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级机场群落下“关键一子”,将带来什么?

南方+  2025-10-30 11:00

本文收录于专辑#南方读+#

03:50

“顶流”来了

“呼——”,随着一段轰鸣声,C919的机翼掠过白云机场T3航站楼,在广州天际线绚丽盛放。

10月30日,随着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3航站楼和第五跑道投运,这一超级航空枢纽迈入了双塔台、三航站楼、五跑道的运营时代。这不仅为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落下了重要“一子”,也为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再添新引擎。

枢纽崛起

走进T3航站楼,阳光透过7万平方米玻璃幕墙洒入大厅,中国风、岭南味融入建筑之中,让旅客在出行中感受地域文化魅力。

全国首创全景航空观景平台和瞭望塔、国内首个构建大型公共艺术系统的机场、国内首个建设古树公园的机场……T3航站楼创国内多项“首个”。“这座超级航站楼,不仅是交通枢纽,更是一个集智能、绿色、人文于一体的未来城市单元。”中建三局项目执行指挥长冯磊表示,“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工程品质,更重新定义了航站楼建设标准。”

随着T3航站楼投运,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成为中国民航首个五条商用跑道运行的机场,近期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2亿人次,货邮吞吐量380万吨使用需求,终端容量更可承载1.4亿人次旅客、600万吨货邮,客货规模均位居世界前列。

依托强大的基础设施,白云机场的“空中网络”将织得更密。

立足国家战略定位及市场发展需求,白云机场全力打造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通过优化航线网络布局,加密国内主要城市航线,提升国内市场覆盖密度。同时,积极拓展国际航线,特别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以及新兴市场国家的航线,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航线网络,让“从广州链通全球”更加便捷。

枢纽的价值,还在于“升维赋能”超千家跨境电商企业在此扎根,实现“本土货,运全球;全球货,聚广州”;飞机维修产业规模全国领先,让“航空产业生态圈”在湾区落地生根。

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完成后,T3综合交通中心将成为集航空、公路、铁路(城轨)为一体的多方式联运交通综合体,未来将引入6条高铁、5条城际、2条地铁、2条高速,助力打造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

这座机场早已不只是“出发与抵达的地方”,每一次起降,都是“活力大湾区、魅力新广州”的鲜活注脚。

重塑门户

以T3航站楼投运为支点,白云机场为“世界级机场群图景”补上了重要“拼图”,机场群“内部聚合+向外连接”,撬动着粤港澳大湾区全球资源配置的能力跃升。

打破空间限制——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共有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珠海、惠州、佛山(广州新机场建成后关闭)7个民用机场,7大机场通过轨道互联互通,配套多式联运、“一票到底”等服务产品,使大湾区主要机场不在同城、胜似同城,真正实现大湾区机场从“一群机场”变成“机场群”。

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网络还有效破解了航空客流“最后一公里”瓶颈,使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向区域经济“毛细血管”渗透。同样,轨道交通的虹吸效应也正在临空经济区内显现,航空物流、飞机维修、生物医药、跨境电商等临空产业聚集。广东机场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不仅提升容量,更通过港产城融合发展,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

“经珠港飞”让珠海与香港直接相连,“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实现制造业与空港的无缝对接……通过“硬联通”到“软联通”的探索,机场群正推动大湾区从“地理拼图”走向“功能整体”,成为高效联通的统一市场。

香港国际机场三跑道系统正式启用后,一架飞机从中跑道起飞(2024年11月28日摄)。新华社发

香港国际机场三跑道系统正式启用后,一架飞机从中跑道起飞(2024年11月28日摄)。新华社发

打破时间限制——

抬头仰望粤港澳大湾区的天空,几乎每分钟都有航班起落。数据显示,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客流量超过2.1亿人次,货运量超过930万吨。这片天空中繁忙的航迹,将粤港澳大湾区与全世界时刻相连。

4小时覆盖东南亚,12小时通达全球——这不仅是一组时间数据,更是大湾区参与全球竞争的速度与尺度。

国际机场理事会(ACI)公布的全球前20大货运机场榜单里,香港、广州、深圳三大机场全部上榜,货运量占全球总量的7.2%,在世界空运体系中举足轻重。机场群已进化成为全球需求、贸易规则与技术创新同步导入的系统性平台,通过货运能力的快速传导,外贸的韧性也在不断增强。

以白云机场为例,随着三期货运区投产启用,白云机场货站面积将从50万平方米扩至超100万平方米,预计2030年货邮量可达380万吨。“无人化、智能化、孪生化”的货站运营模式,将助力广州强化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中的优势地位。

“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已基本形成了差异化的发展格局,形成了有效互补。”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教授、航空运输服务研究所所长邹建军指出,机场不但能够有效改善城市交通的可达性,优化产业布局和激活区域资源,还能有效扩大城市经济活动的时效性半径,为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有效的投资、旅游和商贸服务,是大湾区城市群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

湾区进化

实际上,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的进化,才刚刚开始。

航空需求仍在快速增长,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测,到2030年,粤港澳大湾区客货运需求量将分别达到3.87亿人次、2000万吨。 

8月26日6时20分,一架深航波音飞机在完成一系列验证科目后,稳稳落地,标志着深圳机场三跑道真机试飞工作圆满完成,为后续项目行业验收以及年内投用奠定了基础。 新华社发

8月26日6时20分,一架深航波音飞机在完成一系列验证科目后,稳稳落地,标志着深圳机场三跑道真机试飞工作圆满完成,为后续项目行业验收以及年内投用奠定了基础。 新华社发

空域已成为角逐全球的制高点。一场史无前例的扩建潮,正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机场群上演:广州T3航站楼投产,香港三跑道启用,深圳三跑道建设推进……背后是粤港澳大湾区对“流量”的重视、对引力的加权。

广交会正在进行。截至10月27日,境外采购商累计线下到会近24万人,来自全球223个国家和地区,比上届同期增长6.8%,再创新高。在为全球客商提供机遇和多元体验的同时,“广东智造”也在一届届的广交会中历久弥新,持续在全球价值链中攀升。

2025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下周举行。这已经是大湾区第四年举办这样的全球盛会,过去三届的成绩单相当亮眼:累计签约项目3645个,达成投资金额7万亿元。今年还将吸引全世界450多位商界“大咖”齐聚一堂。

十五运会即将在这里举办。赛事通过全球转播体系,将向世界讲述粤港澳的全新故事;随着赛事经济效应、创新效应和社会效应的持续释放,粤港澳大湾区阔步前行。

在这片5.6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上,世界级机场群的建设让内部连接更紧密、外部连接更便捷,大湾区正加速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

放眼全球各大湾区,2.14亿人次的年旅客吞吐量,让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在总量上一路领先。凭借庞大的客货运量、独特的地理格局和强大的协同潜力,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展现出了“多核驱动”的独特发展模式——广州白云机场、香港机场强化全方位国际门户枢纽功能,深圳宝安机场提升国际枢纽与航空货运保障能力,澳门国际机场侧重旅游与区域联动,珠海、惠州、佛山机场补充支线运输,形成“干线+支线”“客运+货运”的立体网络。

七座机场犹如七颗明珠遥相呼应,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通过集群化作战,正成为全球资源的配置中心、交换中心。

引擎轰鸣,未来可期。


话题研究员:南方+记者 刘倩 李凤祥 麦小华

摄影:南方+记者 石磊 钟志辉

策划:胡良光 袁佩如  丁晓然

编辑 麦小华
校对 罗健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