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湛江市赤坎区北桥街道,一座沉寂多年的清朝古村落大埠村正悄然蝶变。这座因商贸而兴、又因岁月而衰的古埠,蝶变为一个集文化体验与休闲商业于一体的艺术民宿。
(湛江古村落爆改艺术民宿,时长共29秒)
湛江古村落爆改艺术民宿
百年古埠,从沉寂到新生
大埠村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凭借便利的港口曾商贾云集、繁华一时。
然而,时代变迁与约三十年前的一场特大台风,使村屋严重损毁,村民陆续搬迁,古村逐渐陷入长久的沉寂与荒废。

改造初期的大埠村。
在赤坎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大埠滨湖水岸·艺术民宿项目应运而生。该项目占地面积约40亩,分三期建设,在保留古村格局的同时,为其注入现代艺术与商业活力。目前,项目一期已建设完工,于2025年春节正式开门迎客。

改造后的带院子民宿。
以旧修旧,保留原建筑墙体
建筑顺坡而建,错落有致。一条小溪半绕其间,户外配备大草坪与帐篷营地,并设计了别具一格的屋顶拍照打卡点。

户外草坪和帐篷。
民宿目前租赁了8户村民的院落,其中3栋被打造为公共空间,包括咖啡厅、餐厅和会议室。其余5栋为带院子的独栋民宿,共17间客房。

餐厅。
“我们整个设计都遵循‘以旧修旧’的原则,尽量不破坏原有物件,让新旧和谐共生。”民宿负责人陈丽介绍道。团队不仅完整保留了旧村的基本格局与墙体,还特意向周边村民收集旧砖瓦用于场景营造。

保留的旧水井。
针对老房子层高过低的问题,他们在保留原始房梁的基础上,创新性地采用钢结构升高屋顶,再以榆木和红砖进行内部装饰,在提升居住舒适度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留存了历史韵味。

在原房梁基础上加钢结构提升层高。
社群共生,村民成为“乡愁”的守护者
民宿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切切实实的改变。其最具特色的莫过于村民深度参与的运营模式。

民宿内小径。
目前6名员工中有3人是原住民,他们身兼“房东”与“员工”的双重身份。她生动地解释道:“村民们既能有房租收入,又能领取一份工资,何乐而不为呢?”

花团锦簇的院子。
目前,民宿主要吸引企业团建、亲子研学、举办特色活动的群体,以及寻求静谧体验的城市游客。

养殖的小动物。

家长带娃来玩。
陈丽表示,他们主打的核心体验正是“回村的感觉”,“我们贩卖的是人情味,是想留住那份乡愁。”这个“离尘不离城”的艺术民宿,正以其独特的历史底蕴与创新理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体验。
撰文/摄影:周梦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