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市集里开课!乡村职业经理人在“粤桂协作试验田”学共富经

南方公益+ 2025-09-18 15:51

白天跟着老师啃‘纯干货’知识,学习间隙还解锁了惊喜——打卡多彩隆林德峨的‘天上的街市’赶圩,热热闹闹全是烟火气;晚上更绝!烧烤香、长桌宴的热闹、篝火晚会的欢腾,全程嘴角就没下来过!不止玩得开心,更是把知识和特别的体验都装进口袋。”

“为村共富乡村-粤桂数字农文旅计划”百色专项乡村职业经理人互访实训刚落幕,广西龙胜广南村乡村职业经理人蒙春苗便朋友圈分享经历。这场4天“调研+课程+实操”的田间实训,让40余名来自百色、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的乡村职业经理人收获知识与乡村振兴新灵感。

乡村职业经理人受聘于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懂农村、会管理、擅经营的专业人才,致力于壮大村集体、增收村民。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局、深圳市乡村振兴与协作交流局、粤桂协作工作队、腾讯公司四方共同发起“为村共富乡村-粤桂数字农文旅计划”。去年10月,百色专项行动在2023年探索的基础上,选定百色市10个试点县15个示范村开展共富乡村新业态示范,进一步以培养县域乡村职业经理人人才为抓手,通过乡村经营专项培训,应用村庄数字化经营工具,带动示范村数字化农文旅新业态的发展,促进村集体和农民的可持续增收。本次乡村职业经理人互访实训活动是项目的一部分,旨在通过理论课、实操课、互访调研、共创沙龙沉浸式学习研讨,提升乡村运营能力。

沉浸式培训

在彝族文化举办地——“阿搞”,彝族姑娘翩翩起舞,彝族打磨秋空中炫动,熊熊燃起篝火旁,几位老艺人用彝族方言吟唱敬酒歌谣。这不是普通的民俗展演,而是专为乡村职业经理人设计的情景教学课。

“以前规划项目,总想着把研学、直播、售卖全塞进去,却忘了最该留的‘魂’。”百色田阳区内江村乡村职业经理人韦文明正筹备“满集”农文旅项目,想打造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田园会客厅。实训中的一幕让他突然开窍:“我们有布洛陀壮文化,为啥不做‘布洛陀故事会’?有芒果产业,为啥不设计‘芒果品种探寻之旅’?体验不是堆项目,是让游客和文化产生连接。”

同样找到方向的还有龙胜县龙脊镇金江村乡村职业经理人侯星岑。龙胜县与隆林县同为多民族地区,过去侯星岑总纠结“项目不够全”,如今却有了新判断:“每个村都有闪光点,不一定非要大而全,小而美才更真实。关键是把核心价值挖出来,让它真正发光。”

蒙春苗则在课堂上直接“落地”了一个项目。以侗寨火塘为核心,她和组员设计出“侗火笙歌”研学路线:串联10个侗寨火塘,游客既能围坐火塘聊天,也能体验侗锦、芦笙、闹春牛等非遗。“老师说感兴趣的时候,我特别有底气。”去年暑假,广南村靠研学接待了3000多名游客,而腾讯SSV为村发展实验室公益支持搭建的村庄云服务小程序,还能让游客直接报名路线、购买伴手礼,让文化流量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收入。

抱团聚合力

讨论火塘研学路线时,韦文明突然插话:“不如加个火塘下午茶,摆上我们的芒果、百香果!”紧接着,广东英德市龙华村乡村职业经理人华祥维也接话:“我们的英德红茶、麻竹笋也能凑上,让游客一次尝遍粤桂风味!”

这不是偶然的提议,而是此次实训“抱团发展”理念的真实落地。“广西现有44个示范村、200多名乡村职业经理人,他们就像一粒粒火种,聚在一起就能烧得更旺。”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为村发展实验室高级项目经理代秀辉的话,点出了抱团的意义——从带动一个村,到激活一个片区。

促进乡村之间融合抱团也是此次实训的重要目的。通过实训,搭建百色市、龙胜县两地乡村职业经理人的交流机会,通过共创交流发挥群体力量,推动融合抱团。

近年来,各地乡村组团式发展蔚然成风,各地涌现出众多创新实践。“为村共富乡村-粤桂数字农文旅计划”百色专项行动也正探索乡村抱团发展路径。2022年5月,龙胜各族自治县启动共富乡村建设示范项目时,腾讯就助力多个村庄共同推出了“龙胜共富乡村农文旅地图”,标注15个示范村的特色。如今,这张地图正升级为县域小程序,游客一键就能了解各村的美食、玩法,15个村的农文旅资源就此拧成了“一股绳”。

接力育人才

“做乡村职业经理人一年,最愁的就是人不够——游客多了,我一个人要管接待、卖货、做研学,忙得脚不沾地。”蒙春苗的“甜蜜烦恼”,也是许多乡村职业经理人的共同困境。但马海村职业经理人蒙艳辽的经历,给了她信心。

3年前,马海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仅1.2万元;去年,这个数字突破60万元,两年增长近50倍。回忆起步阶段,蒙艳辽坦言:“一开始我也是一个人管所有事,连游客的吃喝拉撒都要盯。”

转机来自各方的支持:腾讯、友成基金会等多方力量带来设计方案和数字化工具;深圳南山区资助建设水电路网;腾讯还出资支持新业态发展、开展乡村职业经理人人才培训。

如今的马海村,早已不是蒙艳辽“单打独斗”。她身边有两位90后助理,其中韦祖稳还是返乡青年——17岁去深圳打拼,26岁回到马海,成了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

而马海村的经验,也通过“传帮带”影响着更多村落:去年,多批乡村职业经理人培养人才来这里观摩学习,把“抱团运营”“数字赋能”的方法带回了自己的村。

更让人振奋的是,今年7月,“农村集体经济经理人”正式成为国家新职业。这意味着,乡村职业经理人们有了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未来还将有更完善的职业标准、人才政策保驾护航。

“望着满集田园会客厅外的稻田和芒果林,我忽然觉得,它们见证了几代人的故事,现在该我们写新篇了。”韦文明在实训心得里写下的这句话,正是粤桂乡村职业经理人们的共同心声。在这片“共富试验田”上,知识在田间发芽,人才在乡村扎根,更多振兴的梦想,正朝着丰收的方向生长。

南方+记者 周中雨 叶丹

编辑 许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