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阳春市推进“百千万工程”2025年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攻坚动员会暨第一季度工作推进会召开,发布《阳春市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2025年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行动方案》(下称《方案》),通报了今年第一季度工作情况,提出下一步工作计划。
会议指出,2025年以来,阳春市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招商引资成效初显、农文商旅体融合提质增效、县城空间品质持续优化、绿色家底更加厚实、多方合力更加壮大。今年第一季度,阳春市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农林牧渔业产值分别同比增长6.1%、22.6%、69.8%、3.2%,各项工作取得“开门红”,为实现“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阳春市将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阳江市委“433”工作安排,以“提升落实年”为工作主线,锚定“争做典型”“争当先进”目标不动摇,奋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干出新成效、取得新突破。
提升“硬实力”
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产业、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资源和关键内容。今年初,2025年阳春市(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招商及文旅推介会在深圳举行,一举签约25个项目,总投资额达273.8亿元。
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阳春市在区域竞争中的强劲吸引力,更折射出阳春市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拼劲”。今年以来,阳春市各地各部门坚持以“提升落实年”为工作主线,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阳春市成立“市政府投资审核中心、市审计局政府投资审计中心、市投资促进中心”三大中心,成功举办阳春市(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招商及文旅推介会,促进4个签约金额达15.8亿元港澳文旅投资项目签约;举办第三届中国(阳江·阳春)鳜鱼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阳春2025年鳜鱼苗交易会,当天累计成交金额15亿元,让“阳春鳜鱼”实现“名利双收”。
除了不断招引优质项目、积蓄发展动能,在阳春各工业园区,一个个落地项目也在加快建设。近日,位于阳春高新区马水片区的广东汉霸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进入试产阶段,并稳步推进产能提升计划,预计今年6月可以全线投产。投产后,年产值预计达到1.2亿元左右,为阳春市先进装备制造业注入新动能。
记者在车间生产现场看到,宽敞明亮的车间内已经放置了机械以及生产的货品,不少工人正有序作业。当前,该公司四个车间均已完成智能化产线布局,多台高端数控机床及精密加工设备已安装到位,产能扩展工作按计划推进,为全面投产做好了充分准备。
据悉,广东汉霸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创立于2023年,占地面积51.8亩,目前已建成四大现代化标准厂房。该公司副总经理周彬介绍,自今年3月启动试产以来,公司各项工作顺利,现阶段正加速产能爬坡,预计首年产值为1.2亿元,主要产品涵盖高端数控火花机及配套部件,年产能达400台套,预计提供就业岗位约200个。
锚定“三年初见成效”目标,2025年以来,阳春市大力强化产业支撑,县域经济持续发展。新型工业产业提质,聚力构建“5+2”工业产业体系,推进亚洲制药、登峰气体等新项目动工建设,加快保力新能源等重点大项目建设,实现了汉霸装备、集新数控等多个项目投产,建成面积7.2万平方米的政府标准厂房;农业现代化提速,春砂仁、夏威夷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稳居全省第一,双滘镇沙姜正申请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商标,合水镇蚕桑文化产业园建成投入使用,完成冬种春收农作物种植面积24.3万亩,同比增长2.7%,已完成春播粮食面积34万亩,加快推进总投资10.88亿元的鳜鱼省级现代农业产业“补改投”试点项目;农文商旅体融合提效,举办2025年阳春市年货节,总营业额达288万元。举行桃花旅游文化节、梁镇南将军府炮会等系列文旅体活动,激发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强劲动能。开展消费券发放活动,1—3月发放消费券400万元,带动消费747.1万元。
打造“美环境”
城乡融合持续深化
记者从阳春市交通运输局获悉,在全线完成第一批32.418公里的“美丽农村路”的基础上,日前,阳春市第二批23.023公里“美丽农村路”也全面建设完成,为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乡村交通条件提供有力支撑。
阳春市第二批美丽农村路共三条线路,总投资1345.236万元,受益群众约2.5万人。其中河口镇X604线大岗至河口段美丽农村路工程全长7.115公里,途经茶滩、河南村委会;春城Y216线石城至塘坪段美丽农村路工程全长10.119公里,途经头堡、金坪、蟠龙村委会;岗美镇X801线马兰至那旦段美丽农村路工程全长5.789公里,途经河帮、潭簕、黄塘村委会。
随着“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群众不仅对交通道路提出了更高要求,更对城乡面貌有了更美的追求。
清晨阳光和煦,村民到长田文化广场赏花观景,不时还就地拿起水管浇起花来;有的围坐在村民议事厅互相交流家长里短、商议村中事务,或抢抓天气晴好,对房屋外立面进行改造……这是近日记者在阳春市马水镇中岗村委会长田自然村看到的一幕。
近年来,长田村抢抓建设“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机遇,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发动村内43户198人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该村村民无偿出让土地多达4000平方米,在村内建成了水磨灯光篮球场、入村桥梁、“一河一岸”挡土墙、休闲广场、停车场、河岸护栏及人行道等设施,还实施了主道路及巷道硬底化、绿化、亮化及700米污水管网等工程,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现在村民的意识都提高了,每个人都想着怎么让村庄变得更美,发展得更好。”省“美丽庭院”示范户、长田村村民谢彦欢说,很多村民也经常到他这里参观游玩,学习美丽庭院的建设经验。近年来,长田村收获了“广东名村”“广东省卫生村”“阳江市十大美丽乡村”和2024年“美丽庭院”示范村等荣誉。
今年以来,阳春市以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为突破口,推动城市、圩镇品质全面提升,让城乡面貌有“颜值”更有“质量”。县城功能品质持续优化,广湛高铁阳春段、阳信高速阳春段、璟湾路(暂定名)建设、河西片区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等项目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保障取得新进展,阳春市中医院成功晋升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加速推进阳春市第一中学附属小学、阳春市第三中学、阳春市中医院等项目迁建,潭水镇建成阳春市首家自助餐式长者饭堂;镇村风貌持续提升,大力提升首批和第二批“4+36”典型镇村建设成效,选树第三批“8+39”典型镇村培育对象;加速绿美阳春建设,持续开展“城乡党建双联双促”活动,组织开展“我为全运种棵树”等标志性植树活动约860场,约7.2万人次参与,植树约16.17万株;深化镇村风貌提档升级,谋划开展“4+5+1”风貌管控提升工作,提升2024年的4条风貌带,新增5条风貌带,精心打造1条以漠阳江为主轴的阳春山水画廊示范带。
坚持“五聚焦”
锚定目标精准发力
阳春市制定《方案》,以及城乡环境、乡村产业、新型城镇化、风貌管控四大提升行动方案。阳春市将锚定目标任务,以“五聚焦”持续攻坚发力,全力以赴确保完成“三年初见成效”目标任务。
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实现新提升。力争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大关,增长超5%;加快构建“5+2”工业产业体系,积极布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统筹规划无人机停机场、低空观景平台等基础设施,培育“低空+旅游”新业态,抓好“一园四区”特别是空港经济开发区建设;持续用力狠抓招商引资,力争引进经济实力雄厚、投资规模大、市场竞争力强的优质企业;推动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生态康养业“三大生态产业”发展,着力培育壮大八大精新特优农业产业,精心打造五大百亿农业产业集群。同时,加快推动凌霄岩风景区升级改造,谋划申报一批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特色村。推进圭岗温泉、阳春市中健瑞祥康养小镇等项目建设,擦亮“岭南生态康养胜地”名片。
聚焦提升县城承载力,擦亮民生福祉新底色。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力促广湛高铁阳春段、阳信高速阳春段等重点项目建成投用,启动漠阳江两江三岸品质空间提升项目;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争取阳春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阳春市成功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提高“一老一小”服务水平,提高社会治理效能。
聚焦城乡环境提升,绘就美丽宜居新图景。全力推动风貌示范带扩面提质,发动央企、国企全面参与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全力打造以漠阳江为主轴的山水画廊示范带,实现“点线面片区”全面开花;全力抓好人居环境整治,全面落实“1+3+8+N”工作机制,力促阳春创建县级国家森林城市进入实质性阶段;加速补齐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加快新增建成城区污水管网33.4公里,推进剩余798条自然村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全覆盖。
聚焦深化改革,激发创新发展新活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用好成立强村公司、盘活闲置资源、“补改投”、联农带农等富农强村的巧招妙招,打造更多村集体收入超100万元的经济强村;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实施阳春市百名“新农人”培育计划;加快推进其他重点改革。
聚焦群策群力,构建齐抓共促新格局。坚持统筹推进,紧抓“四个一”会商研判、市领导“挂镇包村”等制度;坚持多方参与,要深化纵向帮扶、横向帮扶协作、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发动专家委员、企业代表献智出力;坚持比学赶超,筹备好11月举行的“百千万工程”镇村擂台赛决赛。
一线实践
村企携手“典”亮乡村
推进“百千万工程”,壮大特色产业是关键。在典型村培育创建工作中,阳春市广泛发动各方力量、积极聚集各方资源,持续深化村企合作模式,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
河西街道石上村大力盘活村中闲置土地资源,积极推动“村企共建”,着力构建乡村产业发展新格局。2024年,石上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67万元。
“石上村针对土地较为分散的情况,坚持‘积少成多’盘活撂荒闲置土地。”石上村有关负责人表示,该村通过加强农村土地流转政策宣讲,保障收益分配公开公平公正,将下辖的车头村近60户约30亩土地整合为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基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力促“闲散地”变为“生金地”。
此外,通过建设完善乡村道路、农田水利设施等,石上村与广东春水水产种苗有限公司共建了石上村鳜鱼苗集散中心,开展阳春春水鳜鱼种业繁育推广一体化示范项目,将乡村所需与企业所能有机结合,促进农民增收。该村负责人介绍,2024年至2026年,项目可推动村集体年增收20万元,预计每亩地每3年增加10%分红,持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除了乡村、企业作为独立的两方发挥各自优势发展产业,一种村集体变企业“股东”、村干部变企业“高管”的发展模式也在阳春市创新开展,令人眼前一亮。
身为阳春市岗美镇黄塘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的李娇,2024年起多了一个新身份:阳春市庆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该公司是以村中闲置校舍为基础引进社会资本开办。
“这是村庄发展千载难逢的机会。”李娇指了指挂在村委会的公司营业执照说,黄塘村有1800多名村民,村集体经济一直是村庄发展的短板。前几年,黄塘村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3万多元。没钱、缺资源,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在岗美镇政府的协调下,大家想到借用闲置校舍引进农业项目。
“因为村集体也深度参与,我对村企的前景很有信心。”谢军是岗美镇的种植大户,种植水稻、冬种作物等4000多亩,他一直想开展农业生产托管和农产品加工业务。
2024年,黄塘村经济联合社以土地、物业以及申请补助资金等形式占股51%,谢军以出资的形式占股49%,成立了阳春市庆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育秧育苗、生产托管、农产品加工销售、化肥农药购销等业务。
目前,该公司租用50余亩土地建设了现代化育秧中心,由占地2000平方米的育秧车间、占地2000平方米的育秧大棚和占地35亩的大田炼苗场组成,可满足2.5万亩种植需求;公司已购进一批农机器械,并聘请和培育了20余人的农业技术团队,已为超过4000亩农田提供收割、耙田服务,2024年为村集体增收60万元。
此外,圭岗镇马催村与企业合作开展“产业百千万凼仔鱼助农养殖项目”,做好“土特产”文章;岗美镇荔朗村大力推动腊鸭生产由“小作坊”转向“大产业”……
村企携手,“典”亮乡村。在阳春,更多村企合作的佳话,正在不断涌现,为“百千万工程”深化实施注入新动能。
南方+记者 罗天
通讯员 春融 曾繁霖 陈乐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