不偏不倚。
在智治中心的引领下,各工作组紧密协作,共同驱动着基层治理的庞大机器高效运转。信息合成、事件分拨、AI支持等部门既各司其职又紧密合作,实现了治理流程无缝衔接和高效顺畅,平均响应时间缩短至1.2小时。
在智治中心的核心功能中,“追光助理”无疑是最为亮眼的“明星”。它是光明街道成功开发出的首个应用于智慧治理的人工智能AIGC驱动引擎,能够快速精准分派治理事件,显著提升事件流转效率和处置效能。智治中心还第一时间接入DeepSeek R1开源大模型,升级“追光”智能分拨系统。通过多跳式问答、自定义知识库挂载等方式,将事件分派准确率提升至92%,较传统人工分拨效率提高15倍。
凭借前沿技术的全方位赋能,智治中心在民生领域“大放异彩”。“追光助理”依托AIGC技术,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渠道。民意速办平均办结时长由3.7天缩短为1.8天,居民好评率93.6%。特别是在噪音扰民、物业纠纷等民生领域,实现72小时内办结率100%,重复投诉率下降至2.1%。
站在新起点,光明街道将持续拓展AIGC应用场景,重点推进“物业纠纷智能调解”“应急指挥数字孪生”“党群活动阵地提升”等场景建设,全力打造基层治理现代化先行示范标杆,为全区乃至全市智慧城市建设贡献光明智慧。
以科技创新为笔,以智慧治理为墨,光明街道将创新推进数智赋能、阵地改造、多元共治、人才服务,不断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撰文:曾子航 杨睿娟 杨慧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