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绵麦田间,早稻颗粒饱满,农人们顶着炎炎烈日挥镰抢收,辽阔的稻田上机声轰鸣人穿梭,处处涌动着收获的热浪。
当前,清新区太平镇各地水稻陆续进入收割期,为确保稻谷颗粒归仓,农民抢抓晴好天气开展机收作业,呈现一派高效有序的丰收景象。近年来,太平镇通过推广优质品种、优化密植技术、全程机械化等方式,促进粮食产量与品质双提升。
优选良种强根基,巨型稻下好乘凉
7月17日,嘉禾农业生态科技(清远)有限公司种植的巨型水稻开始收割。走进稻田,一株株巨型稻傲然挺立,穗长粒多、稻比人高。
嘉禾公司近些年开始尝试种植巨型水稻6号,据公司员工介绍,今年亩产约910斤,虽产量不足预期,但下半年仍会继续种植巨型水稻,通过不断优化田间管理水平,逐步提高水稻产量。
稻比人高。贺欢 摄
稻比人高。贺欢 摄
巨型稻对水肥条件的要求比一般水稻更低,根系发达,具有高产、抗倒伏、抗病虫、耐淹涝的特点,株高达1.8-2米,是常规水稻的两倍,收割完后保留根部作为再生留桩,还可以实现“一种双收”,节本增效。
精施密植优种法,提质增效双提升
农机轰鸣声在太平镇蒲兴村稻田里响起,一场水稻收割观摩会正如火如荼举行,收割机在农田里来回穿梭,收割、脱粒、装车,一气呵成。
农民抢抓晴好天气开展机收作业。贺欢 摄
农民抢抓晴好天气开展机收作业。贺欢 摄
清远丰禾农业机械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梁文浩介绍,蒲兴村这片试验田种植了50亩水稻,以南晶香占为主,3月份开始插秧,实施水稻合理密植技术,还划分了不同行距、株距的田块进行比对,其中行距25cm、株距16cm的水稻产量最高,亩产超过1200斤。“正常栽插一般亩产800-1000斤左右,今年这一批水稻平均亩产大概1145斤,使用水稻合理密植技术种植产量更高。”
水稻要丰产,育秧是关键。下半年,清远丰禾农业机械服务专业合作社还计划在太平镇建设水稻育秧烘干中心,实现育秧、烘干、仓储等一体化流程,将惠及5000多亩农田,带动周边农户参与机械化生产,促进稳产丰仓。
今年以来,太平镇积极宣传发动种植户申报水稻合理密植单产提升项目和粮油单产提升项目,不断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上半年共推动320亩农田申报水稻合理密植单产提升项目,下半年预计推动超800亩农田进行申报。另外,已推动7户主体申报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项目,涉及971亩水稻、805亩甘薯,全力护航夏粮稳产增收。
精准补贴强装备,智能农机助转型
太平镇通过宣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等方式鼓励机械化种植,鼓励种植大户使用插秧机、旋耕机、喷雾机、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等农机设备,大大节省人力,促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
据清新区太平镇荣仔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单台插秧机日作业量达25-30亩,相比于人工插秧效率提高50-60倍。另外,通过人工方式每天收割稻田0.5亩-1亩,通过机械收割每天可至少收割30-40亩,效率得到大大提升。
蒲兴村水稻试验田的稻谷。贺欢 摄
蒲兴村水稻试验田的稻谷。贺欢 摄
目前,夏收临近尾声,不少农户已经开始育秧、插秧,为接下来夏种粮食生产做好准备。夏种一粒粟,秋收万担粮。接下来,太平镇将铆足干劲、多管齐下,大力推广良种良法,确保农机农技术等服务不断档,干群合力抢农时,严防风险守粮安,全力为夏种粮食生产“保驾护航”。
撰文:贺欢 通讯员 李家宝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