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18岁!“双奥”标准!十五运会开幕式仪式排练明日转入场内

2025-09-18 19:25

旗帜标兵场外排练情况 受访者供图

旗帜标兵场外排练情况  受访者供图

随着十五运会开幕式倒计时50天的临近,开幕式各项排练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排练分仪式环节和文体表演环节,9月1日起文体表演环节已开始从场外排练转入场内排练,目前仪式环节的场外排练也已顺利完成第一阶段,9月19日起将转入开幕式主场地开展场内排练。这标志着十五运会开幕式仪式和表演工作全面进入“冲刺期”。

场外排练扎实有序,即将转入场内

仪式总导演王立媛介绍,目前所有仪式演员已对动作流程和节奏形成扎实记忆和团队默契。从9月19日开始,仪式环节排练将进入开幕式现场,以“现场合成为主线、场外精磨为补充”的双线并行模式推进。

场内排练将重点聚焦“空间适配、环节衔接、多元素融合”,确保灯光、音响、视效与演员动作无缝对接;场外则同步开展“细节打磨专项行动”,针对表情管理、动作力度、应急反应等隐性细节进行提升训练。

平均年龄18岁,反复练习是常态

仪式演员团队主要由引导员、仪式标兵和旗帜标兵组成,分别遴选自华南农业大学、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和广东艺术职业学院,平均年龄仅18岁。

仪式标兵场外排练情况 受访者供图

仪式标兵场外排练情况  受访者供图

仪式导演王聪表示,“一个八拍动作反复十几遍是常态,尤其在高温天气下,体能和专注力都面临极大考验。”不少学生在宿舍加练动作、对镜调整微笑,甚至逐帧复盘视频,精益求精。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引导员吴佳聪表示,挺拔的身姿背后是责任,稳定的步速底下是默契,而持续的微笑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仪式标兵需持续舞动25分钟以上,队形变换与动作角度精确至具体度数;旗帜标兵则对标“航空级”安全标准,挥旗动作要求“零误差”。来自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的旗帜标兵陈继栋说:“手中的旗帜绝不只是一面道具,它象征着荣誉与责任,更是全运精神的生动体现。”

“双奥”级训练标准,细致到毫米的仪式美感

本次引导员训练由曾参与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及2022年冬奥会开闭幕式引导员训练的专家汪桂花、谢珊珊担任导师。她们借鉴“双奥”成功经验,制定科学训练体系。

“从热身动作开始就专门设计,为了在开幕式舞台上能完美呈现。”汪桂花说。行进姿态、举牌高度、转弯角度,每一处细节都须统一按“双奥”标准。“我们要打造的,是既有大国礼仪风范,又有激情活力、青春洋溢、自信真实的中国青年形象。”

多元文化交融,展现大湾区青春风采

从选拔阶段开始,主创团队就注重挖掘 “岭南风韵”,根据演员形象气质,筛选出兼具岭南 “靓女”“靓仔” 灵动特质与大国风范的学子。仪式导演吴政泰介绍,在排练过程中,从演员的姿态动作、手持道具等细节,会融入岭南醒狮手势、粤剧身段等文化元素,以及象征丰收与生命力的“拉拉穗”道具,共同传递地域文化与时代精神交融之美。

引导员场外排练情况 受访者供图

引导员场外排练情况  受访者供图

华南农业大学引导员王馨悦表示:“我们代表的不仅是自己,更是学校、广东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形象,要以最灿烂的笑容传递东道主的热情与温度。”广东艺术职业学院仪式标兵邓钧宇表示:“能参与到这么意义重大的仪式排练中,我们都是以一个整体为核心凝聚力量,丝毫不敢松懈。”

目前,全体仪式演员已做好转入场内排练的准备。仪式总导演王立媛表示,最后50天将聚焦“零误差”标准,确保每个环节精准呈现。这支年轻而专业的仪式演员队伍,正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最后阶段的排练,力争以整齐划一的动作、自信灿烂的笑容,向全国展现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昂扬向上的风采和东道主的活力与担当。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李梦醒

【本文责编】张蓓蕾

【频道编辑】李卓华 李育蒙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林琳 蔡惠珍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编辑 李梦醒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