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不仅是锤炼党性的“大熔炉”,更是凝聚力量的“强磁场”。3月10日,佛山市顺德区十镇街党校焕新启用,这不仅是硬件设施的提升,更是顺德基层党员干部培养机制与工作品牌的全面升级。
早在2018年,顺德就在10个镇街设立了镇街党校。为进一步提升党校教学环境和硬件设施,2024年5月起,顺德区委组织部联合区委党校赴10个镇街党校调研,在此基础上,对照省、市关于镇(街道)党校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及示范点建设标准,下拨专项党费,从场地配置、队伍建设、教学工作、制度建设等方面给予指引,推动镇街进一步加强党校建设。
10镇街党校部分搬迁至新址,部分在原址扩建或提升,并同步推动组织架构调整,设置专职副校长,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教学、科研和管理纪律要求,确保高质量、规范化办学。
此次焕新升级,顺德各镇街党校有何亮点?南方+记者做了梳理。
互动:为焕新升级的顺德镇街党校打call(可多选) 大良:功能+,布局+,资源+ 容桂:“容”汇智慧,“桂”有党校 伦教:筑牢阵地强根基,产城升级多向赋能 勒流:“亮眼”打造,“精品思维”开展红色教育 陈村:“红色学府”扎根“千年桔乡”,上“新”更走“心” 北滘:从黄龙书院出发,智寻千亿小镇发展新路径 乐从:“红色智库”与“育才港湾”深度融合 龙江:红色地标“添新彩”,传承“敢为人先”精神 杏坛:建强“红色学府”,赋能“杏韵水乡” 均安:扩容提质增效,山水小镇“出圈” 提交
大良:功能+,布局+,资源+
大良街道工委党校位于县东路,临近顺德一中外国语学校。
升级改造后的大良街道党工委党校合计1600平方米,拓宽了教学面积,优化了总体布局,新增了多功能课室,提升课室音响设备,并加强党校文化营造,做到与时俱进、更专更优。
3月10日上午,大良街道党校与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签署合作意向书。此次校地合作签约,既是大良街道党校规范化建设的里程碑,更是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的重要实践。
3月10日,大良街道党工委党校与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业管理学院签署合作意向书。
3月10日,大良街道党工委党校与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业管理学院签署合作意向书。
双方将围绕创建街道党校的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工作学院、人才培训学院等“四大学院”的目标,聚焦校地深入融合发展,推动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双向互动、互利双赢;聚焦党性锤炼和履职能力提升,培养高素质大良铁军;聚焦社会基层治理,促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聚焦党建引领激发人才活力,以高质量人才推动大良高质量发展,为培养造就堪当顺德区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冲刺千亿镇街、大良街道南部都会中心建设重任的党群干部队伍提供有力保障。
容桂:“容”汇智慧,“桂”有党校
2024年,在顺德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的支持下,容桂街道党工委党校建立并完善了党校案例库、教材库、课程库、师资库、现场教学点库“五库”的建设,组建50人的“头雁讲师团”,并完成街道党校焕新升级。
现时,1600平方米的容桂街道党工委主校区新增100人学术报告厅、50人教室及4间研讨室,构建起多元立体的教学矩阵,连同其他分教学点能同时承接700人的办班规模。
2025年,容桂街道党工委党校将围绕规范建设、质量提升、品牌打造三大目标,聚焦党员轮训、村居“头雁”培训、机关干部培训以及群众教育培训四大板块,将党校打造成大门常开,党员群众爱来、常来的教育场所。
容桂街道党工委党校2025年春季开班式
容桂街道党工委党校2025年春季开班式
伦教:筑牢阵地强根基,产城升级多向赋能
改造升级后的伦教党校增设红色读书角、先锋交流区和休息区,新增图书超1000册,并创新设置扫码“听书墙”,同时新增50人课室2个、20人研讨室2个、休息室1个、录播室1个,将更好满足党员培训需求,发挥党性锤炼阵地作用。
2025年,伦教街道将乘着党校提升改造的东风,全年计划开展各类培训不少于60场次。在特色课程方面,伦教将与佛山市委党校保持紧密沟通,深挖丽港豪园现场教学点特色资源,形成伦教城市党建特色课程;紧扣珠宝产业特色名片,形成珠宝产业党建现场教学路线,讲好产业故事,赋能产城升级。
伦教党校全新启用,是新的起点,也是新的征程。伦教党校全体工作人员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严谨的态度、更加务实的作风,努力把党校建设成为理论武装的“大课堂”、党性锻炼的“大熔炉”、能力提升的“加油站”。
改造升级后的伦教党校增设红色读书角,先锋交流区和休息区,新增图书超1000册,并创新设置扫码“听书墙”。
改造升级后的伦教党校增设红色读书角,先锋交流区和休息区,新增图书超1000册,并创新设置扫码“听书墙”。
勒流:“亮眼”打造,“精品思维”推进红色教育
勒流街道党工委党校坐落在勒流党群服务中心旁一处清雅院落里,原只是一栋不起眼的单位楼,经过改造提升,焕然一新。通过在入口处设置标识,让党员干部教育主阵地的IP突出亮眼;通过广种绿植,让院落“绿美”的生态底色更加鲜明。
勒流街道党工委还整合多功能会议室、研讨室等现有场室,完善“方志驿站”“研习沙龙”“党员图书角”等教学空间,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培训需求;在教学区增设高清屏幕、音响等智能化教学设备,对党校正门、校园宣传栏作修缮完善。如今,全新升级的街道党工委党校既有浓厚的“党味”,又有浓厚的“校味”。
勒流街道党工委党校完善“方志驿站”“研习沙龙”“党员图书角”等教学空间。
勒流街道党工委党校完善“方志驿站”“研习沙龙”“党员图书角”等教学空间。
近年来,勒流街道党工委党校创新开设村(社区)干部小班制培训课程,为党员干部“量身定制”专属课程,“量体裁衣”指导基层党组织制定党建质效提升工作方案。以“精品思维”全面整合祥和柴店——众涌地下联络点旧址、黄连工业遗址公园等红色遗址、产业基地、乡村振兴点16个,串珠成链打造为8条红色教学路线。
开创“红色积分制”培训模式,打通党员教育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引导在职党员干部“双报到”“两新党建志愿红”品牌活动、活力支部建设与预备党员“红色积分制”深度融合,确保学员们学有所成,学以致用,为实现“顺德中部突围崛起”贡献力量、勇挑重担。
陈村:“红色学府”扎根“千年桔乡”,上“新”更走“心”
为提升党校教学环境和硬件设施,2024年10月,在区委组织部及镇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陈村镇委党校搬迁至仙涌村紫阳学校,并进行了一番“用心”的升级改造。
仙涌村又称“千年桔乡”,是陈村镇年桔种植面积最大、数量最多的村居,藏着中国年桔的半壁江山。近年来,该村以“耕读传家,美丽仙涌”的发展理念,借助传统的年桔种植产业与朱子文化基础,打造“耕读传家”文化名片,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陈村镇委党校迁至仙涌,也让这一“红色学府”无缝链接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升级后的党校占地面积扩容至3800平方米,设有150人培训室、80人培训室、50人培训室、研讨室、党史馆及其他主题展馆、沉浸式教室场景体验馆,配备图书阅览区、户外休息区等。
陈村镇委党校设有150人培训室、80人培训室、50人培训室。
陈村镇委党校设有150人培训室、80人培训室、50人培训室。
2025年,陈村镇委党校将紧紧围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制造业当家、以水兴城、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重点任务,引入“当代世界”系列课程,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了解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未来趋势,同时开设花卉年桔产业、不锈钢产业等电商直播培训班,促进传统行业与直播新业态交流融合。
北滘:从黄龙书院出发,智寻“千亿小镇”发展新路径
北滘镇委党校新校区通过与黄龙书院融合发展,实现“融思想、融行动、融感情、融发展”四个融合,将党校打造成“农村党建让群众更满意”的生动实践,建设成具有佛山市基层党校特色和鲜明发展亮点的镇街党校。在底蕴深厚的院落里,培养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先锋队伍,为千亿小镇腾飞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北滘镇委党校大门常开,既是党员干部学习的主阵地,也是群众的休闲公园。党校的图书馆、运动场地等设施免费向群众开放,村民的各种会议也可以在党校的会议室、讨论室召开。北滘镇委党校除了阵地开放给群众外,还整合全镇的党建资源,构建了“1+5+N”办学阵地体系,围绕黄龙、广东工业设计城等5个特色分教点,打造基层党建、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乡村振兴等多条特色线路,将北滘的教学资源串珠成链,把北滘镇建成一个没有围墙的大党校。
北滘镇委党校打造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北滘特色和理论深度的课程体系;选优配强师资队伍,通过“外引”专家教授、“内育”本地导师,打造“滘师团”;搭建创新实践平台,不断创新培养方式,围绕当前重点工作,综合运用研讨式、案例式、辩论式等互动型教学模式,为“百千万工程”、基层治理等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
北滘镇委党校新校区位于北滘黄龙村。
北滘镇委党校新校区位于北滘黄龙村。
乐从: “红色智库”与“育才港湾”深度融合
2024年,乐从镇委党校全面启动升级改造工程,从原有140平方米的单一教学空间,升级为占地1952.16平方米、建筑面积2164.56平方米的综合性教育阵地。
新党校深度融合绿美生态理念与岭南文化元素,构建“一厅一室一坊一院多空间”的现代化教学格局:全景呈现乐从党建创新实践成果的初心党建厅;配备智能设备,可容纳120人开展集中培训的求知阶梯室;集成展览、沙龙、阅读功能,激发思想碰撞的慧言思辨坊;藏书600余册,设立方志驿站典藏地方文化的增智图书阁;以绿植造景营造静谧学习环境的中式古韵庭院。
乐从镇委党校改造融入了绿美生态理念,春日里,红色的“英雄花”在枝头绽放。
乐从镇委党校改造融入了绿美生态理念,春日里,红色的“英雄花”在枝头绽放。
乐从镇委党校还延伸教育网络,设立上华村、大墩村、东箭科技、袁记集团10个分教点,打破传统教育边界的重要实践,让“党建链”衔接“产业链”,让“红色智库”赋能“绿美乡村”。
2025年,乐从镇委党校计划开展培训班次约70期,预计覆盖14000人次。紧扣“理论教育、党性锤炼、能力培养、知识更新”四大核心,通过“课堂+基地”“理论+实践”教学模式,陆续开展龙头领航、潮涌灯塔、青春激流、扬帆破浪四大培训项目,培育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同时,积极打造5条现场教学路线,以“城乡融合之美”“产业兴旺之美”等主题线路,串联大墩、路州、上华等示范村居,让党员干部在实地研学中感悟发展实践,为乐从奋进“百千万工程”、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凝聚先锋力量。
乐从镇委党校拥有全景呈现乐从党建创新实践成果的初心党建厅。
乐从镇委党校拥有全景呈现乐从党建创新实践成果的初心党建厅。
龙江:红色地标“添新彩”,传承“敢为人先”精神
龙江镇委党校位于佛山“红色地标”——甘竹滩洪潮发电站园区内。2018年以来,在上级的支持下,龙江镇委、镇政府把园区定位为红色教育基地和博物馆之城,积极推进园区活化工作,建有中共龙江镇委党校、甘竹滩洪潮发电站历史展示馆、顺德中心沟围垦历史展示馆、桑园围和龙江水利历史展示馆、龙江历史文化展览馆、龙江甘竹艺术展览馆和甘竹滩广场等。
2024年底,在顺德区委组织部和镇党委的大力支持推动下,龙江镇委党校进行升级改造,通过外墙翻新与功能场室重构的全方位改造,形成了“主会场+多场景研习”教学空间布局。其中,“主会场”有分别可容纳120人和可容纳50人的课室,可满足不同培训需求;“多场景研习”包括4间研讨室、1个基层党建和“百千万工程”沉浸式学习展示厅、1个图书角等场室,以及党校周边甘竹滩洪潮发电站、中心沟围垦、桑园围等专题历史展示馆多元化教学场景延伸区。
全新打造的龙江镇委党校,实现了教学空间扩容与办学能力的双突破,进一步巩固了广东省“百个镇街党校示范点”的成色。站在新的起点上,龙江镇委党校将锚定“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目标任务,努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党员干部队伍,推动环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龙江镇委党校位于甘竹滩洪潮发电站园区内,进一步弘扬传承“敢为人先”的精神。
龙江镇委党校位于甘竹滩洪潮发电站园区内,进一步弘扬传承“敢为人先”的精神。
杏坛:建强“红色学府”,赋能“杏韵水乡”
改造提升后的杏坛镇委党建筑总面积约4020平方米,精心打造了“2+2+4”党校配套场室。包括,两个培训室——分别是配置移动桌椅和隔音设备的培训一室和增设LED高清大屏幕的阶梯室,可同时容纳240人培训;两个文化展厅——非遗文化厅展示和水乡文化展示厅,让学员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杏坛水乡的独特魅力;四个研讨室——更好地配合培训过程中不同的研讨活动。党校还配备乒乓球室、足球场、篮球场等运动场地,以便在培训过程中开展拓展活动。
杏坛镇委党校阶梯室。
杏坛镇委党校阶梯室。
2025年,杏坛镇委党校将对标顺德区委党校,深耕基层干部培养品牌,持续发挥“红色学府”作用,以高质量教育培训为基层治理赋能,为杏坛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聚焦中心工作,分层分类开设村居治理、集体经济、群众路线等专题班,创新案例教学、实地调研等实践形式。坚持从严治校,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邀请专家、基层干部、企业家联合授课,打造“理论+实践”双轨培训体系,为杏坛高质量发展提供思想动力和人才支撑。
杏坛镇委党校设有水乡文化展示厅。
杏坛镇委党校设有水乡文化展示厅。
均安:扩容提质增效,山水小镇“出圈”
2024年底,均安镇委党校配备了专职副校长和专职工作人员,又在顺德区委组织部和区委党校的指导支持下投入40多万元,对培训场室进一步扩容升级,对党员教育培训进一步提质增效。
均安镇委党校除培训室外,还配备图书室、档案室等场室。
均安镇委党校除培训室外,还配备图书室、档案室等场室。
目前,均安镇委党校拥有80人以上培训室1间、50人以上培训室两间、研讨室5间,另配备办公室、图书室、档案室和停车区。同时,镇委党校和去年建成的环山足球场相邻,与镇党群服务中心内其他场地可实现共用,发展空间宽裕。
新启用的均安镇委党校将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初心,适应新时代党员队伍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着力在阵地建设、师资队伍、培训方式等方面上下功夫,打通党员干部培训和群众教育的“最后一公里”,为推动均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和组织保证。
采写:南方+记者 欧阳少伟
顺组宣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