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乡村振兴里的青春接力|百千万·看龙湖

作者 蔡沚彦 2025-08-20 18:13

“拿到‘侨批’的那一刻,仿佛真的穿越到了民国年间的潮汕!”在汕头市龙湖区外砂街道东溪村,游客陈女士手持泛黄的“侨批”道具,前来体验《侨乡遗梦·东溪溯缘》沉浸式剧本游文旅体验项目的她兴致盎然穿行于古村落。

此次将东溪村古村落精心打造为“活态博物馆”的背后团队,是来自广东行政职业学院的“鲸探文旅服务实践团”与“文兴潮韵实践团”。

这个夏天,龙湖区的城乡大地上活跃着一群青春身影,来自2025年龙湖区“双百行动”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的青年大学生,用知识与创意为乡村教育添彩,为社区发展赋能,让优质资源在田间地头绽放活力。

文旅破圈

剧本游激活侨乡历史文化资源

7月3日上午,一场穿越百年的“侨乡记忆”在外砂街道东溪村上演。作为“双百行动”赋能乡村文旅发展的重要成果,由外砂街道联合广东行政职业学院打造的结对共建项目——沉浸式剧本游《侨乡遗梦·东溪溯缘》正式启幕。

双百行动 受访者 供图

双百行动 受访者 供图

该项目依托“双百行动”提供的智力支撑与资源平台,有效破解了基层文化资源活化利用的专业瓶颈,为探索乡村文旅融合、推动文化振兴打造了创新样板。

一出“穿越大戏”,如何激活沉睡的乡土文化资源?侨乡遗梦·东溪溯缘》沉浸式剧本游文旅体验项目以民国时期侨批史为脉络,用剧情将东溪村十里榕堤、书斋、祠堂串联成线,金东溪传说、潮州大锣鼓等非遗元素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文化密码,玩家可跟随剧本化身“批脚”,在潮汕俗语对答、侨批路线拼图、潮乐简谱解密等环节中完成任务,在互动中亲历华侨拼搏史。

让东溪村的侨乡故事“活”起来,实践团队用了3个月时间打磨细节,逐字推敲台词、反复测试场景动线,甚至为10个打卡点设计专属印章,让“闯关集章”成为连接游客与古村的纽带。“现在周末来东溪村的游客多了不少,剧本游真的带‘火’了古村。”外砂街道文旅工作人员笑着说。

乡村文旅要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活动期间,一场覆盖外砂街道、新海街道文旅从业者的专题培训在当地同步举行,内容聚焦“实用”“精准”“创新”三大关键词,由广东行政职业学院文化旅游学院的产业研究专家、资深“双师型”教师为当地文旅从业者授课,针对性地开展了诸如文旅网红IP打造、乡村文旅产品开发、文创产品设计等培训课程。

此次培训是校地协同的重要一环,通过输出高校专业资源,为扎根东溪村的基层干部、文旅从业者“强筋健骨”,让他们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这些课程直接对接我们的工作需求,像讲解技巧能马上用在游客服务中,文创设计更能帮助我们开发本土旅游商品。”一位参与培训的东溪村文旅工作人员感慨道。

年轻人带着新点子前来,当地文旅从业者掌握新技能,八方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历史温度……这不仅是高校深度参与“百千万工程”、探索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也是龙湖区“双百行动”的生动缩影,通过校地协同,让知识与乡土碰撞、创意与资源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振兴破局

“双百”青年突击队彰显青春担当

自2025年暑期以来,龙湖区“双百行动”专班牵线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广东行政职业学院,组建8支“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近百名师生深入7个街道19个社区,围绕文旅创新、教育帮扶、产业赋能等方向精准发力,一系列接地气、有实效的举措,让“高校所能”精准对接“县域所需”,让青春力量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新杠杆。

在新溪街道北中村,一面超100平方米的《潮汕乡韵》墙绘前,村民们驻足赞叹:“画上的厝角头、英歌舞,让咱们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这是广东行政职业学院文化旅游学院“潮汕乡韵实践团”与新溪中学学生共同创作的成果,他们深入新溪北中村、下头合村,紧扣乡土风貌,将潮汕文脉巧妙融入乡村墙面,打造出触手可及的文化景观。团队师生经过七个昼夜的奋斗,最终高质量完成两个村落近200平方米的艺术墙绘和对新溪中学的美育支教任务。

据悉,实践团队同步与新溪中学达成深度合作——通过专项课程带领该校30余名学生学习设计创作思维与实用技法,让学生在沉浸式实践中逐步提升绘画表现能力,同时实现艺术审美素养的针对性培养。

焕新的村貌,是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的一抹动人亮色,也是今年暑期龙湖区“双百行动”成果遍地开花的一道缩影。

除此以外,广东行政职业学院计算机学院“灯影扇韵实践团”在渔洲中学开设非遗漆扇制作课,培育超百名学生成为“文化传承者”;社会工作学院“多彩筑梦实践团” 在龙腾街道开设公益成长营,30名困境儿童通过象棋竞赛、非遗工坊建立自信;财政金融学院“汕链农芯实践团”用潮汕方言直播卖莲子,让外砂街道的农产品走出乡村;公共管理学院在凤美村开展“美丽乡村·文化墙绘”主题活动,修复《凤美织席技艺》墙绘9幅,重现侨乡传统工艺风采;文化旅游学院为潮府盛莲产业园设计的“潮小荷”IP形象,已印在文创产品上走进千家万户,带动产业园喜迎增收..……

当教育帮扶“点亮课堂”、文旅创新“唤醒资源”、民生服务“温暖民心”,一股股青春能量,正涌入乡村最需要的地方。

资源破壁

校地协同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编程课上孩子第一次敲出代码时的兴奋,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乡村教育的渴望与潜力。”广东行政职业学院计算机学院志愿者李同学,深深为在渔下小学支教的所见所闻触动。在“百千万工程”的背景下,进一步促进乡村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区域教育资源均衡,正是“双百行动”的初衷。

从乡村到社区,“双百行动”工作持续全方位深入基层。8月16日,由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8名师生组成的突击队在珠池街道春晖社区举办了“护航生命,平安一夏”暑期防溺水主题宣讲活动,为社区平安注入了青春动能。

如何让高校资源精准对接乡村需求?龙湖区“双百行动”专班给出的答案是:架起“需求—资源—服务”的联动桥梁。

需求清单从一线来。联合街道、学校,通过走访调研摸清“家底”,乡村学校缺特色课程,社区老人盼政策讲解,农产品销路待拓宽……这些需求被一一列入清单,成为突击队行动的“指南针”。

资源清单向基层沉。牵线广东行政职业学院组建7支特色突击队,涵盖计算机、公共管理、文旅等专业,形成“专业对口+按需匹配”的资源矩阵,师生们带着课程、技术、创意打造“田间课堂”。

服务清单按需定制。针对乡村教育短板,开设编程、非遗、心理辅导等支教课程;瞄准文旅发展瓶颈,设计IP形象、墙绘景观、直播助农…….一张“靶向服务”清单,让高校智慧与乡村需求同频共振。

如今,“双百行动”正日益成为推动龙湖区“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促进高校人才链与地方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的关键抓手。

以《侨乡遗梦·东溪溯缘》沉浸式剧本游项目的成功落地为例,从剧本游的创意落地到文旅人才的精准赋能,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双百行动”已走出一条“项目驱动、人才支撑、长效共赢”的创新路径。据悉,未来校地双方将在深化文旅项目合作、完善人才培育机制、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三方面持续发力。

当高校力量遇上乡村发展机遇,当青春活力碰撞乡土文化资源,不仅让一个个创新项目绽放光彩,更催生出教育均衡、文旅兴旺、民生改善的“乘数效应”。这个夏天,龙湖区的乡村大地上,青春的故事仍在继续——它们写在孩子们的笑脸上,画在村落的墙面上,更刻在校地协同助力乡村振兴的坚实足迹里。

南方+记者 蔡沚彦

通讯员 陈伊翘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肖俏
校对 曾慧雯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