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广东乡村(社区)运营研究院揭牌暨广东乡村(社区)治理项目启动仪式在清远举办。该研究院由广东省委社会工作部、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省和的慈善基金会三方共建,是广东省深化基层治理改革、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整合社会资源、激发内生活力、探索具有广东特色乡村(社区)可持续发展路径的创新实践,将为广东基层治理注入新动能,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提质增效。
“我们期待,通过‘政、产、学、研、慈’深度融合模式,汇聚各方智慧与资源,形成推动乡村(社区)运营的强大合力,成为政、校、社协同发力的典范。”广东省委社会工作部部长、省委“两新”工委书记崔建军表示,广东乡村(社区)运营研究院要既有“党建味”,又要有“文化范”,聚力打造人才成长平台、资源集聚平台、能量注入平台,探索建立众筹式、合伙制的运作模式,重点开设入户连心、民意速办、村社运营等主题的精品课程,以文化润心、数字赋能推动乡村与社区运营深度融合,建设治理、服务、发展一体落地的重要阵地,成为“接地气、能干事、受欢迎”的基层服务平台。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翟雪梅表示,该校将把共建工作和项目的推进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主动服务全省发展大局的应有担当,作为一次深化产教融合、拓展社会服务功能的宝贵机遇,充分发挥学科、人才和科技优势,秉持“地方所需、仲恺所能”的原则,与多方一道深化平台共建、强化人才共育、推进项目共研,共同构建起常态化、制度化、实效化的校部、校地、校企合作新机制,进一步打造服务“百千万工程”、推进广东基层治理的校地(部)企合作新典范,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离不开人才,尤其是基层带头人队伍。”清远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报山表示,该市聚焦“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持续强化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激发村民小组长、乡村运营人才、返乡大学生等骨干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连续5年在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位居所在片区第一名,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显现。今后,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努力为全省乡村(社区)运营和治理工作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清远经验”。
广东乡村(社区)运营研究院首任院长、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倪雄飞表示,研究院的使命,就是通过理论创新、实践探索和人才培育,打造乡村运营的“广东样板”。接下来,将立足全省基层实践场景,聚焦“党建引领、产业赋能、文化振兴、人才支撑”四大方向,推动乡村从“输血”到“造血”的根本转变。“研究院将重点做好三件事:一是搭平台,聚合力;二是育人才,强根基;三是探路径,树标杆。我们希望通过浸潭镇等首批试点,总结可复制的乡村(社区)运营模式及基层治理创新经验,谱写广东乡村运营事业的新篇章。”他说。
活动现场,广东省委社会工作部、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省和的慈善基金会签订了共建广东乡村(社区)运营研究院框架协议和广东乡村(社区)治理项目合作协议,共同为研究院揭牌;研究院乡村运营人才培训基地落地清远市清新区浸潭镇委党校。
揭牌仪式后,全省党建引领乡村(社区)运营骨干人才示范培训班(第一期)在清新区浸潭镇和六甲洞村正式开讲。作为广东省委社会工作部驻镇帮镇扶村点,本次培训将浸潭镇全部村(社区)书记、乡村运营骨干共70人纳入培训范围,目的是将浸潭镇作为连片运营的示范点,为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帮扶人才队伍”。
当日,共建广东乡村(社区)运营研究院乡村运营创新实践暨人才培训基地研讨交流会,行业协会商会对接浸潭镇相关活动,乡村(社区)运营骨干人才代表座谈会在浸潭镇六甲洞村举办。
广东省委社会工作部相关处室负责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有关部门负责人、清远市及清新区有关负责人、清远市农业银行代表、广东省慈善总会有关负责人、广东省和的慈善基金会有关负责人,以及广东省蓝态幸福文化公益基金会、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广东省民宿行业协会、广州市皮具行业协会、广东省家用纺织行业协会、浙江省旅游协会乡村文旅振兴分会等行业协会负责人,广东木棉乡创学院负责人等参加活动。
文字:南方+记者 龚春辉
摄影:南方+记者 张冠军
海报:吴颖岚 谭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