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长安汽车朱华荣:2030年销量目标500万辆
7月29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长安汽车”)宣布正式成立,总部落户重庆,朱华荣成为新央企的掌门人,任中国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辰致集团赵非任中国长安党委副书记、董事,并提名为中国长安汽车总经理人选;谭本宏任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7月30日,中国长安汽车管理层在重庆渝州宾馆集体亮相。
继中国一汽、东风汽车之后,中国长安汽车成为国内第三家央企汽车集团,而长安汽车重组事宜在半年之后,也终于落下了“另一只靴子”。新央企的成立,意味着中国长安汽车背靠重庆这一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将继续完善闭环供应链,构建起整零协同、软硬结合、场景牵引的新型产业生态,加速推动汽车产业从“链条型”向“生态型”转变。
今年2月9日,长安汽车、东风汽车同一天发布公告宣布重组消息,各种猜想甚嚣尘上,直到6月5日,重组方案才被正式确定下来,两家车企均宣布“合并终止”。原兵装集团旗下的长安汽车和辰致集团分立出来,升格为与东风汽车平级的央企汽车集团公司,原定于8月正式亮相的新央企,却在高效运作下,仅用了56天就完成了辰致集团的更名以及中国长安汽车的“抢闸”诞生。未来,“新长安”将继续围绕新能源、智能化、全球化三大计划,开放合作、协同发展、互利共赢,勇担央企责任与使命,可持续性发展,推进转型升级,助力中国汽车再次跃迁发展。
“靴子”落地!打造五“新”长安
兼并重组是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十年都无法绕开的核心话题,作为中国市场颇具潜力的汽车企业之一,长安汽车近年来在新能源化和智能化道路上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并一直以“转型先锋”备受行业关注。中国长安汽车挂牌成立,在行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其背后有着更多的深意。
目前,中国长安汽车是基于长安汽车、辰致集团117家分子公司组建的新汽车集团,主要经营业务有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汽车销售、金融及物流服务、摩托车等。此次重组既是国家推动央企改革、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的重要一步,也是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今年2月,长安汽车与东风汽车发布重组消息时,外界对两家公司如何整合猜测不断,当时大多数人认为两家车企会沿着南车、北车合并成中车集团的方向走下去,但后来出现反转。6月5日,双方发布公告表示“暂不涉及相关资产和业务重组”,随即,长安汽车和辰致集团从兵装集团分立出来,独立成为央企的消息得到证实。6月23日,辰致集团快速完成从“中国长安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辰致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为新央企中国长安汽车的诞生埋下伏笔。
中国长安汽车的到来,让中国汽车市场的央企格局发生改变,一汽、东风“双翼齐飞”的时代,开始走向一汽、东风、新长安“三足鼎立”的格局。汽车行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整合步伐正在提速,而央企汽车集团的未来历史使命将更聚焦于“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世界一流汽车集团”。
“中国长安汽车将坚定新长安的战略定位及目标,加速推进新能源‘香格里拉’计划、智能化‘北斗天枢’计划、全球化‘海纳百川’计划,持续打造阿维塔、深蓝、长安三大品牌,以及辰致汽车零部件品牌。强化科技创新,培育智能汽车机器人、飞行汽车、具身智能等新质生产力,探索海陆空立体出行新生态。”在7月30日的媒体沟通会上,中国长安汽车领导层如是概括集团的未来。
此次重组看似是从上至下主导的一次产业生态垂直整合,其实也是在市场“反作用力”下,中国品牌自下而上凝聚而成的“破局之力”。中国汽车要想真正走向世界舞台,必须提升自主核心能力,要进行中长期布局,整合了长安汽车整车业务和辰致集团零部件领域两大资源的中国长安汽车,在资源获取、战略布局等方面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在行业向新向智发展的“拐点期”,更聚焦汽车赛道发展,能够精准地把握好历史转型的每一次机遇。按照中国长安汽车的行动计划,要打造五“新”长安:肩负起建设汽车强国的“新使命”,加速推进三大战略计划的“新战略”,打造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的“新汽车”,建设产业生态垂直整合与整零协同的“新生态”,以及以融促产、以融强产的“新服务”。
相互成就,产业链协同出海
在中国长安汽车成立前半个月,长安汽车内部已经举行了一次“誓师大会”。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华荣子领誓,向全体员工发出“我们必须杀出一条血路”的号令。
近年来,中国车企明显感受到发展瓶颈期,而“内卷”的背后原因是企业、行业在激烈竞争下状态变形:车型价格逐年下降、盈利能力减弱、企业“增收不增利”,这样的发展“困局”成为行业的普遍现象。如何破解这样的失衡现象?如何在销量、利润和品牌长远发展之间找到平衡?中国长安汽车打造的合作新模式,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化解这些矛盾,平和整车制造与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之间“既爱又恨”的复杂情感。
中国长安汽车旗下的长安汽车聚焦整车制造的核心使命,辰致集团则构建更加完善的闭环供应链,它将是一个中性化、国际化的、面向全行业打造的智能制造平台、资产管理平台、商标物流平台。它的定位不仅仅在于为中国长安汽车服务,还要让其在全行业内都具备更强的竞争力。换句话说,作为一家集整车制造、零部件研发与汽车生态三位一体的超级汽车集团,中国长安汽车拥有“集团军作战”的能力,更为宽广的战略空间与资源支配权,可通过集团化运营,强化研发、制造、资金、人才等资源统筹,承担更重大的科研战略任务,推动共性平台建设,强化科技创新投入产出,增强中国汽车对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断积蓄的势能将持续为中国汽车全球化开拓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动能。
比如,在辰致集团工商变更记录中就显示,原控股方持股比例稀释至65%,广汽零部件有限公司注资持股30%,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注资持股5%,注册资本从3.6亿元跃升至5.54亿元。长安汽车还联合子品牌阿维塔成为华为引望的第二大股东,与腾讯、地平线、联通、亿航等30余家伙伴保持战略合作关系。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让中国车企从竞合中走向双向奔赴、相互成就。特别是在海外市场的强强联手,形成生态出海的产业联盟。
稳健成长,今年目标300万辆
今年上半年,长安汽车销量回暖,创近八年同期新高,二季度汇总收入也实现环比提升。1-6月累计整体销量135.53万辆,整体营业收入1469亿元。2025年二季度全口径对应的汇总收入约为662亿元,环比增长6.3%。新能源销量45.2万辆,同比增长49.1%;海外销量29.9万辆,同比增长5.1%。
在自主研发领域,长安汽车的技术成果不断涌现。金钟罩2.0电池项目通过PA里程碑;轻图端到端大模型泛化测试有序开展,智驾数据采集时长超10万小时;卫星车载通信技术进入样机测试阶段;完成石墨烯舒适座舱、太阳能光伏车顶等技术样车改制。同时,长安坚持“安全才是最大的豪华”,自主研发了全球领先的中央环网架构SDA,配置更安全的天枢智能驾驶视觉版、激光版、激光PRO版、激光MAX版、天枢智能驾驶激光L3版等。
随着全球化进程提速,长安汽车生态链出海也在全面发力。泰国罗勇、老挝和埃及工厂已经顺利投产,新增本地产能14.5万辆/年;英国、德国、挪威首批商品车发运,打通了欧洲国际物流通道;新建泰国罗勇备件中心库,累计已建成5个全球中心库、82个国家库,为全球用户进一步强化备件支持保障。
按照长安汽车“3311”的年度目标,2025年将实现总销量300万辆、总营收3000亿元、新能源销量100万辆、海外销量100万辆。2025年一季度、二季度,长安汽车销量实现了同比增长,多款新产品上市并实现产能爬坡。下半年,长安启源A06、B216等产品继续补位;深蓝将开启产品密集发布季,推出S05、L07、S09、S07、L06等车型。加上海外产品持续投放、KD工厂陆续投产,在新汽车集团的各方赋能下,预计下半年销量同比增速将有望进一步提升。
南方+记者 邵玉梅 实习生 杨萍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