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广东县域经济研究与发展促进会发布“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后的首部《广东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研究报告》。其中,肇庆四会位列榜首,四会、博罗、惠东、台山、鹤山、普宁居前六甲。
四会绥江一河两岸。
四会绥江一河两岸。
根据最新发布《广东统计年鉴2024》的相关数据测算,广东县域各县(市)经济综合发展力前十五位为:四会、博罗、惠东、台山、鹤山、普宁、开平、惠来、高州、东源、廉江、海丰、新兴、信宜、化州。其中,粤东西北县(市)的经济综合发展力排名上,普宁市、惠来县、高州市居前三。
同时,还评价了体现县域经济发展的活跃程度的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水平,惠来县、鹤山市、四会市居前三。
从广东县域经济发展潜力评价来看,普宁市、四会市、台山市、博罗县、东源县、新兴县、阳春市、鹤山市、开平市、惠东县、恩平市、蕉岭县、乐昌市、兴宁市、乳源瑶族自治县位列前十五 。这表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持续赋能发力,粤东西北县域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势头强劲,特别是粤北山区的发展优势加强。
四会乡村航拍。四会发布供图
四会乡村航拍。四会发布供图
报告还对除广州、深圳外的市辖区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进行了评价。根据最新发布《广东统计年鉴2024》的统计数据测算,广东各区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前十五位为:顺德、南海、香洲、惠城、禅城、三水、高明、惠阳、金湾、新会、清城、斗门、茂南、梅县、龙湖为前十五位。
该课题组从县域经济规模、发展水平、增长率和质量指数四个维度对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进行了评价,得出相应各县域经济的实力、活力和潜力大小,再汇总加权得出广东省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总体排名。
报告显示,自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广东省县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县域经济活力持续激发,全省县域产业结构已稳定在“三二一”格局。总体上看,粤东西北地区发展速度仍然在整体上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仍然是未来一段时期内必须高度重视的战略。
2024 年,四会获评赛迪“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曹笑 摄
2024 年,四会获评赛迪“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曹笑 摄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区域协同发展不断得到重视,尤其是“百千万工程”的实施,粤东西北地区县域的GDP增长率正在逐渐赶上全省平均增长率,差距呈现出逐渐缩小的态势。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浪潮中,县域经济正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支撑。肇庆四会,这座以玉器文化闻名的岭南古邑,近年来正依托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引擎,走出独具特色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
2024年,肇庆四会全域(含大旺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8.40亿元,同比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1.84亿元,同比增长1.9%;农业总产值124.92亿元,同比增长5.2%。
四会金田铜业二期项目将聚焦新能源、半导体、光伏、新型储能等肇庆重点产业配套布局。企业供图
四会金田铜业二期项目将聚焦新能源、半导体、光伏、新型储能等肇庆重点产业配套布局。企业供图
2024 年,四会获评赛迪“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国信“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成为全省唯一双上榜的县(市)。蝉联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全国新型城市化质量百强县市,大沙镇连续8届、龙甫镇连续2届、下茆镇首次入选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四会规上工业企业增至34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增至31家,推动四会互感器厂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大正铝业和四会互感器厂入选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作为四会市制造业企业代表之一,肇庆金田铜业2024年产值突破200亿元,带动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工业用电量创历史新高。
此外,四会积极推进创新协作,设立四会(增城)科创孵化中心、“百千万工程”县域创新基地等平台,14个项目获省科技支撑“百千万工程”专项资金立项;并参与制定国家标准3项,主导制定行业标准1项,新增授权发明专利67件。
下一步,四会将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全面锚定“争先百强榜、建设千亿县、当好省典型”目标任务,扎实把各项工作推向前进,坚持抓机遇谋发展,在政策效能释放上实现新突破;争先进强示范,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优存量扩增量,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实现新突破,奋力开创四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南方+记者 刘舜欣
通讯员 赖楚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