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刀流转纸上生花,非遗技艺穿越八百年

中山税务 2025-07-16 10:53

“先将这张红纸连续对折,然后在开口处拐个角剪出弧形,要想剪出的图样端正好看,必须做到‘圆如珠、直如尺、细如须、弯如月、方如砖、尖如芒’。”在小榄民间剪纸第五代传承人钟国坚的指导下,税务干部手上的纸片翻飞,很快,一个棱角分明的“福”字便跃然而出。

钟国坚(左)指导税务人员体验小榄民间剪纸

作为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小榄民间剪纸历史悠久、题材广泛,传统纹饰、花鸟鱼虫、飞禽走兽、人物山水等皆可入画。自南宋开村时由中原传入以来,这门古老的手艺逐渐与本土民俗文化融合,发展出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指尖生花,四十余年的剪纸人生

走进小榄民间剪纸剪艺馆,各式各样的剪纸作品琳琅满目,寓意吉祥的福禄寿喜、描绘自然的山水风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不一而足,而这里也是钟国坚日常工作的地方。

“我是土生土长的小榄人,我的曾祖母、祖母、母亲都是当时坊间闻名的剪纸高手。”耳濡目染之下,钟国坚从小就对剪纸情有独钟,凭借着这份纯粹的热爱,他从祖辈手中接过了那把小巧的剪刀,一剪就是四十多年。

无论是参军入伍,还是返乡就业,他总是随身携带着剪纸材料,一有空闲就立刻拿出来钻研、创作。钟国坚告诉记者:“剪纸是一项很磨炼心性的技艺,沉进去的时候,我甚至可以在硬板凳上一动不动地坐几个小时。”

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学苦练,让他在继承家族传统剪纸技法的基础上,形成了鲜明的个人特色。他的作品构图精巧、内容丰富,既有传统技艺的意蕴内涵,也包含与时俱进的现代元素,多幅作品被各地博物馆、民俗馆收藏,钟国坚本人也被认定为中山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钟国坚(左)向税务干部展示剪纸作品

“我现在也在教我的孩子学习剪纸。”他拿起桌面上几张哪吒样式、还略显青涩的作品,展示道:“这些都是我儿子剪的,我希望能从小培养起他对剪纸的兴趣,这不仅可以锻炼他的耐心和细心,也能让这门手艺继续传承下去。”

税助合规,护航非遗传承创新路

得益于良好家风的熏陶,钟国坚始终坚持身体力行,助力社会公益事业。自1998年至今,二十余年的时间里,他积极参与市、镇各类公益义卖筹款活动,累计为慈善机构捐赠善款近30万元,并于2023年获评“中山好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和“中山好人”的称号既是肯定,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为了更好地推广小榄民间剪纸技术,钟国坚注册成立了中山市国城剪纸文化推广中心。

“成立推广中心前,我心里很犹豫。”钟国坚坦言他此前的顾虑:“一方面,我对税收政策、开票流程不太熟悉;另一方面,我把剪纸的收益基本上都拿来做公益了,对其中的税务处理也是一知半解。”

对钟国坚的咨询和担忧,小榄税务分局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耐心细致地解答,不仅重点辅导他在电子税务局办理税务登记、开具电子发票等基础业务,还详细说明了可以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提供了多维度的税费问题咨询渠道。“足不出户就能办理税费业务,税务部门的辅导打消了我的顾虑,给了我信心。”钟国坚为税务部门持续深化“非接触式”办税的举措点赞。

近年来,除继续通过公益活动推广小榄民间剪纸以外,钟国坚还定期到老干部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等地授课,并积极走进小榄镇各中小学、幼儿园举办“非遗进校园”剪纸活动,让学员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自2022年起,中山市国城剪纸文化推广中心平均每年享受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免万余元,一定程度上帮钟国坚减轻了运营压力。

“剪纸早就成为了我的生活,我通过它帮助了更多的人,而它也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价值感和成就感。”传承技艺之余,钟国坚还在不断探索非遗传承发展的新方式,他尝试通过更易存储、更具美感的原材料,设计包含剪纸元素的文创纸袋,创作符合时代审美与潮流的剪纸作品,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