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惠州又一个新公园开放啦!

惠州发布 2025-01-13 20:08

1月12日

惠州市地名文化公园

正式开放啦!

这是一座集惠州地名文化、

红色革命文化、东坡文化等

多元文化为一体的文化地标

也是市民朋友可以随时参观的

露天文化博物馆

一起来看看吧

↓ ↓ ↓

地名文化的传承者

历史魅力的展现者

2022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地名管理条例》,国家民政部提出强化对地名文化传承、保护和挖掘。惠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地名文化建设工作,市地名文化公园项目从2022年10月起立项、报建、设计等,2024年经市政府批复同意,同年6月动工建设,2025年1月顺利竣工并正式开放。

惠州市地名文化公园位于惠州学院东北门外,占地 9000 多平方米,公园的建设以“地名文化”为核心,通过融合园林景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元素,全面呈现了惠州的自然地理和深厚的人文历史。从东江、西湖到罗浮山、南昆山,每一处地名背后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故事和历史传承。

三大文化板块

展现惠州魅力

公园将惠州的文化底蕴分为绿色(自然风貌)、红色(人文历史)和古色(城市记忆)三大板块,精心挑选的70余处地名景点、历史人物与文化故事,让每一位游客都能在此感受到惠州的独特魅力。这里不仅是文化爱好者的天堂,也是每一位市民了解惠州、感受惠州的绝佳场所。

惠州市地名文化公园的设计可谓匠心独运,公园内的景点如惠州地图广场、流线型鹅卵石主园路、三杰亭等,都别具特色。每一个细节都是精心打磨,每一个故事都是精心挖掘,每一个展示都是精心考量,每一个设计都是精心构思,都值得好好品味、细细品鉴。

校地合作共建

传承地方文化

惠州市地名文化公园是惠州市民政局与我校共建的项目,市民政局在完成设计与建设后,将公园交由我校负责管护。公园的选址充分考虑了我校的地理位置和文化传承功能,使其与高校的育人使命相得益彰。公园的落成,体现了城市与学校的和谐共荣,标志着校地合作又结出新的硕果,将引领广大师生更深入地了解惠州、热爱惠州、讲好惠州地名文化故事。惠州市民政局的科学选址与全力支持,让校地合作共建的地名文化公园得以顺利落成。不仅有助于惠州市地名文化的有效传播,也进一步丰富了周边社区的文化氛围。

走进地名文化

感受惠州的独特风采

惠州是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称

地名文化宽阔而丰厚

打开地名

就是开启一程文化之旅

除了惠州西湖、南昆山、罗浮山、双月湾

这些耳熟能详地名之外

你还知道哪些地名及文化故事吗?

接下来就让惠院君带你从“云端”

走进惠州地名文化的世界

感受历史魅力与自然之美

领略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与独特风采

朝京门(惠州天堑)

位于东江边。明洪武三年(1370年),惠州扩建城池,始增此门。现有建筑为2006年结合防洪需要重建。门前旧有渡口所,乘船通往省城广州及全国各地,朝京门因此得名。朝京门扼守粤东交通要地,被称为“惠州天堑”。

飞鹅岭鹅城惠州的由来)

位于惠州西湖的南湖南岸,有《仙女妆镜系湖缘》故事。相传,天庭七仙女五姐,伤春失手将妆镜坠落惠州,泪水注满西湖。暗恋她的文曲星,点化书房挑灯木鹅,驾临惠州,想把妆镜带回去。木鹅欲增仙力,贪饮仙泪,被五姐固定在湖边至今。又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惠州·景物【鹅城】条,有“古仙木鹅仙城。相传古仙放木鹅流至此,因建城”记载。因此,惠州也称“鹅城”。

横沥(国家森林乡村、中国传统村落)

位于惠城区东北,与惠东、惠阳、紫金接壤。东江水由北而下,经横沥转西。横沥镇地属梁化屯范围,今大岚便是其屯田地之宋元,多有闽南人逐江而居,今存有大量古村落,最为典型的是墨园村古建筑群。2012年,获评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2019年,入选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2013年,获评广东省古村落。

小金口(麒麟文化之乡)

小金口是惠州市通往广州,通往河源(含梅州、赣州)的交通枢纽。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在白沙堆开筑渡口《惠州志》载:至1987年, 行人不绝”。今成博罗县入惠州府古驿道渡口遗址。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乡镇企业投资环境百强镇,国家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广东省重点发展的中心镇、麒麟文化之乡、教育强镇。

龙华(龙飞凤舞、风华物阜)

镇级行政单位。属博罗县,镇政府人民驻粮桥村。在罗浮山东南麓,宋时“自龙华寺七里登山”。因域内沙河蜿蜒如游龙,土地肥沃,取“龙飞凤舞、风华物阜”之意命名。旧有龙华圩,明属罗仙都。清属石湾巡司署。1986年称龙华镇。文化古迹遗存,有根植于传统客家文化、以龙华大鼓为主的民间鼓乐。

旭日村(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古村落)

旧名龙华塱、旭日围,是沙河南岸低洼处的“塱里村”。南距龙华圩镇约1km,现存古民居建筑600多处,其中陈百万故居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龙华大鼓是村民欢度节日、欢庆喜事的省级非遗传承项目。该村先后获得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古村落、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等称号,有“罗浮第一古村”之誉。

低冚村(广东省第一批“红色村”)

龙门县永汉镇行政村,低冚村是革命老区,现有低冚村大围祠堂、低冚伏击战遗址、妇女夜校遗址、聚和堂宗祠和前阵哨岗等红色遗址多处。低冚村是龙门县第一个革命传统教育和乡村振兴战略实践基地。获评广东省第一批“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单位、首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

香溪堡(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省古村落)

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位于龙门县龙华镇香溪村、功武村。新世纪初,开始打造“神秘的古堡风情,秀丽的田园风光”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今已成为广东人文历史类最美的乡村示范景区。景区内有古建筑群:五宅碉楼、五宅进士第、玉树园书屋、功武廖氏宗祠、三光楼廖氏宗祠、廖守问夫妇合葬墓、万里龙关匾额、古码头遗址等。因具有岭南建筑艺术遗韵,获评国家级和广东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及广东省古村落。

西来古刹(狮子山下的古建筑)

位于惠东县白盆珠镇西北部白盆珠水库库区,原新庵镇高布村狮子山山腰。西来古刹于北宋嘉祜元年(1056)由安徽九华山地藏法王道场的高僧尘点无创建。起初是“饥餐野果,渴饮清泉,日务诵经,夜宿石洞”。至嘉祐四年(1060)方在一百多平方米的大岩石下,依山势砌成三间佛殿。现在除了岩石下的五间佛殿外,两块已崩裂的古老“西来古刹”门匾仍存,置于墙角。

平山(广东省文明县城、中心镇)

位于西枝江中下游。镇级行政单位,惠东县人民政府驻地。因东面飞鹅岭地势较高,其余三面平缓,故名平山。平山自古以来就是粤东商贸重镇,早有“头平(山)二淡(水)三多祝”之说,以形容集市的规模和繁荣。在平山的红色革命历史中,有何友逖、朱观喜、罗焕荣、林喜等英雄。现为广东省文明县城,广东省中心镇。

崇林世居(广东第二大客家围屋)

广东省第二大、惠州市最大的客家围屋,位于惠阳区镇隆镇大光村委会大山下村。

崇林世居内镶有“南阳绵世泽,东粤绍家声”“厚德载福,和气致祥”“树德务滋”“为善最乐”等匾、联,立有“敦孝悌,睦宗族,务正业,重国课,守国法,戒非为,崇节俭,端风俗,敬师长,和乡邻”十则规条,体现出叶家的文化修养和生活智慧。

秋长古镇(惠州著名的侨乡之一)

秋长古镇位于惠阳区秋长街道,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客家文化古镇。这里有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古建筑群和传统民居,还有许多古老的祠堂、庙宇和古井等文化遗产。秋长古镇还是惠州著名的侨乡之一,许多海外华侨都来自这里。这里的客家文化独特,有着浓厚的家族观念和传统文化习俗,让游客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

对惠州市地名文化

你还知道哪些呢?

趁假期

一起约个时间

走进这座文化公园吧

(来源:今日惠院)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