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出门可不‘堵’了,心里也畅快!”7月29日,潮安区彩塘镇一宗占路多年的违规建筑物被彻底拆除,周边群众直呼大快人心。这一问题的解决得益于彩塘镇人大代表洪玲的“随手拍”,在一次例行巡查中,洪玲发现问题后立即拍照定位并微信通知相关主体,几天后,她就收到了“已处理完毕”的回复,经现场复查,建筑物真的被拆除了。
这是潮安区人大代表“随手拍”督导行动的日常一幕。在7月集中履职月里,潮安区区镇两级人大联动,四级代表协同发力,紧扣“察民情惠民生助力百千万·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聚焦人居环境整治、典型镇村建设、民生实事督办等环节,将代表履职深度融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主战场。
“随手拍”刷新乡村颜值
人大代表洪玲的“随手拍”是潮安区人大常委会创新的监督方式。目的在于破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看得见的管不着,管不着的看不见”的难题,推动全域整治提升。
潮安区各级人大代表全员挂钩到每一个行政村,担任环境整治督导员,聚焦“三大革命”“三清三拆三整治”“三线”等“三个三”重点领域,针对背街小巷、农贸市场、房前屋后乱堆乱放、道路杂草杂物、沟渠漂浮物等典型问题,通过“代表亮身份、任务分片区、问题全收集”的方式,用“随手拍”记录问题和定位,督促挂钩村及时整改并反馈落实情况,形成“发现问题—交办整改—跟踪反馈”的闭环管理机制。
“代表拍得勤,村里干净得快!”村民林伯竖着大拇指说。自7月初以来,“随手拍”活动覆盖全区418个行政村,已问题点位2627个,落实整改2351个,小到墙角的牛皮癣,大到乱搭的铁皮屋,都在代表们的“镜头监督”下得到解决。
让“建管并重”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必答题”,始终是代表们监督的“心头大事”。
在潮安各镇村,曾经污水横流的河道,如今已成为村民傍晚散步的“打卡点”。据了解,潮安区已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累计投入超40亿元,建成污水管网超2200公里、各级污水设施120余座,日污水处理能力超15万吨。
“建好更要管好。”“需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明确管网维护责任主体,探索多元化资金筹措渠道。”7月上旬,潮安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三级人大代表专题视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聚焦“建管并重”纷纷建言。
“监督员”“智囊团”助推典型创建
在“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的培育打造中,潮安区各级人大代表既当“监督员”又当“智囊团”,以系统思维助力典型镇村既具“颜值”又有“产值”。
在彩塘镇骊一村绿美生态公园开展专项视察时,人大代表建议增加休息座椅,做好圩镇绿化美化,打造美丽舒适的公共空间。走进美丽圩镇客厅,代表们敏锐觉察出内部装修融入不锈钢元素的重要性,体现“不锈钢之乡”的特色。
产业发展是典型镇村的生命线。在赤凤镇安溪村,代表们顶着烈日调研竹鼠养殖基地,提出“强镇公司联动赋能,推动林下经济与乡村旅游融合,让生态优势变经济优势”的建议。在视察浮洋镇高义村、东巷村两个省级典型村的建设中,代表们建议要加强对村庄传统产业的保护和传承,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原则。
多次督促建议落地回应民生期盼
省道S233潮安大道路口是连接庵埠镇郭三村、郭四村、龙坑村等5个行政村和省道S506线焦山公路的交通要道。该路口因车流量增长,早晚高峰期掉头、左转车辆常需等三四轮红绿灯才能通过,车辆积压严重导致通行效率低下。代表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连续两年提出《关于增设S233潮安大道路口掉头口的建议》,推动区公路事务中心优化设计和实施方案。如今,施工队正加紧施工,并承诺力争在8月底前完工,到时候左转车辆能直接从新增的掉头口分流,通行效率将大幅提升。
凤塘镇普速铁路畲龙线枫塘道口的“平改立”工程,同样牵动着周边村民的心。该工程是普速铁路沿线安全环境隐患专项整治的重点项目,目前已完成95%的主体建设,但因管线迁改、工程款支付滞后等问题导致项目暂时停工。
长达两年多的道口封闭严重影响了周边群众的日常出行和附近企业的货运运输。代表们通过“现场把脉+座谈开方”,督促财政部门加快资金拨付、交通部门加强牵头统筹、凤塘镇强化属地协调,力求工程早日复工提速,尽快恢复安全通行。
据了解,今年以来,潮安区16个活动小组聚焦热点难点提出代表建议16件,并通过集中督办会确保落实。代表集中履职月期间,潮安区人大常委会还对区政府2025年度部分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的实施情况开展跟踪监督。截至目前,全区共1288名各级代表参与活动,区、镇人大代表小组分别开展专题调研、视察、执法检查等活动127场次,接待选民群众724人次,收集群众意见201件,推动解决问题155件,占比77%。
南方+记者 陈柔燕
通讯员 欧阳淑铭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