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下午,广东2025年中考语文开考,江门使用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统一命制的试卷。随着语文科目考试结束,中考作文题目也随之揭晓:要求考生根据对卷中给出的陶行知三句话的理解与思考,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2025年江门中考作文题出炉:结合陶行知的三句话写作》)
与前几年的相比,今年的中考作文题难不难?怎么样才能写得出彩?近几年我省中考作文命题呈现出什么样的变化趋势?中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什么样的学习启示?语文教师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
对此,南方+记者特别邀请南粤优秀教师、江门市蓬江区教师发展中心综合办公室副主任、中学语文教研员周军进行解读。他表示,相较于去年,今年的中考作文命题难度略有提升,更为灵活,“对于主动性较强、思辨能力比较好的学生而言,这个作文题比较好下笔,但如果是被动性学习的考生,平时仅靠一些辅导资料、作文模板去备考的话,反而比较难。”
2025年广东省中考作文题出炉,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与综合素养。 南方+ 黄烨倩 拍摄
2025年广东省中考作文题出炉,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与综合素养。 南方+ 黄烨倩 拍摄
命题逻辑:
层层递进,写“自己”的故事
在周军看来,今年的中考作文题继续延续去年的命题方向——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写自我的故事。但较于去年的命题作文,今年的难点在于考生需要学会从材料中进行提炼“文眼”,再进行写作。“正所谓,好题半篇文。题目定准了,那么你基础分就稳拿了。但是,如若你对材料把握得不准,或是将作文题定的太偏、太窄,便很难拿高分。”他进一步补充。
如何找准材料中的“题眼”,扣紧主题?周军认为,要瞄准“高频词”。“今年作文题,关键就在材料中的高频词和关键词,把握住这些,作文主题就定准了。” 他表示,题目给出的材料中,“自己”“创造”“坚持”分别是三句话的核心词,考生只需结合自身感悟,再围绕这些高频词、关键词确定写作方向,例如可以写中学生的责任担当、努力向上等品质,体现自我成长,也可以写在困境中坚持创造的可贵精神。
“从题目中给出的三句话来看,三者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第一句强调个人独立,第二句拓展到环境与社会,第三句则突出逆境中的坚持与创造。”周军说,“如第一句话‘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中,‘自己’出现了四次,是典型的高频词,暗示写作者应以‘我’为中心,体现独立品质,突出自我成长;第二句话‘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则是强调让考生思考在不同的环境、时间和人物关系中,如何发挥创造力,实现自我价值;第三句话‘艰难困苦中不动摇而向前创造,方为可贵’,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强调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依然能够坚持创造的难能可贵。”
“这种层层深入的结构,为考生提供了展示思维深度的广阔空间。”他提到,考生在写作时,若能将这三层关系梳理清楚,文章的逻辑性和深度就会更强,就像爬楼梯,一层一层往上走,思维也会越来越开阔。
命题启示:
“倒逼”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面对这样的命题方式,周军认为有两种写作方式——记叙文或议论文。若是写记叙文,考生可以从日常学习生活入手,讲述自己如何通过努力提升成绩,或者如何在社团活动中发挥创造力,解决问题,实现目标,最后用一两句的成长感悟进行“点睛”,升华主题;若是写议论文,则可以从 “创造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坚持是创造成功的基石”等论点展开论述,引用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和经典名言,进行严谨的论证和深刻的分析,让文章兼具理性和高度。
“无论选哪种体裁,都要写出自己的思考,展现独特的思维视角。”周军强调。
审视今年中考的语文科命题,周军看到了“倒逼”传统语文教学课堂改革的方向,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文字运用、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摒弃传统的灌输式学习。
“这样的作文题,要求学生不能只靠背模板、记套路,而是要真正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这就逼着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能只做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要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同时,也促使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思维的训练和综合素养的提升。”他说。
“落实新课改,老师在课堂上要当好组织者、引导者、提升者这三重身份——立足学情,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思考和表达,帮助他们提升学习能力、培养思辨性思维。”周军表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多问 “为什么”,引导他们对文本、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多角度分析。例如,在讲解课文时,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文章的表面意思,还要挖掘文章背后的深层含义,启发学生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
而对于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而言,周军建议,学生应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索和思考中来,多问自己“为什么”,通过不断地自我提问和思考,训练思维能力,“当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后,在面对诸如中考作文这类灵活性强的题目时,也能迅速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并在考试应答中被考官捕捉到,拿下高分。”
“总而言之,今年的中考作文题为考生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只要平时注重积累,善于思考,就能在考场上妙笔生花。”周军最后总结道。
南方+记者 黄烨倩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