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向海内外展现深圳大学的风采,加大引才纳贤的力度,2024年深圳大学青年科学家论坛近日在粤海校区校友广场开幕。来自海内外的众多青年学者现场参会,并在分论坛上与学校职能部门进行深度交流。
“深爱人才,‘圳’等你来!” 深圳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深圳市人才工作局局长罗冰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包容与创新的城市文化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深圳对人才求贤若渴,坚持“不问地域引进人才,不问出身培养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不留余力服务人才”的理念,始终将人才视为城市发展的核心资源。
罗冰称,去年至今,深圳实施了更加积极、开放和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期待更多人才了解深圳、选择深圳,在这座奇迹之城书写和创造自己的奇迹故事。
深圳大学党委副书记吴报水介绍称,深圳大学学科建设成果丰硕,高水平人才队伍活力满满,基础性科研创新能力居地方高校前列,人才培养硕果累累,凭借独特区位优势强化产业链、创新链和教育链、人才链的无缝链接。
展望未来,吴报水表示,深圳大学将深度融入先行示范区建设“三步走”战略,打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杆大学,加快创建世界一流综合性大学。深圳大学期待青年科学家们加入深大、选择深大,与深大并肩前行,为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深圳大学人力资源部主任高颖介绍深圳大学人才政策。深圳大学以教师队伍为核心,打造分系列、多层次、广覆盖的人力资源体系,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成果丰硕,形成了畅通而有温度的人才发展通道、全生命周期的人才分层培养和支持体系;为青年教师提供全面培养和资助计划、搭建博士后、专职研究人员晋升通道,形成了多元化的人才培养和发展通道。
除此之外,深大还提供优质的科研平台、完善的保障服务、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配套支持。“愿聚全球青年英才,筑梦深大,共创未来!”高颖说。
深大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崔宏志介绍称,目前深大建有5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和6个国家级重点平台、51个省部级平台和84个市级平台。深大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下设四个中心,全方位为学者提供各类服务与项目支持。
社会科学部主任曾宪聚介绍称,深大现有30个省级以上文科平台,其中5个为教育部重点科研基地,还有21个深圳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近年来,“深大文科”科研创新生态持续向好,高级别项目立项稳步推进,国家级项目稳步增长,部分领域走在全国前列;高水平科研成果持续涌现,高质量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深大文科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主论坛结束后,深圳大学各学院(部)和相对独立科研机构分别举办分论坛,为青年学者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政策解读与岗位介绍。深圳大学工会等八个职能部门的相关负责人现场设点,与青年人才围绕他们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面对面沟通。
当天下午,与会青年学者解锁“双区”沉浸体验——参访腾讯全球总部,实地了解深大与腾讯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合作等方面长期而深厚的互动;随后还游览了深圳人才公园和深爱人才馆。
【新闻+】
他们为何选择深大?
加入深大的青年人才,有着怎样广阔的发展前景?开幕式上,上个月刚刚正式加入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的特聘教授高轶群作为青年人才代表,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他说,在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深大为他提供了一片成长的沃土,让他坚信会让梦想结出硕果。他惊叹和感动于深大对人才的重视、支持力度以及深大“温度”与“速度”,并由衷希望更多优秀的青年科学家选择深大,一路同行。
青年科学家当如何在科研道路上行深致远?领军人才代表、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讲席教授徐坚从新形势下的五大挑战与机遇、个人兴趣与科技创新的平衡点两个角度介绍自己的科研经历和感悟。“方向的选择是战略问题,战略决定了未来。”徐坚说,“我来深大后选一个自己的‘战略点’与‘集中点’,为国家做点事情,很高兴深大给了我非常多的支持。”他希望广大青年科学家在科研路上找到个人兴趣与科技创新的平衡,更重要的是肩负起家国担当,实现“更强、更高、更优”的目标。
南方+记者 孙颖
通讯员 王若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