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村超”全国赛广东和平赛区在万众期待中圆满落幕。为期一个多月,来自全省各地28支队伍共同参与的“村超”赛事,不仅点燃了全民运动热情,更成为推动和平县域文旅融合、激活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作为2025年暑期“乐游河源 清凉一夏”文旅促消费系列活动的项目之一,据官方数据显示,和平“村超”闭幕式当天拉动全县消费约3000万元,赛事期间共拉动和平县消费综合收入约3亿元,共吸引约20万名游客,全网相关信息播放量超7000万。和平“村超”的出圈出彩,在显著提升和平区域知名度的同时,更实现了以赛事大流量澎湃正能量,推动农文旅体深度融合,助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
足球基因嫁接顶流村超
粤黔携手共铸文体旅新IP
今年3月,和平县与贵州榕江县签署战略协议,正式承接“村超”全国赛广东赛区赛事。双方联合打造差异化足球嘉年华,通过粤黔非遗展演、农特产品展销、文旅线路共推等创新形式,探索“足球+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模式。两地计划开发“参赛+观光+消费”一体化特色线路,以赛事流量激活粤东北与大西南的文旅新通道。贵州“村超”自2023年开赛以来,单场最高上座人数超6万,全网浏览超480亿次,各项数据创下历史纪录。这是贵州“村超”首次在广东省设立分赛区。
这场跨越千里的“足球联姻”,其背后是和平县积淀80年的足球基因。早在1945年,阳明镇富联村(由富兴、富坑村合并而成)便组建全县首支乡村足球队;1946年,富坑足球队已在县运会崭露头角。自1989年创办首届县级足球赛至今,和平已形成“和平杯”“职工杯”等22届成熟赛事体系,近年更成功落地“融湾青少年足球赛”“深圳街超和平站”等品牌赛事。历史战绩同样亮眼:1998年省锦标第六、2002年摘铜、2003年挺进省运会八强,见证着这座山区县的足球锋芒。
214片社区足球场星罗棋布,11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深耕青训——和平县用实打实的投入筑牢足球根基。在“一校一特色”工程推动下,足球文化已渗透城乡肌理。当少年在标准化球场颠球奔跑,当村民晚饭后相约绿茵场切磋球技,“足球之乡”的称号在此具象为日常生活图景。
借势“村超”破圈效应,和平正谋划更宏大的文体旅融合棋局。赛事期间将设立“黔货出山粤品西行”特色展销区,推动刺梨、猕猴桃等两地特产双向流通;阳明文化研学路线与侗族风情体验游的创意嫁接,更将实现“看村超·游两地”的深度引流。专家指出,这场县域间的创新合作,为“体育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跨省协同新范式,其经验或将成为粤北融入大湾区建设的特色切口。
草根英雄点燃绿茵烽火
全民狂欢彰显乡村自信
粤港澳大融合,点燃草根足球星火。赛事甫一落地,便展现出强大的磁吸效应,28支来自广州、深圳、东莞、惠州、中山、佛山等城市的劲旅跨越地域界限,踊跃参赛。这创新性地实现了“粤港澳大湾区+粤北山区”的联动效应。深度联动,让一场草根足球赛升级为区域协同发展的活力纽带,星光点点汇聚成燎原之火。
“素人英雄”登场,书写纯粹体育精神。赛场是平凡人绽放光芒的舞台。以乐里紫金蝉茶足球队为例,这支队伍正是草根精神的鲜活写照。主教练古育涛坦言,队员全是紫金本地人,由在读大学生、教师、公务员、个体老板临时“拼凑”而成,年龄从20+跨越至40+,无专业背景,无系统训练。这份对足球最质朴的热爱,正是赛事最动人的底色。
“村超”的魅力,在于它深深扎根于乡土。富联村以行政村之名整建制组建足球队,展现了基层组织与民间体育的完美融合。为欢迎远道而来的贵州“村超”伙伴,村民们自发组织起两支龙狮队,在县城核心的百盛广场上演了一场情意浓浓的迎宾盛典。开幕式上,富联村200多名村民化身最强“亲友团”,助威声响彻云霄。更令人动容的是观众结构的变化:从少数专业球迷的小圈子,演变为扶老携幼、全家出动的全民狂欢。赛场边,年轻人的激情呐喊与老人、孩童的欢声笑语交织共鸣,标志着体育彻底从“小众观赏”蝶变为“大众共享的生活方式”,成为乡村生活不可或缺的新节日。
“硬核保障”+“暖心服务”,托举全民盛会。 支撑这场全民狂欢的,是高效的组织与贴心的服务。和平县创新发起了大型赛事志愿服务行动,众多志愿者活跃在赛场内外每一个角落,提供从引导咨询、秩序维护到后勤保障的“一站式”贴心服务,成为赛事顺畅运行的“隐形守护者”。同时,县市场监管局成立高规格工作专班,下设综合协调、食品安全等6个专项组,构建起“股室+基层所”纵向穿透、“市场监管+多部门”横向协同的立体化保障网络,为赛事的平安、精彩、有序筑牢了坚实的组织基石。
赛事流量变现振兴密码
农文旅体融合引爆嘉年华
在非遗底蕴深厚的和平县,6项省级、29项市级、64项县级文化遗产,因一场全民沸腾的“村超”赛事焕发新生。58场草根足球狂欢,被巧妙转化为驱动“百千万工程”的融合引擎——通过“以赛促旅、以球兴业”的创新实践,和平县将赛事流量精准注入文旅产业链,催生“办一场赛,兴一座城”的乘数效应。
文旅联动巧破圈,“流量”秒变“留量”。借势“村超”热潮,和平县推出4条主题旅游动脉:穿越人文古村、探访红色印记、乐享生态温泉、打卡乡村振兴示范点。一张“和平美食地图”串联全县风味,“和平一桌菜”品牌让游客味蕾深度旅行。当地酒店创新玩法:亲子客家风情游、助威团专属房包、观赛狂欢派对,将赛事热度高效转化为消费“留量”,强力助推农文旅体融合目标。
场外经济“狂飙”,乡土IP强势出圈。赛场外,“村超集市”掀起消费风暴——120余家农企展销特色产品,17个乡镇客家美食汇聚“小吃一条街”,非遗墩头蓝染织品与手工艺品引发抢购热潮。这场万人空巷的嘉年华,让游客在呐喊与烟火气中沉浸式体验和平魅力。数据显示:闭幕式单日消费突破3000万元,赛事全程创收3亿元,吸引游客超20万人次,“赛事流量”真正变现为振兴动能。
“政府搭台,百姓唱戏”的定位,让足球成为链接全民的纽带。和平县文广旅体局局长廖舒畅直言:“村超”是撬动融合发展的战略支点,构建起“体育+文化+旅游”新生态,让赛事引擎点燃乡村振兴火炬。这一模式获贵州“村超”发源地榕江县的高度共鸣。“和平与榕江在生态、人口、发展路径上高度相似,‘发展靠群众,群众靠活动’,借鉴贵州‘村超’经验,和平也可以通过这项赛事,更好地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在深耕‘村超’上和平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贵州省榕江县足球协会副会长刘敏涛说。
南方+记者 黄敏立
通讯员 邓燕琴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