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烈日炎炎。在汕头大街小巷,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劳动者依旧奔忙不息。
刚完成配送的外卖骑手刘鹏,熟练拐进汕头市龙湖区金霞街道暖新驿站(练江)。空调送出习习凉风的瞬间,刘鹏不禁感叹,“累了能落脚歇息,渴了有凉茶解暑,太温暖温馨了。”
如今,在汕头市龙湖区,这类为新就业群体量身打造的服务驿站不断涌现。仅在金霞街道,便因地制宜于万象城商圈、合胜商圈和龙湖工业区设立三个新就业群体服务阵地,形成多点开花、区域覆盖、共建共享的新就业群体服务矩阵。
“立足现实所需,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这是我们推出三种新就业群体管理模式的初心。”金霞街道党工委委员杨祺告诉记者,以此为探索,将共同推进基层治理走向“和美善治”,加快推进构建有温度、有归属的特区发源地。
政府主导,惠“新”服务筑起连心桥
金霞街道内,万象城、苏宁广场等商业综合体林立,既是城市繁华的荟萃之地,也是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穿梭奔忙的集中地。
面对这一群体的“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等痛点,金霞街道以丹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依托,通过优化场地布局、增加宣传氛围,配备空调、充电设施等,对现有“丹苑社区户外劳动者工会爱心驿站”进行升级改造,为万象城商圈周边的新就业群体提供休憩歇脚的场所。
而驿站的意义远不止于物理空间的改善。这里推行“政府主导”运行模式,以丹苑社区党总支部为核心,设立政务服务窗口,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政策咨询宣传、就业指导、党员关系转接、矛盾调解等“一站式”政务服务,构筑服务好新就业群体的“连心桥”。
行业招聘、夏送清凉、应急救护培训、节日慰问、法规宣讲……同时,当地政府积极协调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一系列精准服务活动持续落地,以此增强新就业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
社会运营,商圈联动绘就暖“新”画卷
在合胜百货商圈,更具活力的社会运营模式正在展现其独特魅力。商圈党委发挥新兴领域党组织先锋示范作用,以“企业运营”的形式,在商圈内打造暖“新”驿站。
“党建+商圈+服务”的创新模式,将暖意延伸至商圈每个角落。骑手专属停车区、开放取餐电梯通道、清晰店铺标识……这些细微之处的改变为骑手们合理规划路线、提升配送效率提供了坚实支撑。
不仅如此,专题读书会、义医义诊、烘焙培训等系列暖心活动,更是将“暖新”文章做到新就业群体的心坎上。
暑期来临,许多骑手家庭面临“带娃难”的现实问题,一边是忙碌的跑单工作,一边是孩子的看管问题。就在8月5日,一场为外卖骑手从业者子女举办的专属夏令营将在合胜百货举行,以公益性活动给予外卖骑手家庭更多关怀。
此外,记者了解到,依托街道党校合胜商圈现场教学点、党员会客厅、合胜读书会及龙湖图书馆合胜分馆等平台,这里已开展专题党课、红色讲座等教学活动10余场次,提升新就业群体对党组织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政企合作,双向奔赴激发治理“新”活力
在龙湖工业区,一种更具深度的合作——政企合作模式正悄然改变着治理生态。金霞街道与汕头市饿了么运营中心签订党建共建协议,以街道提供活动场地、企业入驻运营的形式设立暖新驿站。
记者现场看到,驿站划分停车区、休息区、读书角、咨询窗口等功能区,配备空调、饮水设备、充电设施、应急药箱、雨伞雨衣等常用物品,常态化提供贴“新”服务。同时,驿站设置“流动党员报到服务站”,便于流动党员找到党组织,进一步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方式。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多数属于灵活用工,传统社保和工会覆盖普遍不足,驿站的建立能通过非正式但又提供实际服务和关怀,填补职工权益保障的空白。”饿了么市区运营负责人卢春莹说。
更令人欣喜的转变在于骑手角色的升华。在政企合作模式下,当地成立“骑手志愿服务队”,将外卖骑手纳入龙湖村网格中,发挥“移动探头”作用,参与社区人居环境、食品安全等基层治理工作中,让政府力量与新就业群体实现从“单向服务”到“双向奔赴”。
卢春莹表示,饿了么志愿者将持续做好驿站的维护与运营,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希望通过驿站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能够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社会归属感,减少因工作引发的负面情绪,增强职业认同感,体现城市温度。
用小驿站,撬动新活力,凝聚大力量。杨祺表示,接下来金霞街道会持续优化三种模式,继续多方挖掘社会资源,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政策宣传等公益服务,同时探索“谁使用,谁管理”的模式,让新就业群体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
南方+记者 蔡沚彦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