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潮州市检察机关第五季“新时代检察故事汇——检察官讲述办案故事”举行。8名检察官依次登台,用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案例,生动诠释检察机关的使命与担当,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检察官讲述《从看守所的眼泪到英歌槌下的新生》办案故事。 南方+ 董志豪 拍摄
来自湘桥区人民检察院的蔡炯宇,带来题为《从看守所的眼泪到英歌槌下的新生》的办案故事,讲述了湘桥区检察院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时的创新举措。针对涉案未成年人,检察官推出“非遗艺术矫正”方案,将辖区特色非遗英歌舞引入帮教过程,助力其正确认知自我、矫正不良行为,为迷途少年点亮回归社会的希望之光。
检察官讲述《看见》办案故事。 南方+ 董志豪 拍摄
饶平县人民检察院的贾迪讲述《看见》一案,则聚焦文物保护。检察机关接到案件线索,辖区三饶镇的明、清、民国时期石刻碑记因随意放置而面临毁损风险。对此,检察机关依法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当地镇政府及时采取保护措施。最终,当地镇政府将这些石刻碑记纳入城隍庙文化花园建设项目,让民俗文化与文物保护实现紧密结合,让历史印记得以妥善留存。
检察官讲述《假包装难逃真法网》办案故事。 南方+ 董志豪 拍摄
潮安区人民检察院的张丹菁讲述的《假包装难逃真法网》,揭露了一起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故事的主人公小贾涉嫌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其所在的庵埠镇一纸塑制品厂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伪造了注册商标“李子柒”标识的柳州螺蛳粉包装袋。检察机关综合运用刑事追诉、诉讼监督、检察服务等手段,最终小贾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彰显了法律对知识产权的有力保护。
检察官讲述《“痕”量正义》办案故事。 南方+ 董志豪 拍摄
潮州市人民检察院的王伊绚带来的《“痕”量正义》,讲述了检察官在办理陈年命案中强化证据审查运用,以微量证据构筑铁案。这起案件发生在22年前,缺乏目击者,案发时也没有监控视频,现场仅有一枚指纹。但检察官提前介入,凭借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抽丝剥茧,引导侦查机关围绕现场勘验的细节,及时、有效地固定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为发掘现有客观性证据的潜在价值,持续补强证据,检察官还指导开展足迹分析,最终发现案发现场袜印数据与犯罪嫌疑人的身高、足长高度吻合,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条。最终,检察机关依法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对被告人向法院提起公诉,精准指控犯罪,让正义不因时间的流逝而缺席。
“精品检察办案故事”颁奖。
“优秀检察办案故事”颁奖。
“最佳风采奖”颁奖。
现场,活动评委围绕主题内容、表达能力、仪表形象和现场效果,对选手的讲述进行打分,评选出“优秀检察办案故事”“精品检察办案故事”。同时,现场大众评委通过投票选出“最佳风采奖”。
观众纷纷表示,检察官们结合自身的办案经历和体会,用饱满的感情、鲜活的语言、真实的细节,从不同角度深入讲述了办案故事。这些故事既彰显法治力量,又传递司法温情,更体现检察担当,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感染力。
“今天的8个办案故事都是我市检察机关的真实案例。”潮州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江永良坦言,这些检察故事之所以能打动人心,不仅在于讲述生动,更在于办案本身办得扎实、办得暖心、办得智慧,办出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文/图:董志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