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飞地”输出广州经验!华南A谷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 李鹏程 2025-04-25 11:11

为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力提实施速“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广州市天河区乡村振兴局与华南A谷于2024年12月13日,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暨企业孵化培育基地创新打造天河区对口帮扶协作“1+N现代农业反向飞地”,通过跨区域资源整合、全链条科技支撑、精准化金融赋能,为天河区对口帮扶协作肇庆广宁县、怀集县,梅州兴宁市三地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调研组一行,到兴宁农业企业-梅州市冠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梅州柚基地进行实地调研

调研组一行,到兴宁农业企业-梅州市冠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梅州柚基地进行实地调研

今年1月至4月,华南A谷管理运营团队,协同科技、金融、产业、规划等多领域专家组成调研工作组,先后深入广宁县、怀集县、兴宁市三地开展产业专题调研,创新打造“专家问诊解难题、金融活水润实体、产业协同强链条”三位一体的县域经济服务新模式。

问诊把脉:

农科专家助力破解发展瓶颈

在怀集县,调研组聚焦腐竹、丝苗米、蔬菜等特色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先后走访汇升腐竹加工厂、全发农业、广东新辉园农业、怀集丝苗米产业园、广东地昇生态农业等8家农业科技企业,围绕绿色种植、农产品精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开发等开展需求调研。其中针对“韭大王”有机韭菜采后速冻、保鲜技术瓶颈,联动省农科院专家团队把脉问诊,助力企业扩规模、拓市场、打品牌。

怀集-岭南蔬菜之乡产业示范带深农基地

怀集-岭南蔬菜之乡产业示范带深农基地

“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是提质增效的关键,‘反向飞地’发挥了关键桥梁作用。”怀集县绿色农副产品行业协会负责人表示,将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持续完善地方农副产品服务体系,重点推进农产品溯源和电商营销矩阵的搭建,助力地理标志产品价值提升。

活水赋能:

“科技+金融”双轮驱动创新

在兴宁市,调研组联合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乡村振兴服务团队开展“金融春雨行动”。调研组先后走访了冠诚生态梅州柚基地、广东誉优农业、兴宁力量农业、国锋桑蚕合作社、梅州市金绿现代农业、保仪生态等12家农业经营主体,与企业就“科技赋能+金融服务”的融合路径进行了充分探讨。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中银农科贷”定制化科技金融产品,梅州市分行已为本地农业企业提供多维度信贷支持。后续,省行将结合“反向飞地”建设需求,不断创新产品、优化服务,为地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兴宁-保仪生态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兴宁-保仪生态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华南A谷总经理许立超介绍,未来将持续深化政科银企合作,设立华南A谷产业引导基金,围绕兴宁市肉鸽、丝苗米、沙田柚、油茶等优势特色产业需求,以“金融支农+科技兴农”赋能县域特色产业创新发展。

协同互补:

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产业生态

在广宁县,调研组联动省农科院科技专家、广东股权交易中心企业服务专家和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乡村振兴服务团队,以及华南A谷部分入驻企业前往13家农业科技企业开展产业调研,并结合广宁县茶叶、竹笋、茶油、云吞等优势特色产业开展跨区域产业资源融合交流,构建产业协同互补生态。其中,针对广宁撂荒地治理难题,给出省农科院“稻-菜-蛙”生态种养技术等专业解决方案,把“小田变大田”“撂荒地”变成“致富田”;依托“厨师之乡”培养专业人才,以广宁云吞、竹笋等为载体,链接华南A谷入驻企业餐饮供应链渠道资源,助力“红茶馆”“辣正旺”广宁云吞传统美食“入穗融湾”,带动地方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加工、餐饮消费,提升产品附加值。

广宁-肇庆正旺食品有限公司

广宁-肇庆正旺食品有限公司

“反向飞地正在重塑区域农业创新要素配置新格局。”天河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帮扶协作驻广宁县工作队负责人介绍,通过天河-广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协同创新中心(反向飞地),正在形成“技术攻关在湾区、成果转化在广宁”“湾区研发+广宁制造”的产业协作范式,实现跨区域产业资源转移嫁接,推动城乡融合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广宁-广东凤之源茶业有限公司

广宁-广东凤之源茶业有限公司

此次调研,工作组累计实地走访33家农业科技企业、征集企业需求85条,组织开展4次企业座谈会,对接技术、成果20项。未来,华南A谷将继续发挥资源优势和平台效能,不断夯实“反向飞地”的建设。一是推动资源开放共享,以环五山创新策源区优势科技资源支撑“飞出地”农业企业的创新创业发展,促进跨区域创新主体和产业资源的合作交流及互通共享。二是推进企业孵化培育,发挥国家级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作用,探索“外地孵化、本地培育,外地研发、本地转化”新模式,推动农业企业转型升级;三是深化产业协作,通过资源要素“蛙跳式”配置,打通创新项目在都市孵化与本土产业化联动发展的通道,实现区域创新资源与产业结构优势互补。

南方+记者 李鹏程

编辑 余妍玲
校对 吴荆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