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作为“2025大湾区(广东)非遗品牌活动”的重头戏,“非遗保护实践创新案例及品牌活动发布会”在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剧场举行。
本次活动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粤港澳三地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及相关企业,旨在挖掘具有代表性、示范性、可推广性的非遗保护实践创新案例,宣传展示大湾区的非遗保护成果,为岭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广东非遗方案。
发布会在动感十足的街舞《广绣风华》中拉开帷幕。日前,“2025大湾区(广东)非遗保护实践创新案例”名单正式公布,共有18项案例入选。活动现场为相关创新案例举行了颁奖仪式。
本次公布的18项非遗保护实践创新案例,分别从助力人文湾区建设、服务“百千万工程”、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三方面体现非遗时代价值。活动现场还通过主题演讲环节,展现湾区非遗风采。
年度湾区非遗创新“十八般武艺”都有啥?一起“看招”→
1. “邀您看戏”:非遗馆里的惠民新实践
主办单位: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邀您看戏”系列活动自2024年8月启动以来,已成功举办12场高水平惠民专题演出。该项目以“表演艺术”为核心,将非遗与剧场艺术、现代科技、旅游体验结合,系统呈现古琴艺术(岭南派)、岭南木偶戏、客家山歌、陆丰皮影等非遗项目,通过沉浸式展演的方式,生动展现岭南地区非遗的活力与创新力。
2. 岭南陈氏针法,建设健康湾区
主办单位:广东省中医院
岭南陈氏针法是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岭南陈氏针法举办国家级、省级继教培训班45期,培训基层医务人员5万人次;应邀赴五大洲26个国家讲学演示,吸引36个国家的600余位留学生前来学习。2021年,该项目被列入广东省政府“实施公共文化惠民工程”十件民生实事。
3. YY直播赋能非遗传承“新引擎”
主办单位:广州津虹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YY携手文旅行政部门、官方媒体、非遗传承人,聚焦“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程”和“共建人文湾区”战略目标,创新推出“探城星推官”“非遗筑梦 悦见湾区”“传承匠心 探索非遗”等文旅非遗系列IP,以直播+AIGC的模式,通过公开课、探访、技艺体验、AI智能话题推荐等形式,助力多项国家级非遗的传播。
4. 粤港共创儿童粤剧课本剧《木兰诗》
主办单位:广州市荔湾区青少年宫
粤剧课本剧《木兰诗》是广州市荔湾区青少年宫与姊妹学校香港天主教伍华小学对联合共创的儿童粤剧《木兰从军》进行二度创编的原创作品。该剧生动践行了人文湾区“以文育人、以艺通心”的理念,成为粤剧文化活态传承的人文湾区协作实践创新范例。
5. 非遗为媒,搭建粤港澳文化交流“连心桥”
主办单位:珠海市金湾区文化馆
金湾区在三灶镇海澄村打造了非遗文创特色街区、三灶鹤舞传习展示馆、三灶竹编小院等非遗保护基地,有效盘活当地非遗资源。2023年,金湾区以国家级非遗项目三灶鹤舞为主题,精心打造原创音乐剧《白鹤仙仙》。此外,金湾区连续三年举办非遗时装秀,将金湾非遗元素融入时装设计,推动非遗与时尚的跨界融合。
6. 佛山少儿粤剧艺术节,推动粤剧新发展
主办单位:佛山粤剧传习所(佛山粤剧院)
佛山市少儿粤剧艺术节是由佛山粤剧传习所(佛山粤剧院)联合佛山市教育局、佛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的大型少儿文化传承活动。自2018年创办以来,该活动已成功举办7届,成为全省少儿粤剧推广领域最具权威性与影响力的品牌活动之一。活动吸引来自湾区的300余所学校及机构加盟,累计收到超过1200件作品,数万名粤港澳大湾区师生参与。
7. “粤路纸”让传统纸品焕发新生
主办单位:肇庆纸路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粤路纸”是广东省现存唯一的手工文化用纸品牌。“粤路纸”兼顾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通过种植野生造纸植物,实现原料可持续供应,形成文化、经济、生态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此外,公司创新构建“非遗+文旅+研学”全息闭环非遗IP新业态,依托古法造纸非遗主题民宿、研学基地、纸张艺术微展馆等特色场景,常态化开展科普教育、研学实践等活动,年接待1.2万人次,带动经济效益300万元。
8. 粤东磁厂:百年港彩启新篇
主办单位:粤东磁厂
粤东磁厂从1928年建厂至今,作为香港第一家瓷器厂,见证了香港彩瓷业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与变迁。除了创办工作坊传播港彩文化以外,粤东磁厂在各大展会上亦从未淡出人们的视野,如“港才港艺·香港非遗展”等,并设立了“港彩瓷缘”品牌,与国外艺术家合作,推出了限量版港彩啤酒杯、全球首款港彩手机壳等文创产品。
9. 世遗+非遗:澳门哪吒信俗的传承实践
主办单位:澳门大三巴哪吒庙值理会
澳门大三巴哪吒庙作为“世界遗产+国家级非遗”双遗产载体,庙内供奉哪吒太子,百年来持续举办哪吒诞活动,坚持飘色巡游、抢花炮、神功戏、采青等非遗传统,创新构建“科技护遗-青春传承-湾区共享”三位一体模式。
10. 聚巧匠,强工坊:百匠园打造乡村非遗产业集聚地
主办单位:广东恒富四海实业有限公司
作为广东省首批、广州市首家非遗工坊,百匠园集结全国大批能工巧匠,活化乡村闲置空间资源改造非遗工坊,构建“非遗+教育+旅游”三产融合体系。联合大湾区院校企业共建产教联盟,开办百余间大师工坊,围绕工匠技能人才培养、职业教育、非遗传承等关键领域,培育新时代工匠人才,吸引大量青年返乡创业就业,入选文旅部乡村能人支持项目。
11.“广绣+瑶绣”,绘出乡村振兴“致富图”
主办单位:聚元祥文化艺术发展(广州)有限公司
为推动“百千万工程”在县域落地,2024年10月,由广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王新元领衔的“广绣+瑶绣”合作培训班在乳源瑶族自治县游溪镇正式启动。项目首次实现广绣与瑶绣两大刺绣技艺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实践。项目依托王新元团队在多地的实战经验,构建“培训+就业+产业”闭环,推动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可持续创收,实现人均月增收2000元以上。
12. 稻花香里说非遗——东莞非遗赋能“百千万工程”品牌活动
主办单位:东莞市文化馆(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东莞非遗宣传推广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东莞日报社)
此活动是东莞聚焦非遗保护与“百千万工程”融合的核心项目,以“稻花香”为视角,以“非遗”为把手,通过典范评选树标杆、“东莞非遗说”圆桌会集智慧,以“非遗+”为核心创新,涵盖非遗+传播、非遗+文旅、非遗+文创,并拓展非遗+短视频、非遗+潮玩、非遗+社媒、非遗+出海等模式,为镇域高质量发展、城乡融合及和美乡村建设提供助力。
13. 广清联合,醒狮带动山乡经济大发展
主办单位:清远玖莲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广州赵家狮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以广东醒狮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赵伟斌、市级传承人龚桂冬,彩扎(广州狮头)市级传承人陈金明为核心的团队与连山太保镇政府合作,以传统手工技艺制作舞狮头、舞龙头等核心产品,建成1个总基地、8个分基地及1个传习所,实现“村-镇-县”三级联动发展,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户受益”的多方协同运营机制。
14. 从“非遗力”到“市场力”:广州酒家的文商旅跨界融合之路
主办单位:广州酒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始创于1935年的中华老字号广州酒家,作为“粤菜烹饪技艺”“广府饮茶习俗”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在餐饮食品主业生产经营中,通过打造“非遗力转化闭环”,将“非遗力”转变为“市场力”,开拓出一条以非遗活化推动市场转化的发展道路。
15. “南海龙超”推动龙舟文化成顶流
主办单位:佛山市南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南海区精心打造“南海龙超”特色品牌,依托“龙舟+龙狮”两大非遗项目,策划冠军赛、漂移赛、全域赛、龙狮会、狮团赛、狮王赛六大赛事,配套积分体系激励、龙堂狮团品牌、文旅体商嘉年华三大保障措施,将赛事活动周期延伸至全年。
16. 大良毋米粥的湾区双城记
主办单位:广东太艮堡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大良毋米粥是粥水制作技艺非遗项目的代表品牌。粥水火锅源自世界美食之都顺德,欧阳氏将其发扬光大。以第三代传承人陈老太为品牌,在澳门渔人码头开设粥水餐厅,作为多元化美食中粤菜的代表,成为世界美食之都澳门的地标美食;第四代传人魏小燕继续发扬光大,以顺德为核心,在湾区各主要城市以及北京等地,开设了十余家毋米粥,是当今粤式粥水火锅的代表。
17. 小剧场,大文化:《风土·客韵》浓缩千年客家情
主办单位:梅州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
2024年,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组织梅州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梅州市戏剧研究工作室、梅州市山歌剧团有限公司联合打造融汇客家传统文化、客家民俗风情、客家非遗艺术于一体的非遗小剧场《风土·客韵》,至今已演出60余场,累计接待超1.3万人次观演。
18. 破圈出海:普宁英歌引领新国潮
主办单位:普宁市文化馆
普宁南山英歌队是潮汕地区国家级非遗“普宁英歌”的杰出代表,代表作《英歌雄风》《南山英歌》等多次登上央视春晚、《新闻联播》《非遗里的中国》等国家级平台,以“传统基因+现代表达”的双轮驱动,突破传统桎梏,破圈出海。2024年,队伍踏上英国伦敦的舞台,在特拉法加广场巡游,吸引70多万观众,赢得国际赞誉。普宁市南山英歌队教练陈来发入选2024“中国非遗年度人物”。
“2025年广东非遗周暨佛山秋色活动”、“‘梅’好时光 客韵流芳”2025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交流活动等广东省多场重大非遗品牌活动也同场发布。其中,2026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主会场活动将在茂名举行。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新浪微博还联合发布“广东非遗传薪者计划”,聚焦系统性赋能岭南非遗传承人,搭建“个人账号孵化+市场通路”模式,孵化传承人社交媒体阵地,精准对接市场资源,激活千年技艺的时代活力。
采写:南方+记者 杨逸
摄影:南方+记者 仇敏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