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3日,距离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不足四个月,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伟中来到位于广州市天河区的十五运会主场馆广东奥体中心实地调研筹备进展,并召开专题工作会议。
这场由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的体育盛会,正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冲刺最后阶段。从场馆改造到赛事组织,从区域协同到科技赋能,广东正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将这场体育盛会打造为展现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
一
举办好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是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交给广东的重大政治任务。
这件大事要事之所以意义非凡,在于它是香港和澳门首次参与承办全运会,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首次作为一个整体承办这一全国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综合性运动会。自2021年8月国务院批准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以来,这场赛事便被赋予了超越体育范畴的深远价值——它既是“一国两制”制度优势的生动实践,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
在赛事筹备过程中,各项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场馆改造是其中的关键环节。调研中,黄坤明、王伟中实地察看了广东奥体中心的改造提升情况。作为十五运会主场馆,其改造遵循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的理念,主要对奥体中心体育场、游泳跳水馆进行改造,新建赛事指挥中心,同时翻新附属建筑物,并进行整体景观提升。“兼顾赛时赛后利用”的原则始终贯穿于场馆改造的全过程。例如,完全开放的中心体育场二层,在比赛进行时可作为观众大型疏散平台,比赛结束后则将成为开放式全民健身活动空间;奥体中心的室外广场,辅以大量的林荫及户外设施,建设骑行绿道和人行跑道,赛后将摇身一变成为全民共享的体育公园等。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改造焕新。图源:南方+客户端
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改造焕新。图源:南方+客户端
场馆改造有序进行的同时,赛事组织协调工作也在紧密开展。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25年11月9日至21日举行,由广东、香港、澳门三地共同举办,开幕式和闭幕式分别在广州和深圳举行。通过高密度的沟通协商,十五运会在跨境赛事、口岸通关、人车证件、食品安全、绿色办赛、赛事日程等六大重点领域达成共识,为赛事的顺利举办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不仅在筹备工作上独具特色,其赛事本身更是亮点纷呈。十五运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十五运会广东赛区执委会副主任、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黄明忠在6月18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本届全运会和残特奥会呈现出“新”“大”“多”三个特点。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共同的吉祥物——中华白海豚“喜洋洋”、粉海豚“乐融融”。图源:南方+客户端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共同的吉祥物——中华白海豚“喜洋洋”、粉海豚“乐融融”。图源:南方+客户端
“新”体现在多个方面。本届全运会和残特奥会首次由粤港澳三地共同承办,开、闭幕式分别在广州和深圳两个城市举行,打破了以往单一城市举办的模式,为赛事增添了新的活力与魅力。同时,赛事在建设智慧化场馆新载体、打造绿色运动会新样板、创建简约办赛新生态等方面有一系列创新举措,充分展现了新时代体育赛事的科技感与环保理念。
“大”则体现在赛事规模上。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将有来自全国的3.6万名运动员、4.5万名赛会志愿者、4000名记者参与赛事,设有比赛项目十五运会57大项、残特奥会46大项,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届全运会和残特奥会。其中,参会运动员规模已超过2024年巴黎奥运会,乒乓球、跳水等项目竞技水平堪称世界顶尖,这不仅为运动员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广阔舞台,也将为观众带来一场场精彩绝伦的体育盛宴。
“多”指的是赛事承办城市的多样性。本届全运会和残特奥会比赛项目分布在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19个城市承办,是承办城市最多的一届全运会和残特奥会。这种布局不仅充分发挥了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优势,促进了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也让更多地区的民众能够近距离感受体育的魅力,激发全民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
面对如此重要的体育盛会,黄坤明强调,全省各地各单位要从政治高度深化认识,全力筹备好这次体育盛会,努力向全国人民、全省父老乡亲交出一份好的答卷。
二
7月16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第一次代表团团长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发布了运动会筹备工作情况,截至目前,场馆运行、竞赛组织、服务保障等各项工作总体平稳有序。
当前,赛事筹备工作已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各项任务正紧锣密鼓推进。根据专题工作会议精神,筹备团队要发扬连续作战精神,锚定目标,与港澳紧密联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各项工作高效高质完成。开闭幕式作为重头戏,要持续优化创意方案和编排演练,力求展现国际水准、中国气派、岭南风韵和湾区魅力。同时,会歌、火种采集及火炬传递等环节也要抓紧完善,突出特色亮点,力争出新出彩。
在宣传方面,赛事要面向海内外开展广泛推广,把握重要时间节点集中造势,并动员全省特别是赛事承办地营造浓厚氛围,引导干部群众齐心当好“东道主”。此外,赛事要充分发挥“体育+”综合效应,结合高科技产品展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承办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全面提升,实现“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目标。特色文化活动、消费场景及文创产品要精心策划,进一步放大赛事影响力。
粤港澳协同合作是本届赛事的亮点之一,要加强与港澳的对接协同,积极探索制度创新,在体育人才培养、赛事举办、文化传播和产业共建等方面深化合作,走出一条区域体育协同发展的路子。运动员备战方面,要强化训练,巩固优势、补足短板,并严格抓好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确保竞技成绩与精神文明双丰收。最后,组委会要周密部署风险防控与安全保障,全力确保赛事平安、顺利、精彩举办。
随着赛事日益临近,粤港澳大湾区正以昂扬的姿态迎接这场体育文化盛会。从珠江两岸到濠江之畔,从岭南大地到香江之滨,三地协同办赛的创新实践正在谱写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崭新篇章。这场盛会不仅将展现大湾区蓬勃的体育活力,更将留下宝贵的发展财富。当赛事的精彩瞬间成为永恒记忆,它所凝聚的精神力量与建设成果,必将持续滋养这片热土,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让“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在体育交流中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丨许俊仟
【本文责编】蒋玉
【频道编辑】李晓霞 陈冰青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刘龙飞 郭芳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