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3日清晨,惠州城区的阳光还带着“米娜”过境后的温和,可工作群里滚动的超强台风“桦加沙”预警,像一块石头沉甸甸压在心里。
想起2018年“山竹”肆虐时,人们口中“心有余悸”的场景,再对照此刻“17级超强台风”“严重风雨”“巨灾”的字眼,我们没多犹豫,得去惠东县港口滨海旅游度假区的一线,去看看这座滨海小镇,这次要如何迎战。
风雨前夜
不松劲的排查
抵达港口时是23日15时,7级风圈已裹住小镇,天色灰蒙蒙的,风贴着耳际盘旋,裹挟着海的湿意。原以为会见到些许慌乱,可街头的景象却让我们踏实了些:店铺卷闸门拉得严严实实,门窗上“米”字形胶带像一道道防线,还有商户将大卡车横在门前,连墙角都垒起了沙袋。
相关阅读:
跟着港口管委会干部排查群众转移安置时,陈阿婆的话更让我们心头一暖,“前一天就通知搬了,一家六口在安置点有吃有喝,踏实。”这场防御战,比想象中更周密。
相关阅读:
然而,到了17时,细雨开始斜扫港口,伞被风吹得东倒西歪,气象台“夜间13-15级阵风”的预警传来,心里刚放下的石头,又悄然悬起。
相关阅读:
小时播报|23日17时,大卡车上阵 !惠东商户做好台风防御工作
小时播报|23日18时,惠东港口已全面进入“桦加沙”7级风圈
原以为入夜后的风雨会持续升级,可19时的平静,却让我们有些措手不及——雨骤然停了,风弱得能听见远处商铺昏黄灯光下的寂静,街道空荡得只剩路灯拉长的影子。
相关阅读:
小时播报|23日19时,“桦加沙”12级风圈逼近,惠东港口风雨暂歇
这份诧异未持续多久,就被党群服务中心的灯火打破。此刻,满桌的表格铺展,党员干部围着名单反复核对,“现在风小,就怕有人存侥幸,偷偷溜回老房子。”话音刚落,有人抓起外套、带上登记表,“走,再去核一遍!”
夜色里,我们跟着他们走出服务中心,骑上电动车穿梭于各个安置点之间。“咚咚咚!”每敲开一扇门,他们都仔细核对房内人数与登记信息是否一致,再次询问物资是否充足,并反复叮嘱“别乱跑,待在房间里,有需求找前台或社区。”
若发现人员数目不符,工作人员便立刻拨打电话核实,修正登记信息,非要把人数摸准查清才肯离去。
一次次敲门、一句句询问,这些步履不停的细碎举动,织就了一张密不透风的“安全网”,将群众安危牢牢护在风雨之外。那一刻,我们真正体会到,原来对抗台风最硬的底气,就藏在这些“一个都不能少”的较真里。
相关阅读:
小时播报|23日21时,风雨暂歇,惠东港口这里的灯将亮一整夜
风过之后
不散的暖意
“桦加沙”的獠牙,终于在深夜显露。
相关阅读:
凌晨2点,12级风圈擦着港口呼啸而过,铁皮屋顶被狂风抽得“哐哐”作响,雨珠砸在玻璃上如同石子迸溅。躲在庇护所的我们,辗转难眠。
熬到24日清晨,我们第一时间查看台风路径——屏幕显示“桦加沙”正逐步远离港口。可耳边的风雨声却未减反增,甚至比凌晨时分更为猛烈:狂风裹挟暴雨砸向外墙,“哗啦啦”的声响混着浪涛的轰鸣,震耳欲聋。
相关阅读:
小时播报|24日8时,“桦加沙”10级风圈逐渐远离,惠东港口依旧风雨肆虐
小时播报|24日10时,海滩巨浪冲击!惠东港口台风痕迹随处可见
赶到海鲜市场时,海水正从低洼处汹涌倒灌,最深的水位漫过了商户门口的台阶。湿漉漉的空气里弥漫着浓重的海腥味,呼啸的风声与不断上涨的海水交织,让人切肤感受到“桦加沙”的威力。
相关阅读:
小时播报|24日11时,风雨正猛!惠东港口海鲜市场局部海水倒灌
直到午后,风势才渐渐疲软,雨也稀疏了些,耳畔的轰鸣声终于减弱。抬头望去,天空厚重的云层开始松动,灰白的缝隙间透出一线光亮。此刻的街头,残枝落叶与塑料袋、纸箱散落一地,行人和车辆也重新出现。
相关阅读:
一些人走出家门,开始了清障行动。有的在修复被吹损的广告牌,有的在整理受损的门面,还有的拿起扫帚、铁铲,清扫路面杂物,疏通淤塞的下水道。街道上,敲击声、清扫声此起彼伏。
相关阅读:
最危险的阶段虽已过去,但次生灾害的风险犹存,修复工作正逐步推进,这个小镇也一点点从台风的肆虐中缓过神来。
24日18时,惠州全市解除“五停”的指令下达,我们也踏上了返程的路。回想这惊心动魄的24小时,从出发前的忐忑,到目睹防御周密时的踏实,从凌晨倾听风雨的揪心,到清晨见证众人坚守的动容,心中翻涌着复杂的滋味。
难忘的,从不是那呼啸的狂风、倒灌的海水,而是夜色里穿梭的电动车灯光、安置点反复响起的敲门声、干部紧握登记册一丝不苟的模样。
原来,我们挡不住台风的脚步,却能凭借这些“不松劲的坚守”和“不散的暖意”,将“无情”的风暴,化作“有情”的守护。风雨终会停歇,而那些黑夜里的身影,永远是港口最坚实的“堤坝”。
采写/摄影:南方+记者 乌天宇 张国威 王昌辉
统筹:柯鸿海 罗锐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