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布、碾压、分切、卷绕……在智能化生产车间里,一卷卷金属材料经过一道道工序,变成一粒粒电池。在惠州仲恺高新区,平均每天约有246万只锂离子电池成功下线,最终成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智能穿戴设备等的“能量心脏”。
今年2月,仲恺高新区能源电子产业入选广东省县域特色产业目录。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重要节点,仲恺高新区扛起经济大区挑大梁的责任担当,围绕打造三大千亿级支柱产业,奋力推动能源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仲恺高新区已聚集亿纬锂能、德赛电池、赣锋锂电、豪鹏国际、惠德瑞、乐亿通等90余家新能源电池领域规上工业企业,2024年能源电子产业完成规上工业产值683.8亿元。
龙头带动
去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683.8亿元
不久前,在2025世界机器人博览会上,亿纬锂能携机器人电池全面解决方案亮相,集中展示了从电芯、BMS(电池管理系统)到Pack的机器人动力系统全链条技术能力,涵盖人形机器人、爬行机器人、轮式机器人等多种应用场景。
图片来自“亿纬锂能”微信公众号。
图片来自“亿纬锂能”微信公众号。
当前,围绕具身智能展开的卡位战日益激烈。亿纬锂能作为一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锂电池平台公司,正加速布局抢占机器人赛道,将电池版图从地面、低空向人形机器人延伸。
扎根仲恺高新区24年来,亿纬锂能每一次乘势而上、敢为人先,都会带动当地能源电子产业提档升级,甚至全链跃升。可以说,这条县域特色产业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引领。
尤其是,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亿纬锂能在2015年进军动力电池领域后,2016年便开始启动储能电池业务。那段时间,在龙头带动、产业风口、政策利好的叠加效应下,仲恺高新区也掀起了一轮新能源电池项目“落户潮”。
仲恺融媒供图
仲恺融媒供图
现如今,仲恺高新区聚集了9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形成了亿纬锂能、德赛电池、赣锋锂电等头雁领航,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齐头并进的能源电子产业生态。从上游的生产设备、电解质膜、负极材料,到中游的电芯、BMS、PCS(储能变流器)、电池Pack,再到下游回收利用,一条较为完备的全产业链条正在蓬勃发展。
数据显示,2024年,仲恺高新区生产锂离子电池超过9亿只,约占惠州电池产量的58%;能源电子产业完成规上工业产值683.8亿元。
深耕细作
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攀升
俯瞰仲恺高新区能源电子产业森林,这里不仅有像亿纬锂能这样的参天大树,还有许多茁壮成长的灌木、郁郁葱葱的苗木。它们练就独门绝技,在细分赛道一骑绝尘,成为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攀升的中坚力量。
位于陈江街道的惠州市乐亿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乐亿通”),专注于动力电池系统和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及营销。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乐亿通不仅在全球高尔夫球车锂电池市场稳坐头把交椅,还和全球头部叉车品牌达成合作,力争两年内市占率达全球第一。
图片来自乐亿通微信公众号。
图片来自乐亿通微信公众号。
今年6月,在欧洲电动及混合动力船舶游艇展览会期间,乐亿通推出的船用动力锂电池系统正式获得挪威船级社DNV认证。这标志着乐亿通拿到了在全电和混动船舶动力市场的全球通行证。
不仅如此,仲恺高新区还有很多中小企业为大型企业提供专业的配套服务,成为能源电子产业链条上必不可少的“螺丝钉”。
视线转向东江科技园,坐落于东兴片区的惠州市盛微电子有限公司(下称“盛微电子”)也是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自2010年成立以来,该企业聚焦消费电子、家庭储能等领域,深耕电池管理系统的研发、制造,陆续进入德赛、欣旺达等新能源电池企业的供应链体系。
距离盛微电子36公里的广东一纳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纳米材料研发、生产与销售,致力于推动石墨烯等新型材料产业化应用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这家企业仅成立5年多,已成为苹果、华为、比亚迪、宁德时代等知名企业的供应商,导电类产品已成熟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消费电池等领域。
放眼仲恺高新区,正是这样一家家大中小企业齐生共长,绘就出能源电子产业良性互动的生动图景。
技术升级
布局半固态、固态电池技术
近年来,锂电行业因产能快速扩张陷入激烈竞争。面对行业困局,仲恺高新区要如何推动能源电子产业稳步发展,早日实现千亿目标?
——企业给出的答案是创新。
“我们的半固态圆柱电池最核心的性能就是安全,针刺不会起火、冒烟、爆炸,高温80度、低温零下40度能正常充放电……”说起产品,广东诺达智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诺达智慧”)总经理江国龙总是滔滔不绝。这家专注于消费类、小动力锂离子电池产品的企业,去年9月底实现量产,年底就完成销售额3.28亿元,发展势头不容小觑。
在江国龙看来,不断创新是诺达智慧最大的优势。他们通过与海内外高校院所合作,举全公司之力开展研发工作,推动科研成果快速落地转化。“我们固态电池的研发还在实验室阶段,估计未来三年左右会推出。”据他介绍,目前,诺达智慧已申请了半固态电池制备、固态电池隔膜制备等多项核心发明专利。
抢占技术制高点,是头部企业突围的核心路径。当前,亿纬锂能正在高比能、长寿命、超快充、本质安全等关键技术上寻求突破,为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提供世界领先的解决方案。
特别是,固态电池被认为是锂电池的下一代解决方案,已成为全球动力电池领域竞争的技术高地。目前,亿纬锂能研发的固态电池实现了稳定循环的突破,他们计划在2026年实现生产工艺突破,推出能量密度达到350Wh/kg和800Wh/L的全固态电池1.0;并在2028年推出1000Wh/L以上的高比能全固态电池2.0产品。
不久的将来,固态电池将迎来“破茧”时刻。在仲恺高新区,一场围绕能源电子产业的变革也在蓄势待发。
相关>>
采写:南方+记者 于蕾 通讯员 惠仲宣
摄影:南方+记者 梁维春 王昌辉(除署名外)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