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百行动”进行时丨东莞理工学院助力普宁高质量发展

作者 林捷勇 2025-04-25 15:13

“AI能完全取代教师的作用吗?”周末的普宁市华侨中学庄世平博物馆三楼伟华堂座无虚席,老师与学员畅所欲言,现场气氛热烈。

为扎实推进普宁市2025年“双百行动”共建项目落地见效,服务“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教育行动,近日,东莞理工学院联合普宁市“双百行动”专班办公室、揭阳职业技术学院在普宁市华侨中学举办“双百行动”暨AI大模型赋能教学专题培训会,来自普宁市各中小学校的500多名骨干教师参加培训会。东莞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副院长陶铭教授以《AI大模型赋能教学全流程优化的思考》为题精彩开讲。

与此同时,300公里外,为期三天的第九届中国国际食品及配料博览会、第三届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博览会、第十四届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正在东莞市厚街镇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举行。今年参加央视春晚的普宁富美青年英歌队亮相揭阳展馆,用刚劲有力的“中华战舞”点燃全场,东莞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和文传学院的师生正在抓紧时间为英歌队拍摄素材,这是2025年普宁市“双百行动”校地合作共建重点项目《英歌非遗数字化保护以及发展传承项目》的一次现场推进。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彭羚冰老师带领两个学院的师生,利用现代数字媒体技术,围绕数字化英歌舞的数据采集、处理、展示等重要环节,以三维建模、多视角音视频融合、大场景视频演示等方式对普宁英歌进行数字化保护,希望进一步挖掘普宁英歌的历史渊源、脸谱文化、音乐武术内涵,更加有效地推广和传承普宁英歌这一非遗项目。

2025年是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东莞理工学院紧扣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广东省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行动方案》工作要求,按照省市关于实施“双百行动”的有关部署,充分发挥高校人才、智力、技术优势,扎实推动校地合作,助力普宁高质量发展。

持续强化科技赋能产业发展

为提升青梅种植技术,东莞理工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胡钦华率队深入普宁市船埔镇开展专题调研,就智慧农业如何推动“船埔镇科技小院”建设开展青梅智慧种植研究与实践;组织专家学者、职能部门、校友代表及相关合作企业代表深入普宁市大坝镇、船埔镇开展调研交流,就特色农作物种植规划展开深入探讨,围绕种植结构优化、农产品产量与质量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开发等交换意见,力求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为初级农产品开辟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提升其经济效益,助力当地农业产业升级。

据悉,东莞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为船埔镇设计的红色南阳山系列产品销售额已突破120万元,为当地强村公司带来集体收益超40万元;生命健康学院联合潮汕职院在里湖镇冷美村协力建设的400亩水稻示范基地去年总产值近140万元。

持续加大基础教育帮扶力度

东莞理工学院以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为依托,利用假期组织“双百行动”科技志愿服务队上门开展专项行动,以技术服务支持保障成员校春季学期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走进大南山中学开展《AI赋能教育——Deep Seek的探索与实践》专题讲座,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融合,帮助该校师生加深对人工智能的认识和理解,助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索和创新精神。

持续提升社会服务整体效能

东莞理工学院进一步优化“双百行动”服务小分队工作安排,继续在基层党建、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及公共服务、文化建设等方面为村办实事,学校机关党委联合党委组织统战部,围绕铭记革命先烈、传承红色文化主题,为里湖镇富美村党建传承添砖加瓦。组织马克思主义学院、文传学院博士专家到地方党史办、方志办、党校等单位调研,采访镇村干部群众、长者与族人,收集梳理各方资料,发动社会力量参与设计制作,印发万余份李存穆烈士事迹宣传册移交富美村委会,助力富美村和美乡村建设。

接下来,东莞理工学院将继续主动服务,靠前服务,聚焦校地合作项目清单,集聚统筹各方资源,推动“双百行动”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全面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以校地高质量合作共建支撑普宁市镇村高质量发展。

南方+记者 林捷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刘晓维
校对 杨远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