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江口东岸的莞邑大地,有一所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百年学府——东莞中学(下称“莞中”)。自莞中创办以来,这里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南粤大地红色革命的摇篮。
从1902年到2025年;从1924年中共东莞第一个支部在此诞生,到新时代以红色基因赋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从“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精神学风,到“莞中为我增荣耀,我为莞中添光彩”的教学氛围,莞中的百年历史,是一部与国家共命运的奋斗史,是一部以教书育人为使命的发展史。
红色基因 薪火相传
东莞中学在战火中诞生,在风雨中涅槃,在改革中成长。赓续红色血脉,是一代代莞中人薪火相传的历史使命,更是学校蓬勃发展的力量源泉。创办于1902年9月的东莞中学,进步青年集聚,红色基因由来已久,1919年前后,一大批在北平求学的莞中校友,不断寄回宣传新文化、新道德以及民主、科学进步思想的书刊。
▲首任校监(校长)徐夔扬及莞中部分初期教材的蓝本《新民从报》
▲首任校监(校长)徐夔扬及莞中部分初期教材的蓝本《新民从报》
当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东莞,莞中学生的爱国热情如火山般迸发,他们追求科学、民主、进步,逐渐形成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学风。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后,各地党组织相继建立。1922年3月,在广州当工人的东莞中学校友莫萃华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第二年10月,他回洪屋涡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直辖东莞支部,任支部书记;1924年11月,莫萃华与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蔡如平、蔡日新一起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东莞第一批共产党员。
为了发展东莞党团组织,开展革命活动,莫萃华回到母校,宣传革命真理,团结了一大批进步同学。同年12月,中国共产党东莞县第一个支部在东莞中学成立。从此,红色革命火种在东莞这片热土上被点燃,理想信仰之光在这里被照亮。莞中便与党的事业同呼吸、共命运,见证了东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东莞第一个党支部成立旧址——东莞中学20年代学生宿舍楼
▲东莞第一个党支部成立旧址——东莞中学20年代学生宿舍楼
薪火相传,弦歌不辍。革命先辈在莞中留下的红色火种,如今依然闪耀着生生不息的红色光芒。在风起云涌的战争年代,这里是组织开展革命活动的红色基地;在强国复兴的和平年代,这里是为国家源源不断输送高层次人才的摇篮。如今的莞中,依然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使命,让使命传承的精神融入血脉。
校史传承 赓续基因
步入莞中校园,扑面而来的不只是历史的厚重感,更是一幅由红色基因编织的精神图谱——从革命先辈的血色印记到新时代育人的初心传承,每一寸土地都在无声诉说着信仰的力量与使命的赓续。
校园内,红色文化景观星罗棋布,构成独特的“行走的思政课”。校史长廊里,陈列着莫萃华等革命先驱的事迹展板,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蒋光鼐雕像等,都在讲述着莞中与党的不解之缘;绿瓦楼旁的革命烈士浮雕,浮雕旁边的烈士英名纪念碑,以深切缅怀不同历史时期为国献身的莞中校友;在科学楼前,“中国共产党东莞第一个支部成立处”纪念石碑在绿树掩映下庄严肃穆,碑文中的每一个字都在诉说着革命先辈的初心;在南区篮球场西侧,一块刻着“中国共产党东莞中心县委机关之址”的石碑静静矗立,向每一位莞中学子讲述着那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
▲中国共产党东莞第一个支部成立处旧址石碑
▲中国共产党东莞第一个支部成立处旧址石碑
为充分发挥校史文化育人功能,莞中整合学校内外的各类文化资源,编订《学校年鉴》、建设莞中文库,每年为新生作校史校情专题讲座,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影响师生。围绕“东莞第一个中共支部机关”旧址,东莞中学深入挖掘校园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文化景观,建设红色主题讲堂和红色教育广场。
2024年,莞中百年党史展室正式落成,以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献资料和实物展品,全景式呈现了学校与中国共产党同向同行的百年历程,成为东莞市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当看到历史照片上先辈们年轻的面庞,突然明白‘家国情怀’不是口号,而是代代相传的责任。”莞中学子如是说。值得一提的是,莞中还走出校园,通过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参观研学红色教育基地、名人故居等形式,让师生、校友充分参与其中,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学校德育工作。
▲东莞中学百年党史展室
▲东莞中学百年党史展室
“生于新中国、长于红旗下,学校感恩历代莞中人为师生创造的光辉业绩、感恩前辈们留下的珍贵遗产,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进一步发挥红色文化的思想引领、价值传承、精神激励、教育引导的重要作用,这是莞中人的使命担当。”东莞中学党委书记黄灿明说。
师道筑梦 创新育人
百年风雨历经沧桑,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百年学府风华正茂。百年来,莞中点亮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广大师生仰承先贤遗风,怀揣家国情怀,用青春、智慧、汗水和热血,书写着壮丽诗篇。
励精图治,锐意进取。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新时代的莞中坚持“自主、和谐、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秉承“思考人生,追求真理,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校训,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勇当教育教学改革先锋,高质量推进学校特色发展,奋力谱写东莞中学发展新篇章。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来,东莞中学用坚实的行动和辉煌的成绩不断谱写教育者的使命与担当,从这里走出了中国古文字学泰斗容庚先生,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毛炳权、何镜堂,涌现了新浪网首任总裁王志东等一大批杰出人才。新时代,东莞中学始终秉持“对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的办学宗旨,注重发挥人文优势,继承光荣传统,不断创新办学思路和管理办法,形成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走出了一条优质、特色、品牌发展之路。
学校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化研、训、教一体的教师培训计划,建立以教研新秀、学科骨干、市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市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和省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为层级的“六级”优秀教师梯队架构,锻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名师队伍,促进教育高端人才培养和发展。
作为广东省首批国家级示范性高中,东莞中学不断深化机制体制创新,在新时代交出了亮眼的答卷:学校构建的“1+1+8”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开设“镜堂班”“容庚班”,打造“1339”科技教育课程体系,更有“博士教师天团”亲自授课,为学生搭建从课堂到科研的进阶通道。多年来,学校教学质量名列全省前茅,大批优秀学子被国内外著名高校录取。
▲东莞中学“1+1+8”高质量行动计划
▲东莞中学“1+1+8”高质量行动计划
“希望莞中师生继承和发扬莞中先贤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能够真正理解、继承莞中的红色基因,做到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同时从莞中先贤的家国情怀、治学品质中汲取力量,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东莞中学校长王健说。
赓续红色精神,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从1924年党支部的星火初燃,到新时代创新人才的群星璀璨,东莞中学用百年实践诠释了红色基因的生命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东莞中学正以红色基因为笔,以教育创新为墨,在岭南大地书写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新篇章。这就是一所百年学府最动人的传承——让红色基因在一代又一代年轻人身上焕发出新的光彩,让教育真正成为民族复兴的基石。
撰文:李玲 王慧
受访者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