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吒2》于春节档引爆票房市场后,又一部取材自中国传统故事的动画片《聊斋:兰若寺》于暑期档上映。
一听“聊斋”二字,便觉恐怖,这是根植于国人潜意识里的文化基因,事实上,这两个字不过就是书房闲聊之意。
01
兰若寺电影院
三百多年前蒲松龄以茶相赠,将客人口述的奇幻故事记录在册,得书《聊斋志异》。
在动画《聊斋:兰若寺》里,蒲松龄不仅要写故事,还要参与其中。这一日,蒲松龄来到荒郊野外的兰若寺,据说此处常有精怪出没,无人敢入。然而风浪越大鱼越贵,故事越恐怖蒲松龄越兴奋。
刚进兰若寺,蒲松龄就掉进了一口老井。井底住着蟾蜍与乌龟两兄弟,已经修炼千年,看尽人间悲欢。“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两兄弟爱读诗,月亮还是当时的月亮,兰若寺里的主人公已换了一茬又一茬。蟾蜍与乌龟阅尽沧桑,决定选出一个千年之最的故事。
两兄弟撕得不可开交,将蒲松龄拉下来当评委,于是,井下就变成了兰若寺电影院,五个故事逐一上演。
这五个故事分别是蟾蜍讲的《崂山道士》和《聂小倩》,乌龟讲的《莲花公主》和《画皮》,最后蒲松龄送了一个《鲁公女》。
每看完一个故事,暴躁的蟾蜍就要求蒲松龄当场点评,否则蒲松龄这位外卖小哥就会变成外卖本身。蒲松龄才思敏捷,点评切中要害——看来写影评关键时刻能保命。
《崂山道士》和《莲花公主》属于子供向;《聂小倩》《画皮》和《鲁公女》则围绕一个“情”字,五个故事分别对应贪心、真心、乱世情、夫妻情、生死情。
《崂山道士》的故事发生在晋朝,采用的是毛毡动画风,蓬松毛绒的卡通人物,跟这一篇章的喜剧风格很搭,角色在使用穿墙术被卡住之时,都能看到拉丝的效果。
《莲花公主》的故事发生在盛唐,原著里成人间的一往情深被替换成了小朋友的纯真友谊,是一个穿梭于真实与梦境的童趣之地。
《聂小倩》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张国荣与王祖贤的影视版本成为一代经典。这次故事背景设在了民国,穿旗袍的聂小倩与穿中山装的宁采臣。撒狗粮的震慑力有多大,二人深情一吻,群鬼惊恐万分。
《画皮》的故事发生在明朝末年,篇章将视角放在了王生的夫人陈氏身上,一个贤良淑德的女人如何拯救鬼迷心窍的丈夫。而鬼呢,渴求的不过是片瓦遮身。画风上,参考了大量古代书画名作,工笔细描,采用散点透视手法,展现东方美学。
最后蒲松龄讲述的《鲁公女》的故事发生在明初,是重头戏,篇幅最长,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编,将黄泉路展示于大银幕上,让观众见证张于旦和鲁公女在生死轮回中坚贞不渝的爱情。如果《酱园弄》的故事是如何避免下辈子遇见你,那《鲁公女》的故事就是穿越轮回也要找到你。
上迄魏晋,下至民国,《聊斋:兰若寺》里的故事穿越千年,直抵人心。动画片是我们最早看世界的窗口,也是多年后可以回望的故乡。
02
出于幻域,顿入人间
《聊斋:兰若寺》由追光动画出品,是其“新文化”系列的第二部作品,该系列的首部作品为 《长安三万里》。
追光动画为这部《聊斋:兰若寺》派出了六位导演参与制作,五个章节+《井下故事》,六个故事152分钟,并非对传统志怪故事的复述,而是用当代思维重新诠释人性、爱情与宿命这些永恒话题。
故事中的万物有灵论,消解了人类的优越感,在大自然面前,人与动物是平等共存的生命体。旧社会里女性被束缚在灶台与产床之间,狐仙女鬼们率先挣脱枷锁,女性解放的思潮涌动。聊斋世界也为男性们编织了一场绮梦,现实世界里的不如意可以在这里获得超现实的救赎。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聊斋志异》的评价是“出于幻域,顿入人间”。
国人惮于谈论终极命题,更关注如何“好好活着”,动画片对于展现彼岸世界有着天然的优势,既能出色地还原想象中的场景,又能避免真人演绎带来的不适感。通过构建人鬼互通的幽冥世界,并运用荒诞手法,稀释了死亡的沉重感,弱化了其终极性。
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上,莫言发表演讲致敬了他的同乡蒲松龄,坦言他的写作得益于蒲松龄的那些神鬼故事。《聊斋志异》中有491个故事,《聊斋:兰若寺》从中拾取几则,再现经典。
《聊斋志异》的现实意义历三百余年而不衰,在那些狐妖鬼魅的眼睛里,倒映着永远鲜活的世道人心。当年风靡一时的歌曲中唱到:鬼也不是那鬼,怪也不是那怪,牛鬼蛇神它倒比正人君子更可爱。
作者 | 卢 佳
编辑 | 楼 主
校对 | 赵立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