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是神作,但票房就是不行呀!

南都全娱乐 2025-05-13 21:57

一部被誉为日本动画里程碑、豆瓣9.1分的高分电影《攻壳机动队》,上映了4天,票房连1000万人民币都没有。比起2017年那部口碑扑街的《攻壳机动队》真人版,票房还要冷清(2.02亿人民币)。

客观上来说,这个票房成绩是预料之内,毕竟这是1995年的作品,时隔30年才首次在中国内地上映。粉丝们其实已经通过各种途径看过了,再加上这部电影是只在全国艺联专线上映,很多影院都没法排片。

到头来,本片在国内30周年特别纪念,全新4K修复版上映,只是一次小众的狂欢。

关于《攻壳机动队》的讨论,大家都集中于它超前且晦涩的哲学讨论,而今天正點君不聊这个让人畏难的话题,而是聊聊这部作品里的港风。

很多资料都显示,《攻壳机动队》系列作品中的香港元素是其赛博朋克美学的核心灵感来源之一。

首先最显眼的港风视觉符号就是九龙城寨。

九龙城寨的建筑特点——密集的“握手楼”、错综复杂的招牌与霓虹灯、逼仄的街道和缺乏自然光线的环境,都被《攻壳机动队》动画及电影版大量借鉴。

写出过《神经漫游者》,也是赛博朋克奠基人的威廉·吉布森在1993年途经香港时,目睹了正在拆除的城寨,他将其描述为“巨大蜂巢”,既死又活,这种矛盾意象成为其创作灵感来源。九龙城寨其实有几分赛博朋克“废墟美学”的意味。

九龙城寨给到了全球很多创作者灵感,另一部赛博朋克经典《银翼杀手》,电影中洛杉矶的街景设计参考了城寨的垂直密集结构。

日本机械设计师竹内敦志曾表示,香港街道的信息过载(如广告牌、符号)启发了动画中的未来都市设计,这种混乱而密集的视觉元素正是九龙城寨的标志。香港街道上密集的霓虹灯招牌和汉字广告牌在作品中高频出现。

一边是代表破败的九龙城寨,另一边则是香港中环的摩天楼群,两种极具反差的象征符号,并置在了一起。

中环那独具特色的大斜坡

而启德机场的低空飞行奇观,《攻壳机动队》也很用心地保留了下来。已关闭的启德机场因飞机低空掠过居民楼的独特场景,成为动画中未来都市的标志性意象。

而那迷离的夜景,更是在致敬维多利亚港的夜景。璀璨但又冰冷。

连市井街市都那么港风。

表面上,我们会觉得这只是日本人对于港风有一种审美上的欣赏,于是选择放在自己的作品里。但是往深处想,这背后其实渗透了一种对于香港这座城市一系列后现代文化的思考。

当时的香港即将回归,香港的殖民历史与移民文化催生了多语言、多族群的混杂生态。作品中人类、仿生人、赛博格共存的设定,与香港的多元身份认同形成互文。香港是一个全世界很独特的文化隐喻。

香港因其独特的城市形态、文化混杂性和历史背景,成为动漫中常见的异域舞台。

除了《攻壳机动队》,还有很多动漫作品都混合了港风,比如高达系列里,一部很特别的作品《机动武斗传G高达》。

《机动武斗传G高达》一些场景是通过实地考察来规划的,工作人员飞往香港进行研究和记录。

很多香港电影的梗都出现在这部《机动武斗传G高达》中,里面很多角色的名字和技巧取材自香港电影。例如,反派角色东方不败,反派角色黄润发很大程度上基于香港明星周润发,特别是他在电影《赌神》中的形象。

动画组官方更找来了有香港儿歌之父之称的韦然先生来负责粤语插曲的填词和安排歌手演唱。随后更将几首的粤语插曲完整地收录到后来推出的原声带《新香港的武斗戏曲》中。

可见,香港在全球流行文化中独特的魅力。

无论是《攻壳机动队》还是《机动武斗传G高达》,又或者其他作品,他们都给我们中国人一种域外观察自己地方的视点。通过欣赏他们对我们的文化解构和再建构,某程度上可以更加有新意地看清楚自己的地方。

这可能是2025年重看《攻壳机动队》最大的启示吧!

‍‍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