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

南方+  2025-11-05 07:50

协助运动员检录、引导群众文明观赛、提供场馆导览服务……赛场内外、场馆周边,党员志愿者化身“小海豚”,上岗服务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提前赛,诠释党员的责任担当。

党员化身“小海豚”加入志愿者队伍,服务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南方+ 苏韵桦 拍摄

党员化身“小海豚”加入志愿者队伍,服务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南方+ 苏韵桦 拍摄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南粤大地,无数党员活跃在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的赛场上、科技创新的战场上、乡村振兴的田埂上……他们冲锋在前,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加强党的建设,是激发实干动能、凝聚奋进合力的关键引擎。在广东现代化建设蓝图中,省委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省委“1310”具体部署提出,要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在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上取得新突破。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新征程上,广东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严的纪律、实的作风、廉的操守勇担使命、担当作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推动理论武装走深走实

不久前,广东全省市县党政正职高质量发展能力暨“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专题培训班召开,全省市县党政“一把手”集中学理论、话经验、谋发展、促实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广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把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引导党员干部把“学思想”作为终身必修课,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更大功夫,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以科学理论指引前进方向。

茂名在柏桥村创新开设“柏桥讲堂”。

茂名在柏桥村创新开设“柏桥讲堂”。

——以上率下示范引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后,省委常委会第一时间召开扩大会议,专题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各地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推动全会精神入脑入心、落地落实。

——常态化长效化筑牢信仰之基。广东持之以恒强化以学铸魂,引导党员干部时刻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珠海把“十万党员进党校”作为抓实党员教育培训的重要载体,持续优化工作机制、创新教学模式、丰富培训载体,着力推动党员教育培训广覆盖、见实效;云浮建立“一竿子插到底”培训机制,完善“线上+线下”培训模式,依托市级党员教育基地、各级党校等培训阵地,用好“云浮党员先锋师资库”力量,实现教育全覆盖;中山今年将举办20期普通党员示范班,现场参训学员将扩大到2000人。

——创新方式方法学好党的创新理论。广东各地立足实际创新学习载体,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落地生根。茂名在柏桥村创新开设“柏桥讲堂”,持续开发“共同富裕”“乡村振兴”“乡风文明”等课程,吸引全国各地党员干部群众前来观摩学习;汕头打造“音画党课”“网上红色展馆”等,日益丰富的党课开展形式激发党员学习热情;湛江把雷州青年运河作为党纪学习教育现场教育点,组织党员群众开展现场学习,继承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干部带头的奋斗精神。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广东持续推动理论武装走深走实,让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与实际成效。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广东始终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摆在突出位置,2018年至2023年接续实施两轮基层党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在基层落地落实。

2024年,省委印发《广东省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基工程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通过三年接续努力,提升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彰显团结凝聚群众大抓发展效能。

广东坚持分类指导、全域推进,织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不断推动各领域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以党建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广东紧紧围绕服务保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提质行动,大力提高村民小组“两个覆盖”质效,不断健全“行政村党支部(总支、党委)—网格(村民小组)党小组(党支部)—党员联系户”的村党组织体系,使党组织成为老百姓的“主心骨”“贴心人”,凝聚党组织、党员、群众合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通过党建引领破局,枫朗镇墩背村发展水产养殖产业。受访者供图

通过党建引领破局,枫朗镇墩背村发展水产养殖产业。受访者供图

两年前,梅州大埔县枫朗镇墩背村还是产业单一、村集体收入仅3.7万元的“后进村”。面对发展困境,墩背村凝聚47名党员力量,成立“养殖产业党支部”,同时成立“墩湖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联农带农模式吸纳32户村民入股,整合10亩闲置土地建标准化养殖基地,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凭一条鱼“游”出了2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

力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面覆盖。广东织密行业党建和区域党建“两张网”,探索新兴领域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有效发挥作用的机制办法,为各项事业发展注入新生力量。

深圳成立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医疗器械、新型储能等产业链党委69个,链接党组织超7000个,覆盖党员近2.4万人,带动上下游超7000家企业参与,总产值超1万亿元。产业链党委为产业发展添“红色引擎”,以组织链牵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等互联互通,为链上企业抱团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锻造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广东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把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优化干部选育管用办法,着力锻造一支堪当发展重任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形成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政治标准是干部选拔的“第一标尺”。广东在干部选育中,突出对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进省委“1310”具体部署等重点工作的实绩考量,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导向;不断加强和改进公务员工作,制定《广东省公务员队伍建设急需紧缺专业指导目录》,推进全省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改革,推动干部队伍与广东高质量发展需求精准匹配。

“阿伯,今天要办什么事?来喝杯茶、歇歇脚!”在揭阳普宁市南溪镇南溪村党群服务中心,24岁的选调生韦金豪笑容灿烂,为村民端茶送水,不时唠唠家常。揭阳市充分发挥经验丰富干部的“传、帮、带”作用,经历两年基层锻炼,绝大多数选调生迅速成长为各线条业务骨干。

聚焦干部能力提升,近年来,广东不断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实施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计划,面向全省村党组织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举办省级示范培训班,并示范推动各地分级分类全覆盖培训农村基层干部。

广东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一方面,加强干部日常管理监督,探索创新监督方式,对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及时调整。如汕头市潮南区加大在“百千万工程”一线考察干部力度,引导干部打破单位、岗位界限,参与重点任务攻坚破题;同时结合平时考核发现的问题,对不担当不作为的领导干部,依规依纪给予批评教育、组织调整等处理。

另一方面,广东健全正向激励与容错纠错机制,为敢担当者撑腰鼓劲。今年初,台山工业新城成功引进总投资10亿元的腾龙不锈钢高端精线智能制造项目,是2024年以来投资最大的制造业项目,江门台山市委及时给予集体嘉奖。潮州市建立“重点工作一线跟踪支持研判”工作机制,以实干实绩为衡量标尺,干部坐等提拔的少了,请战一线的多了,形成吃苦者吃香、有为者有位的生动局面。

严字当头深化正风肃纪反腐

“如果您发现工作人员存在以权谋私、吃拿卡要等问题,请向我们反映。”日前,前往广州市南沙区参加招商洽谈的林先生,注意到了招商手册中一则特别的温馨提示。

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广东坚持以严的基调推进正风肃纪反腐,坚持“查、治、防”一体发力,既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又以系统思维铲除腐败滋生土壤,以强有力的监督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办案是最直接、最有力的整治措施。广东统筹查办案件“前后半篇文章”,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推动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走深走实。2024年4月以来,全省查处相关问题4.3万个、处分3.9万人,移送检察机关2758人,推动健全制度机制2.5万项。

“阿公,您对这个小公园还有什么意见?”“阿婆,您村里的喝水问题解决了没有?”……近年来,省委巡视组带着问题清单走镇进村,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把新时代巡视工作做到千家万户。仅首轮“百千万工程”巡视,巡视干部的足迹已踏遍粤东粤西粤北所有74个县、1007个镇、16485个村,推动各地立行立改、边巡边改“一老一小”保障、农村“三大革命”等问题1200多个。

“这件事像一块大石头一直压在我心头,现在主动向组织交代,我如释重负了。”今年6月上旬,潮州市开展市、县(区)联动警示教育现场会后不到一个星期,便有5名党员干部主动投案或交代问题。

案例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广东紧盯关键节点和重点对象,推动各级党组织开好警示教育会,加大违纪违法典型案例通报曝光力度,用好违纪违法干部警示录、忏悔录、警示教育片、警示教育基地等各类资源,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提升警示教育穿透力。

肇庆连续两年对新录用的选调生干部进行廉政教育专题培训,并安排服刑人员现身说法,警醒警示氛围十分浓厚。惠州将东江纵队纪念馆列为市第一批新时代廉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引导党员干部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遵规守纪中干事创业。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深刻昭示:“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广东将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凝聚磅礴力量。


【一线案例】

韶关翁源 “睦邻制” 织密治理网

4401名邻长驻田间 服务送到家门口

秋日的韶关翁源乡村,处处可见邻长忙碌的身影:龙仙镇联群村邻长陈接胜上门教独居老人激活医保凭证,翁城镇星光村邻长江招雄在滑坡现场引导车辆绕行……去年以来,翁源县在全县156个行政村构建“镇—村—片—组—邻”五级治理体系,划分邻网格4401个、选配邻长4401名,覆盖70609户村民,用“邻”聚力拉近和睦距离,成为基层治理的“金钥匙”。

韶关翁源县4401名邻长将服务延伸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图为翁源县江尾镇松岗村邻长丘南方帮助村民直播销售兰花。

韶关翁源县4401名邻长将服务延伸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图为翁源县江尾镇松岗村邻长丘南方帮助村民直播销售兰花。

“以前政策难懂、办事跑腿,现在邻长上门就办妥!”青云村村民的评价道出成效。截至目前,全县邻长协助政策宣传14921次、排查隐患689起、调解纠纷665宗、提供“微服务”3464次,解决养老医保、住房安全等问题716件。为激发履职热情,翁源将“睦邻制”与“党员积分制”“积分超市”结合,设专属积分项目、扩奖品池,还挖掘邻长的先进事迹,提升邻长责任感与荣誉感。

政策宣传中,邻长用“土办法”破“听不懂”困境。龙仙镇陈接胜发现老人对医保政策困惑,通过“家长会”和上门走访,把“待遇核算”转化为“看病100块能报多少”的家常话,还联合村医手把手教学;新江镇郭联庆将自家庭院变“邻里会客厅”,泡着茶解答老年人意外险、慢性病卡办理疑问,让政策从“纸上学”变“身边用”。

风险排查里,邻长化身“安全哨兵”。今年8月,翁城镇江招雄凌晨巡查时发现106国道滑坡阻断交通,立即上报并摆雪糕筒引导绕行;官渡镇李国光汛期提前排查低洼区,险情时带头扛沙袋、转移群众,协助安置185人、解救25人;龙仙镇陈伟云发现水圳挡水墙老化,及时上报加固,暴雨中冒雨转移3户村民,用“早发现、快行动”筑起防汛屏障。

在重点工作推进中,邻长的示范带动让乡村更有温度。在“百千万工程”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中,新江镇民光村邻长赵锦怀率先拆除自家杂物棚,用乡音讲清人居环境整治的好处,带动9户村民主动拆违;龙仙镇蓝青村邻长张多奋发动10余户村民让出自家闲置用地,建成1800平方米休闲广场,让乡村 “靓起来、美起来”。

“有他们在,乡风淳了、日子甜了,精神也‘富’了!”如今行走在翁源乡村,无论是果园里的政策宣讲,还是村广场上的邻里闲谈,抑或是隐患点的细致排查,邻长们的身影都成为最动人的风景。4401名邻长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将服务延伸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让“睦邻制”成为激活乡村治理“神经末梢”的关键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温暖动能。

南方+记者 马立敏 尚黎阳 祁雷 范永敬

编辑 谢小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