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话出自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创作的散文《爱莲说》,因写出了莲花身处污泥却不随世俗、洁身自爱的可贵精神而被很多人喜爱。4月30日,在广东华侨中学(下称“侨中”)第七届侨中青春诗会上,该校初二年级16名学生用粤语把《爱莲说》唱了出来。



粤语的《爱莲说》是怎么样的?广东华侨中学学生唱出来了!
本届诗会分三个篇章,共12个节目,通过朗诵、舞蹈、歌唱等形式让师生、家长们同台展演,体会诗歌文化。
诗会表演现场。
诗会表演现场。
“学校的同学们大都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粤语是很多同学都擅长的语言,因此我们想用这种不同的方式来呈现《爱莲说》。”侨中初二2班学生何嘉然是《爱莲说》参演学生之一,她表示,诗会活动让她和同学们用不同于传统课堂的方式了解了古诗词的知识与文化,大家学习起来也更加积极主动。
在诗朗诵《何为诗圣》中,侨中教育集团成员校南村侨联中学40名初一学生身着素色长衫,以《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石壕吏》4首经典诗词串联起“诗圣”杜甫的一生。
诗会表演现场。
诗会表演现场。
《何为诗圣》编剧及指导老师之一冯苗苗介绍,该节目由4名教师共同创作,在初一年级中依据学生们对古诗词和朗诵的兴趣选拔出这支团队。“这次表演不仅能够提升参演学生的朗诵能力,还能帮助他们感悟杜甫诗句中的家国情怀,同时激发其他所有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冯苗苗说。
《论语•述志新篇》则是由侨中高一年级5名学生以语文课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为蓝本演绎的课本剧。该节目编剧及指导老师之一张媚柔表示,学生们在学习了这篇课文之后,对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理想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为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教师们选择改编了这一课文。
她介绍,改编需要贴合诗会的活动主题,因此教师们从诗经中挑选了符合人物形象或理想的语句,再将其改编成七言诗的形式,让古体诗歌变成适合吟诵的形式。
诗会表演现场。
诗会表演现场。
青春诗会是广东华侨中学每年都会举办的特色活动。侨中副校长陈磊表示,诗会所有流程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们自己组织完成,活动既提升了学生的审美素养也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今年适逢广东华侨中学办学95周年,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为学生、教师、家长和校友们搭建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
采写:南方+记者 谢望海
拍摄:南方+记者 许舒智
剪辑:南方+记者 龙达洋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