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如何发展高水平农业?如何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又如何实现农用地集约化与农业高效招商?6月30日,南海区政协组织召开“建设高水平现代农业,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协商座谈会。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及职能部门负责人汇聚一堂,深入剖析南海发展现代农业的挑战与机遇,为构建“三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加速乡村产业振兴建言献策、凝聚智慧力量。
6月30日,南海区政协组织召开“建设高水平现代农业,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协商座谈会。陈雪婷 摄
6月30日,南海区政协组织召开“建设高水平现代农业,助推乡村产业振兴”协商座谈会。陈雪婷 摄
发展现状:前景广阔,挑战犹存
在“两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成果丰硕的基础上,2024年南海区将高水平农业纳入其中,确立了“三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新导向,高水平农业被提到新的发展高度。目前,南海已形成以高值花卉、优质淡水鱼、现代食品为特色的农业产业格局,“一花一鱼一菜一种”等特色农业享誉全国。
具体而言,“花”方面,南海是中国香水百合名镇、全国最大的蝴蝶兰产销中心,全国1/4的蝴蝶兰、1/5的香水百合来自南海;“鱼”方面,南海是中国加州鲈之乡、中国淡水鱼苗之乡、中国锦鲤名城核心区,也是全国最大的淡水鱼养殖区、淡水鱼加工流通中心,高值鱼北运量占全省50%以上;“菜”方面,南海入选全国预制菜产业基地百强,预制菜产业链产值超200亿元,产业链企业超1500家;“种业”方面,南海鱼苗产量占全国1/7,是全国最大的淡水鱼苗繁育中心,并且目前加快在“种业+花卉”“种业+水产”“种业+功能性食品”“种业+畜禽”“种业+乡村振兴(农文旅)”等方面发力,拥有恒兴水产、天俐生物、华豆科技等多个种业项目。
此外,南海在农业科技应用、农文旅融合及品牌建设方面亦取得进展。然而,打造农业高地仍面临农地碎片化制约规模经营、研发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农业招商引资难度大等瓶颈。破解这些难题,迫在眉睫。
委员献策:聚焦痛点,开出良方
直面挑战,会上,南海区政协委员、专家、企业代表等积极建言,提出了兼具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意见与建议。
南海区政协委员、广东鱼兴港水产公司总经理郑伟结合南海区水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建议推广现代化养殖技术,引入物联网、大数据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精准投喂与水质监测;同时加强产业链延伸、拓展销售渠道,并强化政策支持与人才培养。
南海区政协委员、南海区丹灶镇珍丰农业副总经理潘小燕提出,需构建利益平衡机制、加大招商支持力度、强化项目落地后的政策扶持,以壮大龙头企业和产业链,促进农用地集约化规模化。
“要科学规划区域功能,差异化定位镇街产业,打造‘一镇一优品’特色格局。”广东恒基城市更新有限公司董事长伦永谦从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等方面提出建议。
在农业领域深耕多年的广东广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杰建议,南海消费市场大但土地成本高,应放大格局,立足南海发展总部经济和样板示范,将种养环节外延至成本更优地区,整合利用外部资源。
会上,委员、专家学者等积极建言献策。通讯员供图
会上,委员、专家学者等积极建言献策。通讯员供图
广东省人大农业农村委副主任、区政协智库专家廖森泰也赞同发展外延农业,并强调南海应聚焦精品农业。他建议南海应充分发挥种业、装备及广佛同城的市场优势,并将地理标志产品与文化内涵结合,做好品牌创建。
“深化校地企合作”“发展农文旅+工业游+研学游新业态”“应像城市规划一样重视农业发展蓝图”……政协狮山镇工作委员会主任曾卫东、广东花博生态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新等也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了多方面建议。
部门回应:吸纳建议,加快落实
针对委员们的意见建议,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作出积极回应。南海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伍新宇高度评价提案建议“有高度、有深度”,紧扣农业关键问题。他表示,区农业农村局将认真研究落实,重点推进六项工作:强站位,优合力,赋能“成群结队”更有力;强要素,优支撑,赋能“集约资源”更高效;强链条,优业态,赋能“接二连三”更融合;强园区,优集群,赋能“产业集聚”更壮大;强品牌,优市场,赋能“南农优品”更出圈;强保障、优服务,赋能“政策扶持”更精准。
“积极争取上级点状供地政策支持”“资金支持要向科技兴农、品牌建设等重点领域倾斜”“加快推动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整备升级”……区财政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佛山市自然资源局南海分局等相关负责人也围绕委员、专家的问题建议进行回应,营造了良好的协商议政氛围。
南海区政协副主席陈绍文总结表示,本次协商会问题剖析透彻、建议内容实在。他提出几点建议:“分润模式”理念好但需细化完善、深入研究,增强农民信心,确保模式落地;农业集约化需科学规划,保持政策稳定性,持续推进社区土地集中连片;要充分利用广佛、珠三角、大湾区的庞大市场,发展订单农业;整合专业市场资源,打造“一品一产业”。
“政协是一个开放平台,希望委员们为了南海的发展,坦诚建言,多提宝贵意见。”陈绍文说。
采写:南方+记者 陈雪婷
通讯员 麦盛彬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