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时分,长者饭堂饭菜飘香,73岁的许伯端着热汤,向志愿者小杨连声道谢:“昨天帮我预约义诊,今天又送来降压药,太贴心了!”
这样温暖人心的场景,在北甘村早已屡见不鲜。凭借扎实的志愿服务工作,北甘村荣获2024年度广东省志愿服务“最美志愿服务村”称号,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越来越多“旁观者”变身“行动派”
今年端午时节,阳东区塘坪镇北甘长者饭堂内粽香四溢、笑语盈盈。北甘社工点、村委会携手阳江市阳东区益友志愿者协会,在此开展“粽香传情 政策暖心”活动。志愿者们手法娴熟地包着粽子,将祝福裹进清香粽叶;同步进行的政策宣讲,也为社区独居老人和困难家庭儿童送去实用知识。
春日的竹溪公园流水潺潺,60岁的许伯身着志愿服,认真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在北甘村,全村50%的村民都曾投身志愿服务,300多名注册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超6万小时。这些数字背后,是村民从“环境整治受益者”向“文明创建主力军”的华丽转变。
村头的“爱心积分超市”,堪称激活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金钥匙”。货架上,食用油、洗衣粉等生活用品对应着不同分值,村民李婶的积分台账本详细记录着:上月2次道路清扫、3次长者饭堂帮厨。“现在攒够分就能换物资,更重要的是大家都以当志愿者为荣!”李婶的话,道出了北甘村的治理智慧。
如今,每月的“美丽庭院评比”中,村民自发清扫门前巷道,“门前三包”长效机制已然形成。阳东益友志愿者协会副会长蔡兰取介绍,团队每月组织3至4次志愿服务活动,动员村民共同清理垃圾、维护设施,越来越多的“旁观者”变身“行动派”。
从“单向帮扶”到“双向奔赴”的实践
北甘村率先建成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暨长者饭堂,已成为全市农村养老服务的标杆。它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村老人日间照护难题,减轻了村“两委”、志愿者及驻点社工的工作负担,更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示范引领作用。截至2025年2月底,“北甘长者饭堂”累计吸纳1500余人次爱心志愿服务,开展社工服务、文化传承等各类活动700多场,为70岁以上老人提供15200余份爱心午餐,吸引社会力量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40余万元。
自2021年省民政厅驻点帮扶以来,众多社会组织与志愿团体积极参与北甘村的乡村治理与乡风建设。村里的公园、党建文化广场、文娱设施及路灯等,多由社会组织捐赠捐建。几乎每周,都有志愿者前来慰问弱势群体、参与环境整治。三年间,北甘村面貌焕然一新,村道整洁,邻里互助蔚然成风。
从“最美当下”到“更美未来”的志愿之路
现在的北甘村,一幅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平整的村道旁绿树成荫,昔日闲置的空地摇身一变,成为生机勃勃的生态蔬菜果园;古树公园内,千年古玉荷包荔枝树虬枝盘曲,诉说着岁月的故事……绿美风光与文明新风交织,令人心旷神怡。
这份蝶变,离不开北甘村常态化开展的志愿服务。村民谭伯深有感触:“志愿者、社工还有民政工作人员常来打扫卫生,村子干净敞亮多了。平日里,他们还总上门看望,送慰问品、拉家常,心里特别暖。”如今的北甘村,不仅环境焕然一新,更凝聚起守望相助的浓厚氛围。
北甘村的志愿力量,正以多元协同的模式持续壮大。蔡兰取介绍,除益友志愿者协会外,北甘村还联动阳江市爱心志愿协会、大爱义工协会等多支队伍,以及塘坪镇机关志愿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等社会组织,构建起“党建引领+群众自治+社会协同”的立体化服务网络。
“志愿服务不是一个人的舞台,而是全民参与的合唱。” 广东省民政厅、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驻塘坪镇帮扶工作队队长罗许平一语道破北甘村的成功密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理念在这里落地生根,与乡村治理实现双向奔赴。北甘村将“自助”与“他助”的理念深度融入志愿服务,既激发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又借助社会力量补齐发展短板,在为村民办实事的过程中,让文明新风浸润心田,让漠阳文化薪火相传。
展望未来,北甘村将以“最美志愿服务村”为新起点,持续深化志愿服务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并积极分享建设经验,与周边村庄携手,凝聚乡村振兴合力,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实践中,绘就更加绚丽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撰文:赵强 陈倩彬 张根宁
图片:塘坪镇政府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