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县域旅游研究课题组、华夏佰强旅游咨询中心在京联合发布第六届全国县域旅游研究成果——《全国县域旅游发展研究报告2025》暨“2025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名单。其中,云浮市新兴县位列“2025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第67名。至此,新兴已连续7年成为广东省唯一入选该名单的县,且排位逐年提升,较2019年提升了14名,较2024年提升了2名。
鸟瞰龙山温泉酒店。 受访者供图
鸟瞰龙山温泉酒店。 受访者供图
无独有偶。日前,由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何莽博士领衔编写的《康养蓝皮书: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24—2025)》发布,公布了2025年全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0强市榜单和百强县榜单。其中,新兴县再次入选全国康养百强县榜单。
两张成绩单印证着新兴县域旅游正从传统景点经济向全域体验经济转型。地处粤北的小城市新兴,为何能做到全域旅游异军突起?
新兴县旅游事务中心主要负责人梁绍辉表示,近年来新兴通过“抓规划”“抓项目”“抓品牌”“抓保障”,大力发展以“文旅+”为重点的三产融合产业,推动现有旅游景区提档升级,新培育了一批文旅特色镇村、旅游风情小镇、精品路线、示范民宿,打造大湾区“休闲康养地”。如今,新兴“禅文化游”“温泉养生游”“生态休闲游”“美丽乡村游”四大特色旅游品牌日臻显著。
以景兴旅 生态系统多维“变现”
生态历来是新兴最殷实的家底。以景兴旅,大力实施绿美生态建设,念好“山水经”,打好“生态牌”,建设特色地标是近年来新兴文旅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
当下暑热正酣,山林游、溯溪游等避暑产品成为旅游热搜。象窝山生态园是新兴的“网红”打卡点之一,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踏进象窝山,满山茶田绿意盎然,山风裹着茶香,毕业季的躁动与炎热,在此刻被山间的清凉与宁静温柔化解。刚经历过高考的毕业生小赵说:“在前往新的城市之前,想再感受一次家乡的美景与舒适的气候。”
移步至六祖故里旅游度假区龙潭湖公园,一边是沿湖而建的健身步道,另一边是古韵悠悠的国恩寺。放眼望去,入目皆绿;侧耳倾听,鸟鸣不断。这里有一处远离城市喧嚣的世外桃源——龙山温泉酒店。“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我们入住率高达七成。”龙山温泉酒店有关负责人介绍,酒店隐匿于新兴六祖故里原始森林的怀抱中,负氧离子常年含量每立方厘米8000多个,如同一座生态净化仓,带给游客一场“呼吸疗愈”;酒店内还有30多种特色养生汤池,给人们四季皆宜的养生体验。
让美丽风景,变成“美丽经济”。一直以来,新兴积极探索“生态+”发展模式,用好特有的山水自然优势,以“含绿量”赋能“含金量”,大力引进优质的康养旅游项目,立足禅文化、红色文化、温泉康养、乡村旅游等资源优势,逐步构建起“中心城镇有精品、旅游片区有特色、乡村景点有覆盖”的特色乡村酒店(民宿)体系。
新兴梅花引客来。 张梓楠 摄
新兴梅花引客来。 张梓楠 摄
新兴不断创造条件加快文旅项目扩容提质。6月26日,新兴县六祖故里旅游度假区游客服务中心正式启用,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加专业、便捷、贴心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占地面积达1万平方米,是新兴县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优化旅游环境的重要成果,也是擦亮“六祖”品牌、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重要举措。此外,新兴依托乡村旅游,策划一系列主题节事活动,如香荔产业发展大会、竹笋产业发展大会、濑粉产业发展大会等,通过丰收节、乡村旅游嘉年华,以节促旅,为乡村旅游注入生机与活力。
截至目前,新兴成功创建了3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六祖故里旅游度假区、广东天露山旅游度假区、翔顺金水台温泉小镇景区)、5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悦天下生态度假区、青山绿水温泉度假区、天堂小镇、禅域小镇、象窝山生态园)、2家省级旅游度假区(悦天下生态度假区、象窝山生态园)、3家四星级旅游饭店(翔顺筠州酒店、翔顺象窝酒店、翔顺龙山酒店)、5条国家级和省级旅游精品线路(“醉美天露,多彩里洞”、禅意之旅、天露生态之旅、禅茶之旅、水台冬季美食之旅)、2个省旅游风情小镇(六祖镇、天堂镇)、2个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龙山塘村、朱所村)、2个省示范民宿(云座农场、芦溪竹苑)和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
与此同时,新兴还着力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攻坚行动,通过县、镇、村、组四级联动,打好“拆、清、种、建、管”组合拳,推动全域人居环境连线成片整体提升。在新城镇洞口新江桥的东侧,古码头洞口咀码头边原有一片荒废地。2023年,新兴通过招商引进了Hana品牌。经过改造,古码头边矗立起了一间充满盎然绿意的西餐厅——Hana西餐厅。曾经往来不绝的商船变成了食客,“新兴古八景”中的“洞口渔樵”和“枫洞晚霞”以一种全新的面貌融入当地社区。“这里的菜品好吃,环境也很好,很适合家人朋友聚餐。”一名食客说。
塑造品牌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既是延续文明薪火的使命所系,也是激发文化“造血”功能、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关乎文化生命力与产业竞争力的双重未来。
6月21日至22日,备受瞩目的2025新兴龙舟公开赛在云浮新兴县新城镇风光旖旎的大南河精彩上演。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及内地的27支劲旅与新兴本土16支龙舟队,为线上线下观众带来了一场接一场的巅峰对决。这场激情的水上竞逐,融合了竞技、非遗、美食和夜经济等多种元素,吸引近10万市民游客围观,在对外展示新兴龙舟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也带旺景区、酒店、餐饮等行业生意。在龙舟赛期间,新兴在赛场周边布置了新兴特色产品展销区与美食嘉年华区域,现场还有龙舟知识科普、包粽子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近年来,新兴不断深入挖掘区域和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旅游+体育”产业融合,促进全域旅游蓬勃发展,积极培育文旅体融合新业态,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
象窝山越野赛,选手们跃跃欲试。 受访者供图
象窝山越野赛,选手们跃跃欲试。 受访者供图
纵观近年新兴为提升文旅竞争力而打造的“爆款”项目——成功举办“温氏股份·2024云浮新兴半程马拉松”,1.5万多名国内外选手从县惠能广场出发,畅行于碧水微澜的新兴江畔;成功举办“520”万人公益徒步、狮子武术邀请赛及龙狮巡游、象窝山生态园重阳登高徒步活动、新兴县“万洋杯”篮球赛、“温氏杯”广场舞公开赛等群体赛事,给群众带来丰富观赛体验的同时,也加深了人们对新兴品牌的“记忆锚点”,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双赢。这既是新兴深厚文化底蕴魅力的展现,也是新兴创新文旅表达、塑造文旅品牌的结果。
除此之外,文化“出圈”是新兴提升文旅品牌的又一关键举措。今年2月15日上午(农历正月十八),伴随着铿锵的锣鼓声,新兴县第二届“城隍巡游”民俗活动在县城老街拉开帷幕,引来近万名游客群众汇聚;5月4日晚,新兴县惠能广场报告厅内灯火璀璨,“粤韵流芳谱新篇”新兴粤剧团恢复暨新兴戏剧艺术团成立文艺晚会举行,黄俊英、何宝文、倪惠英、丁凡、梁玉嵘、蒋文端等一众粤剧粤曲界名家汇聚,经典剧目与创新节目轮番上演:融合了粤剧行话与新兴本地文化的相声、结合传统粤曲板式与交响乐伴奏的节目、学生方阵与专业演员相配合的演出……
为进一步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加快文旅产业发展和提质增效,新兴还围绕绿美新兴、乡村振兴、美丽圩镇建设目标,以红色文化为引领,积极申报国家、省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串联古建筑古村落及生态资源,精心策划与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叶季壮故居、蕉山烈士陵园等重点红色旅游景点,让市民群众零距离感受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天堂镇荣获“中国美丽乡村特色旅游乡镇”称号,六祖镇龙山塘村入选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此外,新兴还不断活化岭南文化、民俗文化、非遗文化等,联合多个景区创新推出“旅游+文化体验”模式的研学活动,受到众多学生研学团队和亲子家庭的青睐。
评论
山水“变现”绿意“生金”的新兴之道
从“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全国康养百强县”这两份名单中,我们可以看出新兴这座小城完成了从单一景点经济向全域体验经济的跃升。其排位逐年稳步抬升的轨迹,亦在无声诉说着新兴县域文旅发展的智慧。所谓“绿美生态”,绝非仅是一幅供远观的山水画卷。新兴县深谙此道,其“山水经”与“生态牌”的奥妙,正在于将自然禀赋的多维价值充分“变现”。
新兴文旅的深层魅力,更在于对文化基因的创造性转化。今年端午期间,龙舟公开赛于大南河上擂响战鼓,43支劲旅的竞渡不仅搅动一河碧水,还以“竞技+非遗+美食”的复合形态带旺周边业态。粤剧团解散十四载后再度复出,名家荟萃,传统与创新交相辉映;禅意研学路线、红色旅游景点精心串联,则让文化在沉浸体验中焕发新生。新兴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与融合,使之成为驱动全域旅游的澎湃引擎。
这种模式的价值在于,它超越了对资源的简单依赖,展现出一种全局规划与产业协同的清醒自觉。从“抓规划 抓项目 抓品牌 抓建设”的融合战略,到香荔、竹笋、濑粉等产业大会的“以节促旅”,再到“三清三拆三整治”带来的人居环境整体提升,新兴编织了一张文旅体农深度互嵌的网络。其成功不单是资源的胜利,更是深思熟虑下各要素有机协同的结果。
新兴的持续进阶,为众多县域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提供了启示:生态家底与文化积淀是宝贵资本,而将其有效转化为发展动能,则需要融合创新。当山水真正“变现”,绿意真正“生金”,县域文旅便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蓝图,而是脚下可感可及的振兴之路——新兴的故事,正是一面映照未来可能的明镜。
策划:方镇彬
撰文:张梓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