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色见美,绿满阳山!阳山织密全域绿美空间

作者 段灿 2025-06-19 15:11

目前,阳山森林覆盖率达73.53%,“中国绿色名县”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这得益于近年来阳山持续深入推进绿美生态建设。近年来,阳山始终坚持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持续推进扩绿增绿、添色见美,不断提升森林质量,优化城乡环境,建设更多绿色生态空间,全县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更足。

“山上”造林:

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16.16万亩

自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深入推进以来,阳山持续在“林”上发力,持续“增绿”,深入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以清除低质纯松林、补植木荷、枫香、铁冬青等色彩乡土阔叶树种为核心,连线成片、集片成带不断优化林相,着力打造可感、可及的绿美成效。

三年来,全县共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16.16万亩。其中林分优化6.76万亩、森林抚育9.4万亩,混交林比例逐步提高,阳山绿色家底越发厚实。

阳山坚持植树造林,绿色家底持续厚植。阳山县林业局供图

阳山坚持植树造林,绿色家底持续厚植。阳山县林业局供图

在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过程中,阳山以绿美阳山生态建设总体规划为统领,将森林大板块建设与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战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深度融合,精准划定9大千亩级森林斑块建设区域,其中1000—3000亩斑块6个,5000亩以上斑块3个。

“山下”植绿:

城乡一体建设全域绿美空间

绿美的人居环境是农村的“面子”,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梯子”,更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棋子”。

阳山持续实施城乡一体绿化美化提升行动,推动城乡环境持续改善。目前,全县共有7个自然保护地,建成2个森林小镇、2个森林城镇和25个森林乡村。

阳山持续实施城乡一体绿化美化提升行动,推动城乡环境持续改善。岭背镇人民政府供图

阳山持续实施城乡一体绿化美化提升行动,推动城乡环境持续改善。岭背镇人民政府供图

典型示范提质增效,阳山持续推进“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工作。立足典型村所在地资源优势,编制《阳山县村庄绿化总体规划(2024-2028年)》,力争到2025年底创建培育典型村54个,着力将典型村建成富有岭南风韵、阳山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同时,阳山不断强化县域生态特色,将文旅休闲、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有机融合,并通过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与公益林示范区和自然保护地的有机串联,连点成面,建设全域绿美空间。

阳山深入实施绿色通道品质提升行动,对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等通道进行绿化品质提升,将绿化品质提升工作融入干线公路建管养全过程。近三年来,全县公路绿化提升667公里。

阳山不断强化县域生态特色,建设全域绿美空间。冯国志 摄

阳山不断强化县域生态特色,建设全域绿美空间。冯国志 摄

见缝插绿:

县镇村绿化116.49万株

作为全域绿美大格局的关键一环,阳山以乡村绿化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推动县镇村绿化攻坚突破,以“扩绿、兴绿、护绿”并举,“添色、见美、增效”共进,系统整合绿美示范点、沿线森林、古树、美丽乡村等生态资源,因地制宜见缝插绿、留白增绿、拆违还绿,选取樱花、紫薇、铁冬青等观赏性强、适应性好的有色树种,力促实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色、冬有景”的四季绿化格局。

阳山深入推进县镇村绿化,着力建设绿美乡村。冯国志 摄

阳山深入推进县镇村绿化,着力建设绿美乡村。冯国志 摄

推窗见绿,出门见景,阳山积极寻求更多元化、更深层次的“增绿”方式,挖掘可绿化空间,因地制宜打造古树公园、口袋游园、绿美庭院等,以“小绿”带动镇容村貌“大绿”,制造群众与自然山水的更多“偶遇”。

经过近三年的建设,绿美乡村初见成效。据统计,全县镇村绿化种植苗木116.49万株,成功创建美丽乡村1640个,打造大崀镇“湖光山色·诗画田园”、岭背镇“天南峡谷•康养吾乡”和阳山(七拱)党建引领3条乡村振兴示范带。

提质增效:

加大生态惠民力度

经过持续植树造林、国土绿化和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当前,阳山的“绿美”底色持续厚植,城乡绿美水平不断优化,绿美综合效益稳步提升,绿美治理体系进一步优化,绿美阳山生态建设呈现新图景。

为深入推进绿美阳山生态建设,今年,阳山全县已完成乡村植绿24.9万株,拟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10.15万亩,其中林分优化3.2万亩、森林抚育6.95万亩,并切实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抓好全县62.96万亩松林监测,实施疫情除治3.38万亩。

阳山打造更多绿色生态空间,绿美为民。冯国志 摄

阳山打造更多绿色生态空间,绿美为民。冯国志 摄

在绿美成效的基础上,阳山将进一步抓好城乡示范创建,加速推进贤令山绿美广东生态示范点建设,大力推进县级绿美示范精品线路、镇级整村推进乡村绿化示范点、村级绿美示范点,并培育20个典型村,着力打造2条乡村绿化景观带,高标准建设森林乡村等,力争到2025年底全县80%以上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标准,实现“绿量”与“质量”双提升。

绿美为民,绿美惠民。下一步,阳山将坚持抓好山上、山下、干线绿化,打造更多可观、可感、可用的绿色生态空间,持续大力发动群众、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绿美阳山生态建设,推动全民共建共享方面取得更大成效。

南方+记者 段灿

通讯员 张丽思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梁杰
校对 吴荆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