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窄,他们便沿山开路;运输难,他们便另辟便道……面对建设深南高铁遇到的重重挑战,这群深山里的施工者迎难而上,聚焦“大干120天,完成年度建设任务”专项行动,奋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全线隧道进洞。
他们,来自深南高铁SNSG-1标团队。该项目由广东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所属珠肇铁路公司建设管理、中铁十六局集团承建,项目全长16.74公里,包含桥梁6座、隧道6座、路基2段,桥隧占比高达99.19%,是深南高铁桥隧占比最高的管段。
云开大山隧道出口处,深南高铁SNSG-1标项目施工现场。中铁十六局供图
云开大山隧道出口处,深南高铁SNSG-1标项目施工现场。中铁十六局供图
这群施工者坚守岗位、恪守职责,用实干诠释责任和担当。如今,该项目的隧道控制性工程已进入全面大干阶段,为深南高铁早日竣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恪守职责
当好项目的螺丝钉
冬日早晨6时许,张长军离开温暖的被窝,迅速洗漱完成后,他第一个来到饭堂并快速解决早饭,随后准备7时30分的早会事宜,布置统筹当日工作。作为深南高铁SNSG-1标项目的负责人,这已成为张长军的日常流程。
高铁项目建设难度大、技术高,作为项目负责人,张长军责任大,压力也大。为做好前期工作,他紧盯实施方案的各项环节,多次前往现场勘探并比对图纸,核对各处细节,对项目查漏补缺,确保便道贯通走向、项目工期设置等内容科学合理。
“高铁项目是个大工程,为做好准备工作,张经理每天睡得很晚,即使经常在凌晨一两点收到信息,他也都及时回复。他总说希望大家多给他打电话,多反馈。”项目党支部副书记乔建岗介绍,张长军在手机上设置了多个闹钟,用于提醒早午起床以及各类要事。“他总是精细地把控好每一步,确保工程进度。”
建设高铁项目,每名施工者就像一颗必不可少的螺丝钉,如张长军一般恪守职责的不在少数。
“F型预埋槽道设计距离施工缝应为1.1米,现场实测为1.11米,有1厘米误差,需要通过对T型螺栓孔进行微调整,消除这1厘米的误差……”高海腾是项目工程部副部长,负责技术培训交底、施工方案修改等。
作为技术人员,高海腾经常接到施工人员的来电,询问各类突发的技术问题。“我曾参与过赣深铁路建设,有相关方面经验,加上日常也会抽空研究实施方案,时间一长,对一些技术问题看得比较深入。”高海腾分享,由于工程等不得,即使放假期间,他都24小时保持手机通信通畅,只为能够及时解决问题。
一边说着,高海腾的手机响起,是现场施工人员的来电,他边听边问,并及时解答。放下电话,高海腾笑道,“经常会突然来个电话,就需要马上解答。”
不论张长军还是高海腾,这群深山里的施工者,始终恪守职责,做好自身工作,担起自身责任。正是如此,方令项目稳步推进。
没有架子
一心一意只为工程
在高岭隧道出口的施工现场,一人身穿一件旧夹克,头戴安全头盔,仔细察看现场的施工细节。他就是深南高铁SNSG-1标项目二工区管段负责人邹忠良,一个完全没有架子的领导。
“不像领导的领导”是同事对邹忠良的评价。“有次午饭时间,我们在饭堂看到一个人身穿反光衣,身旁放着草帽,风尘仆仆的模样,仔细一看才发现是邹忠良。”乔建岗笑着回忆道。
作为二工区管段负责人,邹忠良一天有八九个小时待在工地。“他总是以身作则,秉持着高速度、高质量、高标准和高要求,一心一意对待工作,风雨无阻,事必躬亲。”乔建岗说。
在项目的一工区管段,也有一名负责人,他便是张俊宏。“他就像个‘老顽童’,虽然50多岁了,但思想特别活跃,平常还喜欢喝可乐、吃雪糕,还爱和我们分享,特别有意思。”安帅是一工区的技术员,谈起对张俊宏的印象,他忍俊不禁。
“他和新来的大学生同事相处很友好,不会给他们施加压力,而且经验丰富、业务能力扎实,令人安心。”安帅回忆,曾有个晚班同事身体不舒服,张俊宏便自行顶上,直到第二天交班时众人才知道。“他一把年纪了,说熬夜就熬夜,也没和我们说,而且现场非常专业,技术非常扎实,真的很佩服。”
这群深山里的施工者不辞辛苦、兢兢业业,嘴里念着的、心里想着的都是工程项目,只为顺利推进建设进度,让群众早日受益。如今,随着全线隧道进洞,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在深南高铁SNSG-1标项目的施工点随处可见。
撰文:陈玮琪 党梦倩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